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思平治」胡敏:勇闖發展新質生産力“大路”

作者:長安街讀書會
「學思平治」胡敏:勇闖發展新質生産力“大路”

胡敏:勇闖發展新質生産力“大路”

學思平治

「學思平治」胡敏:勇闖發展新質生産力“大路”

★★★★★

從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到地方考察首提“新質生産力”概念,到今年初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全面闡釋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理論體系,再到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發展新質生産力”不僅成為各方面極為關注的熱點,也成為黨和國家全面加快推進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

發展新質生産力既是一個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論命題,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實踐命題、改革命題。我們必須深刻了解和把握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大意義、科學内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切實把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作為推動大陸高品質發展的重要着力點,并貫穿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全過程。

核心要義:以“新”提“質”

新質生産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更新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産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标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産力”。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新質生産力的形成邏輯、精神要義和本質特點。

發展新質生産力就必須緊緊抓住“創新”這個特點、“質優”這個關鍵,着力于以“新”提“質”,充分發揮創新的牽引和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管理創新、體制創新,不斷塑造大陸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新格局,促進社會生産力和生産關系實作新的變革、新的躍升,讓新質生産力發展成為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動力支撐。

以“新”提“質”,就是要以科技創新驅動生産力向新的質态躍升。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别是原創性、颠覆性科技創新,用科技改造現有生産力、催生新質生産力,不斷鍛造“撒手锏”技術,研發更多“根技術”,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颠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促進代表技術進步的數字生産力、智能生産力、綠色生産力迅速壯大。

以“新”提“質”,就是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産力布局現代化産業體系。要把新一代資訊技術的科技創新成果盡快應用到具體産業和産業鍊上,廣泛應用數字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産業轉型更新,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強綠色制造業,發展綠色服務業,培育壯大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産業新賽道,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數字産業叢集,實作傳統産業“老樹開新花”、新興産業競相發展、未來産業孕育孵化的現代化産業體系發展生态。

以“新”提“質”,就是要全力支援企業做創新主角,推動創新資源不斷向優質企業集聚。企業是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基本載體,是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資料等生産要素活力和促進全要素生産率大幅提升的核心力量。企業強則創新強。要切實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完善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和産業鍛造平台。通過建立高标準市場體系,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創新生産要素配置方式,促進各類先進優質生産要素向着企業集聚、向着發展新質生産力順暢流動,讓各類創新型企業的腰杆子挺起來、硬起來。

以創新的思路破除路徑依賴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強調“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禀賦、産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這為各地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了重要的路徑指引和方法論遵循。

從以往來看,一些地方、一些部門在還沒有完全吃透和領會黨中央的戰略意圖和精神實質的情況下,易出現盲目跟風、一哄而上、急于求成的現象。比如,有的地方不顧資源禀賦急于上項目、鋪攤子,什麼項目熱就幹什麼,不考慮投資回報率;有的地方不考慮當地産業基礎和經濟條件,搞“大而全”“小而全”,甚至為了争奪要素資源搞地方保護主義;有的地方隻重目前不看長遠,沒有全國一盤棋思想,造成重複建設,結果“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還有一些地方隻是空喊口号,作表面文章,制造盆景工程和泡沫化,陷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泥潭,等等。這些現象在上世紀大陸發展工業過程中就出現過,對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形成掣肘,需要警惕。總書記審時度勢地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具有極強的針對性,為各地發展新質生産力指明了方向。

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關鍵在于創新起主導作用。創新不僅在于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機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出一系列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态、新模式,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根本在于真正樹立起創新的思想意識、重塑創新的體制機制、營造濃厚的創新文化。這樣才能切實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路徑依賴,以“創造性破壞”的理念革新沖破各種舊的思想觀念的束縛和利益固化的藩籬,盡快建構起與新質生産力相适應的新型生産關系,并以發展新質生産力來推動新型生産關系的培育、建立和完善,進而形成科技創新、産業創新、制度創新、人文創新、思想創新的良性循環,最終推動新型勞動者、新型勞動資料、新型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的躍升。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走出一條創新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新路子。

必須正确處理好的三方面關系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總書記深刻研判當今世界發展大勢,深刻把握當代中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在先後提出“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之後提出的又一個“新”。

這“四個新”既實作了關于中國發展問題的理論遞進,豐富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初步建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自主知識體系,又緊扣中國社會發展的主要沖突,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着力解決大陸發展最突出、最關鍵、最現實的問題。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是實作高品質發展、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的戰略舉措和重大部署,故在加快發展中必須正确處理好三個方面的關系。

一是處理好頂層設計和基層創造的關系。從宏觀層面來看,立足新發展階段,在謀劃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标名額、重大戰略任務、重大改革舉措、重大工程項目時,應充分考慮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實踐要求,強化綜合統籌和綜合平衡,支援引導地方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指導地方結合自身資源禀賦、産業基礎和特色優勢,合理确定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戰略重點和主要方向。微觀層面則要鼓勵基層積極開拓創新,及時總結經驗、複制推廣。

二是處理好政府、市場和企業的關系。政府為發展新質生産力及時出台取向一緻的宏觀政策,切實在财政、貨币、産業、區域等政策上大力支援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建構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新質生産要素在全國範圍内的充分暢通流動,始終尊重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三是處理好傳統産業和新興産業的關系。從産業更替的角度講,沒有永遠的傳統産業,産業成長總是在生命周期中完成疊代和更新,新興産業正是在傳統産業孕育發展中不斷做大做強。各地在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過程中,要觀一域而謀全局,準确認識自身在區域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總體布局中的定位,把握好時度效,着眼目前、兼顧長遠,着力建設符合本地特點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胡敏:長安街讀書會成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注:授權釋出,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重慶日報、新華網、央視訊、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視界、中原標準時間、澎湃政務、鳳凰新聞用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注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出處和作者。

責編:邱詩懿;初審:程子茜、陳佳妮;複審:李雨凡

長安街直播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現正面向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各省市縣(區)等所在的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機關部門聯合開展相關黨建閱讀學習活動。近日,經相關部門準許,已正式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中央組織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證監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青團中央等定點幫扶地的有關機關加入“長安街讀書會”黨建閱讀合作機制,并聯合承辦“長安街讀書會”系列讀書學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