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初夏冬棗管理注意這幾點

作者:種子庫App

棗吊發病。發病時間在5至6月份,主要症狀為棗吊出現縱向裂痕,大量落葉。發病初期,在棗吊上縱向出現淺色至白色稍隆起的類似線狀突起,之後開裂,出現菌膿,呈一條狀裂痕,削弱樹勢,嚴重影響冬棗的坐果與發育。

初夏冬棗管理注意這幾點

發病後期,棗吊發病部位失水,有的棗吊則出現斷裂,花蕾脫落。發生嚴重時花蕾較少甚至形不成花蕾,坐果率顯著降低,甚至坐不住果子。後期則棗吊幹枯,棗吊上坐住的果實,由于營養不良,品質受到很大影響。

棗頭發病。常使棗頭彎曲,生長點失去頂端優勢,不能形成健壯棗頭,對樹體發育影響較大。發病後期,随着樹體的生長發育,形成幹裂的疤痕。

葉片的發病症狀。棗葉發病一般從6月份開始,病菌初期侵染的部位是葉子的葉脈。初侵染時葉脈出現淺褐色病變,并順葉脈逐漸延伸,變為褐色或黑色,伴有菌膿的溢出。

初夏冬棗管理注意這幾點

菌膿風幹後,形成黑色的菌膿斑,酷似真菌的病原物。随着瘡痂病的不斷侵染蔓延,葉脈的壞死,葉脈所作用的葉面開始出現水漬狀,漸漸幹枯,形成“緣枯”,并大量脫落,是以人們叫它“緣枯病”。

此病是近年來新發現的病害,目前越冬及發病的某些原因不詳。根據其發病時間及侵染特點,認為引起發病的侵染點與刺吸式的蟲害有關,如盲椿象等。據觀察,冬棗發芽至幼果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雨水偏大,土壤含水量過高,易造成本病流行。

初夏冬棗管理注意這幾點

防治技術。冬棗瘡痂病的防治,需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努力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有機肥料和鉀肥的使用量,特别是杜絕和減少速效化肥的施用。

從長遠着想,創造适宜冬棗樹體生長發育的良好環境;尤其是花前肥杜絕大量的施用尿素、磷酸二胺等純速效氮磷肥料,充分協調營養與生殖生長的關系,努力創造不利于病害發生的條件。

初夏冬棗管理注意這幾點

初夏冬棗管理注意這幾點就介紹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想要購買優質高産的冬棗可以下載下傳種子庫App,全國優秀的冬棗品種可供大家選擇。

初夏冬棗管理注意這幾點

下載下傳種子庫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