天天看點

一季度A股車企哪家強?比亞迪、長城業績亮眼,賽力斯扭虧為盈

作者:時代财經

本文來源:時代财經 作者:武凱

近日,6家A股主要上市車企陸續公布2024年一季度業績報告。整體來看,民營車企業績、銷量都有顯著增長,上汽集團、廣汽集團表現不及預期。

在2024年一季度,國内汽車市場行情尤為複雜。今年春節恰逢季中2月份,返鄉季催化了部分消費者購車需求,推動1月份國内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203.5萬輛,同比增長57.4%,實作預期中的開門紅走勢。不過随着春節的到來,2月份汽車市場進入淡季。此後在3月,消費市場的複蘇和新一輪降價潮引發的觀望情緒,從不同角度影響着市場銷量。

一季度A股車企哪家強?比亞迪、長城業績亮眼,賽力斯扭虧為盈

時代财經攝。

整體來看,今年1-3月份國内乘用車累計銷量483.2萬輛,同比增長13.2%。長安汽車、比亞迪、長城汽車、奇瑞汽車及吉利汽車等自主品牌車企貢獻大部分增量。在這其中,比亞迪、長城汽車、賽力斯等A股上市車企銷量增長尤其顯著。

比亞迪等A股上市車企銷量的增長也對其業績帶來持續利好。綜合6家A股上市車企一季度業績資料,比亞迪、長城汽車兩家民營上市企業實作營收、利潤大幅增長,賽力斯甚至實作扭虧為盈。民營車企呈現出了更強的生命力。

民營車企激流勇進

在經統計的6家A股上市車企中,3家民營車企一季度表現突出。

在今年前3個月,比亞迪、長城汽車、賽力斯的汽車銷量均有顯著增長,分别達到62.6萬輛、27.5萬輛、11.4萬輛,同比增幅為13.44%、25.11%、172.16%。

一季度A股車企哪家強?比亞迪、長城業績亮眼,賽力斯扭虧為盈

資料來源企業公告,時代财經制圖。

賽力斯的汽車銷量增幅十分可觀,這主要得益于AITO問界品牌的熱銷。在去年9月、12月,華為先後釋出問界M7、M9兩款新車,并為其提供智能駕駛、底盤等軟硬體和銷售管道等方面的支援。在上市後,問界M7通過降低定價的方式受到市場追捧,問界M9則憑借豪華定位獲得市場關注,并在與理想L9等車型的競争中獲得一席之地。

不過當下賽力斯的汽車銷量過于依賴AITO問界品牌,後者今年前三個月累計汽車銷量85842輛,貢獻了賽力斯75.2%的汽車銷量。反之,賽力斯旗下藍電、瑞馳、風光等自有品牌未獲得華為方面的相應支援,其合計銷量不敵AITO問界。

車賣的越來越多,3家車企的業績也更加亮眼。

一季度A股車企哪家強?比亞迪、長城業績亮眼,賽力斯扭虧為盈

資料來源企業公告,時代财經制圖。

今年一季度比亞迪營收高達1249.4億元,位居國内車企第二位;其淨利潤達到45.7億元,位居6家A股上市車企首位。同時,一季度比亞迪營收、淨利潤均實作同比四連漲。

随着比亞迪汽車銷量增速趨于平穩,其營收和淨利潤增幅也在收縮。相較于2023年同期,比亞迪營收、淨利潤增幅分别為3.97%、10.62%。如果比亞迪汽車銷量增速放緩,其營收和淨利潤增幅或面臨持續收縮的情況。

相較而言,長城汽車、賽力斯汽車銷量基數較小,銷量增幅帶來的業績增速更加可觀。前者今年一季度營收和淨利潤分别為428.6億元、32.3億元,同比增幅為47.6%、1752.6%;後者同期營收和淨利潤分别為265.6億元、2.2億元,營收同比增幅高達421.8%,淨利潤實作扭虧為盈。

長城汽車方面表示,一季度營收、利潤增長主要系報告期整車銷量增長及單車收入提升所緻。2023年以來,長城汽車一直緻力于提高單車收入、優化銷售結構。不過1752.6%的百分比增長,主要是基于去年同期的較低基數。

在2021年一季度、2022年一季度,長城汽車淨利潤就已超過16億元。但在2023年一季度,其淨利潤暴跌89.34%至1.7億元,這顯得2024年的恢複性增長格外突出。

合資品牌增長乏力

相較于民營車企的表現,多家A股國有車企一季度增長乏力。

上汽集團長期以來是國内汽車銷量最高的車企集團,旗下擁有衆多合資、自主品牌。不過合資品牌增長乏力、自主品牌銷量低迷漸成上汽集團發展現狀。

今年一季度,上汽集團共售出83.4萬輛汽車,力壓漲勢兇猛的比亞迪、位居行業首位。不過相較于比亞迪的汽車銷量不斷增長,上汽集團的汽車銷量自2023年出現下滑,今年一季度也同比下滑6.4%,去年同期為89.1萬輛。

上汽集團内部汽車銷量最高的為上汽大衆、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以及上汽乘用車,前三者均為合資品牌。今年一季度集團整體汽車銷量下滑,主要系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車銷量同比分别下滑40.04%、17.27%;同時上汽智己等自主品牌仍在成長階段,銷量規模落後于上述品牌。

廣汽集團一季度的市場表現有待提升。

一季度廣汽集團汽車銷量41萬輛,同比下跌24.11%,為6家車企中銷量下滑最顯著的車企。廣汽集團旗下主要有4大品牌,一季度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埃安汽車銷量分别下滑21.74%、29.07%、37.60%,廣汽乘用車銷量微增2.25%。

一季度A股車企哪家強?比亞迪、長城業績亮眼,賽力斯扭虧為盈

資料來源企業公告,時代财經制圖。

市場表現不佳傳導到經營層面,上汽集團、廣汽集團一季度業績表現較為遜色——上汽集團營收1430.7億元,同比微跌1.95%;淨利潤27.1億元,微跌2.48%。廣汽集團一季度營收213.5億元,同比跌19.12%;淨利潤12.2億元,同比跌20.65%。

兩大國有車企一季度表現欠佳或與合資品牌增長乏力有關。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内自主品牌汽車銷量累計份額55%,相對于去年同期大幅增加5.4個百分點。反之德系、日系、美系合資品牌銷量在持續收縮。這對以合資品牌銷量為主的國有汽車集團而言極具挑戰。

另一家A股上市央企長安汽車一季度表現較為複雜,其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3.87%至69.2萬輛,營收也同比增長7.14%至370.2億元,不過淨利潤同比下滑83.4%至11.6億元。在去年同期,長安汽車淨利潤高達69.7億元。

整體來看,長安汽車是中央直屬或國有車企中發展較快的汽車集團,其自主品牌表現十分突出。在一季度,長安汽車旗下自主品牌汽車銷量達58.9萬輛,貢獻了集團85%以上的汽車銷量。

在2023年,長安汽車營收超過千億元、利潤也超過百億元,且均實作大幅增長。在這種增長态勢下,今年一季度淨利潤的大幅下滑或許有其他因素:長安汽車表示,今年一季度公司投資收益同比降超9成,主要因去年同期并購深藍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确認投資收益影響。

何處謀發展?

一季度已然過去,接下來的市場競争将倍加激烈。

要是在2023年,車企憑借低于均價的價格還能有效搶占市場。但在當下行業普遍降價的趨勢下,低價競争對多數車企而言已非良策。這還尚未考慮低價競争對企業經營層面造成的壓力。

因而在電動化、智能化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下,不少車企将研發擺在了核心位置,開始大幅提高研發投入,以期推出技術更加領先的車型。

在今年一季度,多數A股上市車企研發投入都有顯著增加。如上汽集團一季度研發支出39.5億元,長城汽車同期研發支出19.6億元,長安汽車同期研發支出15.4億元。此外,賽力斯同期研發支出也由去年同期的3.5億元大幅增長至今年一季度的9.5億元,增幅接近3倍。

一季度研發投入最高的A股上市車企是比亞迪,研發投入高達106.1億元,超過其餘5家車企之和。唯一一家研發支出減少的是廣汽集團。一季度其研發費用為3.8億元,低于去年同期的4億元。

國内車企另一發展方向是海外市場,這一市場仍有顯著增長空間,已成為自主品牌謀發展的一大領域。

近年來,上汽集團、長城汽車、比亞迪等車企均在加快海外市場布局,開始大規模進入歐洲、東南亞、拉美以及日本等地區市場。尤其是在歐洲、日本市場,國産汽車已然展開對德系、法系以及日系等主流車企的攻勢。

在海外銷售産品的同時,長城汽車、比亞迪等也開始進行以建廠為主的本土化嘗試。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上汽集團、比亞迪、長安汽車已紛紛宣布在泰國建設整車生産工廠;長城汽車、比亞迪則先後在巴西打造工廠等。

相繼奔赴海外市場給大陸汽車産業和車企創造了廣闊的發展機遇。海關總署資料顯示,繼2023年大陸汽車出口量同比增加57.4%、達到522.1萬輛後,今年一季度大陸汽車出口量再度大幅增長,達132萬輛,當季出口汽車金額增長至1789億元。

在這其中,今年一季度上汽集團、長安汽車(自主品牌)、比亞迪、長城汽車海外銷量分别達到22.7萬輛、10.9萬輛、9.8萬輛、9.3萬輛。

盡管當下大陸自主品牌出海還面臨諸多挑戰,如近日美國對華電動汽車實施的極高關稅。但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正成為國産汽車走向海外的重要契機,反之出海也是中國汽車品牌發展的一大機遇。這值得國内車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