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是時候來一場縱貫千年、橫跨南北的“運河文化巡遊”了!

作者:華語娛樂聚焦

2014年6月,在第38屆世界遺産大會上,中國大運河項目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自此,這條“活着的文化遺産走廊”,掀開了生命的全新篇章。

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這十年間,融入新時代的古運河,不僅成為越來越多人特别是年輕人所向往、所好奇、所關心的地方,而且在沿線兩岸,長出了越來越多的新風景,上演着越來越多的新故事。大家是否想要知道,在申遺成功十年後的今天,大運河在大衆的生活裡,正扮演着怎樣的角色?

是時候來一場縱貫千年、橫跨南北的“運河文化巡遊”了!

5月24日起每周五晚20:30,由江蘇衛視重磅打造的沉浸式文化探索節目《啟航!大運河》,将在傳統與現代、文化與科技、智慧與雅趣的缤紛碰撞中,開啟一場縱貫千年、橫跨南北的“運河文化巡遊”,将中國大運河的前世今生,在觀衆的眼前徐徐展開。

這是一個“高端文化局”

名家當“導遊”,讓運河故事飛入尋常百姓家

作為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

2500多年來,它延綿不絕,溝通南北,貫聯古今,和萬裡長城共同在中華大地寫下頂天立地的“人”字,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緊密結合大衆需求,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時代價值,讓大運河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新風彩,是江蘇衛視創制《啟航!大運河》的題中之義。

為此,節目精心組了個“高端文化局”,特别邀請到單霁翔、西川、梁周洋、張謹、張鵬等多位名家。他們将從各自專業領域出發,以曆史、文學、經濟、社會、建築、藝術等多元視角解讀大運河,幫助觀衆以更有趣、親切、快速的方式,走近大運河。同時,現身節目的每位嘉賓,各自攜有不同類型的大運河情愫,這必将喚起不同觀衆的内心共鳴。

是時候來一場縱貫千年、橫跨南北的“運河文化巡遊”了!

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霁翔,是《啟航!大運河》的“靈魂人物”。作為中國大運河整體保護的倡導者、推動者和實踐者,單霁翔對大運河觀察了很多年,也行走了很多年。不僅如此,他在故宮博物院擔任“看門人”的多年間,一次次追溯着他所看護的“紫禁城”是如何從大運河上“漂”過來的,并寫下了《大運河漂來紫禁城》等名作。此次重走大運河,單霁翔不僅想要把滿腹的運河故事講給觀衆,也希望把更多新的發現,融入相關著作。

因為江蘇衛視爆款文化節目《我在島嶼讀書》,許多電視觀衆熟悉并喜歡上了“行走的詩人”西川。這次,他将繼續陪伴觀衆開啟詩意視角,“運河不光是風景,它可以讓你展開對中國大地的無限想象的。我知道我一定能做的,就是看到水的時候背首詩,背給運河聽,背給中華民族千年的曆史與文明聽。”

北京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理事梁周洋,是建築學大師梁思成先生與林徽因女士的曾孫女。她環遊過六大洲、75個國家,充分領略了西方建築的特色。節目中,她将用獨特的東西交融的建築視角,以及細膩的女性視角,解讀大運河如何孕育出一座座輻射着生命熱力的城市。

作為大運河申遺文本總撰稿人和管理規劃編制總負責人,張謹曾帶領團隊腳勘步量,上下求索,追尋大運河的脈絡。在她看來,申遺成功後中國大運河折射的活力和創造力,更加值得深入挖掘。

北京郭守敬紀念館執行館長張鵬,同樣對大運河文化如數家珍,“我家在陝西,距大運河很遙遠。生活在内陸的年輕人,可能和大運河的情感連結不那麼足,我希望通過《啟航!大運河》,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夠認識到大運河文化遺産的魅力。”

是時候來一場縱貫千年、橫跨南北的“運河文化巡遊”了!

他們在沿着運河一路遊曆的過程中,還将遇見衆多的文化遺産保護者,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家瑤、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等等,每一場交流,都将讓觀衆收獲“聆聽的盛宴”。

這是一次“深度文化遊”

全景視角,走進“平凡地活着”的世界遺産

提起“大運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京杭大運河。事實上,中國大運河的外延和内涵,比大家以為的,可能要寬廣得多。

中國大運河始鑿于春秋末期吳王夫差開挖的邗溝,由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三大部分組成,全長3200千米,地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六個省兩個直轄市,通達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中國大運河項目在申遺過程的一個重大成果,就是搞清了大運河到底是什麼,因為經過曆史長河的洗刷,河南、安徽、河北的很多段落基本看不到了,考古專家們用龐大而艱辛的努力,“整理”出了它曾經的風采。

是時候來一場縱貫千年、橫跨南北的“運河文化巡遊”了!

首期節目中,張謹分享了兩段申遺往事,如今聽來,令人不禁熱淚盈眶:一個故事,是一位法國的老專家前來揚州考察時,人站在大橋上,當看到千噸級以上的船隻在運河上列隊而來,震撼至極,激動地大喊“我沒有看見過活的運河呀”“這是活的遺産啊”;一個故事,是2014年申遺成功後,運河沿線的老百姓,紛紛到當地的世界遺産界樁處打卡、拍照,大家驚呼“從來不知道我們家門口還有世界遺産!”

正如張謹所感慨的:“在這之前,大家認為名山大川、宮殿廟宇才能成為世界遺産,但大運河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世界遺産,它就是房前屋後,水鄉人家。”

是時候來一場縱貫千年、橫跨南北的“運河文化巡遊”了!

在單霁翔看來,中國大運河,解開了文物保護者們長期以來關于“保護重要還是利用重要”的困惑,“通過大運河,我感覺到保護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什麼是目的呢?就是兩個字:傳承。我們祖先創造的流淌了2500多年的運河,在我們的手中繼續活着,再傳承給我們的子孫後代,這才是真正的遺産。”

是時候來一場縱貫千年、橫跨南北的“運河文化巡遊”了!

今天,這條活着的大運河,如何溫柔地滋養我們的物質與精神?《啟航!大運河》除了從曆史視角普及大運河文化外,還将從美食、文學、水利等角度,潛入生活肌理,向觀衆呈現大運河上愈發沸騰的煙火氣。

嘉賓們除了親曆大運河上的往來繁華,還将在沿線城市開啟“city walk”,感受市井熱鬧,以文促旅,帶動很多人親自前往運河沿線,感受千年不息的生活脈動。

這是一場“科技文化秀”

借助全新AI技術,觸摸運河過去與未來

如何用大衆喜聞樂見的方式,诠釋好“大運河”這個博大精深的文化主題?《啟航!大運河》在嘉賓甄選、叙事視角、内容結構上精益求精的同時,還将發揮江蘇衛視深厚的技術創新實力,用讓人大開眼界的“科技文化秀”,帶觀衆穿梭于中國大運河的過去與未來。

此前的釋出會上,不少觀衆已經一睹了《啟航!大運河》匠心獨運的視聽創新:借助AI和現實增強等技術,創作團隊對自然風光、曆史文物、非遺文化等進行了數字化的複原及呈現,使靜态意象成為了可親可感、可遊可賞的活态景觀。

是時候來一場縱貫千年、橫跨南北的“運河文化巡遊”了!

首期節目中,就有多個不容錯過的場面。例如,嘉賓們在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一覽旖旎風光時,節目利用人工智能生成技術,展現大運河的未來景象,更現代的場館、更先進的船隻……令人獲得一種“未來已來”的神奇體驗。再如,張鵬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給小朋友們講解曆史時,節目輔以CG動畫,将“張巡守睢陽”的故事生動呈現了出來。

是時候來一場縱貫千年、橫跨南北的“運河文化巡遊”了!

博物館存在的意義,是為每一個走進其中的人,構築一道連結曆史、現在和未來的橋梁。某種程度上,這也代表了《啟航!大運河》的願景。為了用新技術、新形态、新模式将傳統文化更輕巧地傳遞給大衆特别是年輕人,《啟航!大運河》還将特别打造一個“雲上博物館”,嘉賓們在沿途搜集的照片、視訊等一手資訊,都将融入其中,幫助大家用更多方式感受大運河的細枝末節。

你眼中的中國大運河,是什麼樣子的?你想領略她的更多風采嗎?5月24日起,江蘇衛視《啟航!大運河》邀你啟航這場運河文化巡遊之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