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小球囊撐起“小蠻腰”,守護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作者:湖南醫聊

#益陽頭條##益陽市中心醫院#

剛過早上8點,患者王大爺就急匆匆來到益陽市中心醫院血管外科門診,“熊主任,快幫我看看,内瘘跳動不明顯了,好像也沒那麼響了,昨天透析都沒成功!”血管外科主任熊建明檢查發現,王大爺的透析通路狹窄了,而且還有血栓形成。

人工動靜脈内瘘的通暢是血液透析治療的首要條件,是患者的“生命線”,如果出現透析通路狹窄甚至閉塞,需要及時治療。

經與患者溝通,熊建明主任決定在超聲引導下為患者行内瘘狹窄球囊擴張術。球囊順利通過狹窄部位,血管内的“小蠻腰”被擴張開,狹窄處血管直徑由1.5mm擴至3.0mm,肱動脈血流量由400ml/min恢複至800ml/min。

小小球囊撐起“小蠻腰”,守護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圖為内瘘球囊擴張治療過程圖像

該手術創口僅針眼大小,術後内瘘震顫恢複,血流量充足,第二天便可穿刺上機透析。讓人安心的“呼呼”聲又回來了,王大爺對手術及治療效果十分滿意。

2018年,血管外科開展了益陽市第一例超聲引導下動靜脈内瘘球囊擴張術,自此,科室不斷開展亞專業組細化,外派人員進修學習,血管通路團隊目前已可常态化開展透析血管通路的建立與維護。

不少透析患者通過經皮上肢靜脈球囊擴張術解決了内瘘狹窄問題,“手術快,創傷小,立即用!”,患者們對此項技術的評價很高。

血管通路團隊将不斷提高自身技術水準,為廣大透析患者提供優質服務,使患者遇到内瘘問題後再也不用東奔西走,為益陽市及周邊血液透析患者築起守護“生命線”的長城!

自體動靜脈内瘘

自體動靜脈内瘘(AVF)是尿毒症(終末期腎病)患者維持血液透析治療時可選擇的血管通路之一,在大陸透析患者中使用占比達到80%-85%以上,是目前首選的、最理想的、最安全的血管通路。

它主要是通過外科手術的方式,将條件适宜的、皮下距離相近的某一動脈和淺表靜脈血管聯通,人工形成體内動靜脈間直通管道,經過6-8周(一般情況下)的愈合、成熟、鍛煉後,方可用于血液透析治療。

小小球囊撐起“小蠻腰”,守護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圖為自體動靜脈内瘘

内瘘球囊擴張術(PTA)

随着AVF使用壽命的延長,經過長期的反複穿刺使用,加之大部分尿毒症患者自身血管條件不佳,使得内瘘的并發症也逐漸增多,如:狹窄、血栓、假性動脈瘤、感染等。

血管狹窄是内瘘最常見的并發症,也是造成動靜脈内瘘血栓形成、最終喪失功能的主要原因。内瘘球囊擴張術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在超聲或DSA引導下,經皮穿刺血管,置入導絲,沿導絲将球囊輸送至血管狹窄病變處,然後使用壓力泵打開球囊,将狹窄的病變擴張開的過程。

它具有創傷小、術後短期即可使用、可反複進行、安全簡單等諸多優勢,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患者自身血管資源的損耗。

小小球囊撐起“小蠻腰”,守護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圖為PTA治療拯救血管狹窄“小蠻腰”

内瘘自我檢查

患者及家屬,需要掌握内瘘的自我護理,如: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勿戴過緊飾物,不提重物,不在内瘘處肢體進行測血壓、抽血、打點滴等等;同時也有必要了解一些簡單的内瘘評估方式,警惕内瘘失功。方法如下:

第一步 看:

觀察内瘘皮膚的色澤、皮疹、腫塊或腫脹;

第二步 觸:

觸摸内瘘皮膚的溫度,震顫及搏動情況;

第三步 聽:

聽内瘘的雜音(強弱、聲調變化);

第四步 舉臂實驗:

将内瘘手臂向上舉高伸直後,内瘘血管應塌陷或壓力明顯減低,反之,則提示内瘘有狹窄。

内瘘是需要定期維護檢查的,如果一旦出現内瘘肢體疼痛、震顫及(或)雜音異常等情況,應立即就診,盡早幹預!

溫馨提示

當血液透析患者的動靜脈内瘘出現以下情況,請第一時間聯系血管外科醫生!

1. 内瘘震顫減弱或消失;

2. 持續進展的内瘘側上肢遠端發冷、疼痛,甚至壞死;

3. 内瘘側肢體持續進展的腫脹,透析時靜脈壓升高;穿刺點止血時間延長;

4. 内瘘血管瘤樣膨大,懷疑血管瘤;

5. 透析血流量明顯下降,動靜脈監測壓明顯升高;

6. 内瘘穿刺過程中發現血栓。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益陽市中心醫院 譚歲賽 熊建明

關注@湖南醫聊,擷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H。部分圖檔來源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