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代牡丹紋飾的皇家風範

作者:圓明園遺址公園

牡丹,大陸傳統名花,因其色澤豔麗,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一直深受中國曆代宮廷及文人喜愛,其不僅是重要的繪畫題材,而且常被用來裝飾在器皿上。

在清代陶瓷發展的鼎盛時期,尤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生産的瓷器最具代表性。牡丹紋飾的種類很多,可大體分為單獨的牡丹紋飾、牡丹與龍鳳組合紋飾、牡丹與靈禽組合紋飾、牡丹與其他花卉組合紋飾這四種。

單獨牡丹紋飾

康熙時期,釉色上青花和彩花大量出現,器物上多繪制含苞待放的牡丹,生機勃勃。

清康熙 青花牡丹紋執壺

清代牡丹紋飾的皇家風範

康熙款 胭脂紫地琺琅彩牡丹紋盅

清代牡丹紋飾的皇家風範

雍正時期的牡丹多通體繪畫,花團錦簇。筆觸細膩,色彩清新,如瓷上的中國畫一般。

雍正款 粉彩牡丹紋盤口瓶

清代牡丹紋飾的皇家風範

清雍正 粉彩牡丹花蝶紋筆筒

清代牡丹紋飾的皇家風範

乾隆朝因其審美偏好華麗繁複,瓷繪牡丹往往用色豔麗,大紅大紫,構圖繁複,出現較多的變體牡丹花紋,同時因為工藝的不斷創新,出現了镂空牡丹、琢器牡丹等陶瓷品種,是前朝沒有的創新之舉。

乾隆粉彩開光牡丹紋雙耳扁壺

清代牡丹紋飾的皇家風範

清乾隆 粉青釉镂空雕牡丹蕉葉如意紋長頸套瓶

清代牡丹紋飾的皇家風範

牡丹與龍鳳組合紋飾

龍為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能興雲雨、利萬物,曆代帝王都以真龍天子自居。鳳為傳說中的百鳥之王,有“見則天下安甯”之說。龍和鳳是傳統文化中最進階别的祥瑞,主要裝飾于宮廷器物之上,以彰顯皇家的尊貴與皇權的至高無上。龍鳳與牡丹組合,寓意着吉祥富貴,深受皇家的喜愛。

清康熙 青花牡丹雙龍圖花盆

清代牡丹紋飾的皇家風範

清雍正 鬥彩纏枝牡丹雙鳳紋梅瓶

清代牡丹紋飾的皇家風範

乾隆款 松石綠釉凸印夔鳳牡丹紋梅瓶

清代牡丹紋飾的皇家風範

牡丹與靈禽組合紋飾

常與牡丹組合的靈禽,包括孔雀、錦雞、雛雞等。這些靈禽名鳥毛羽美麗、鳴叫悅耳、惹人喜愛。古人認為它們餐風飲露,靈性通達,亦為祥瑞。牡丹與靈禽的組合出現在瓷器紋飾之上,優雅大方,更兼吉祥祈福之意在其中,别有一番情趣。

清康熙 美玉于斯款五彩雉雞牡丹圖碗

清代牡丹紋飾的皇家風範

清康熙 五彩雉雞牡丹紋瓶

清代牡丹紋飾的皇家風範

雍正款 琺琅彩雉雞牡丹紋碗

清代牡丹紋飾的皇家風範

清乾隆 粉彩孔雀牡丹圖湯盆

清代牡丹紋飾的皇家風範

清康熙 五彩獅子牡丹圖罐

清代牡丹紋飾的皇家風範

牡丹與其他花卉組合紋飾

與牡丹組合的花卉包括荷花、菊花、桃花、梅花、茶花、石榴等,寓意各有不同。其裝飾手法主要又下分兩種:一是以牡丹為主,其他花卉相伴簇擁,以突出“花王之美”;二是不分主次,有序編排,以展現時令的流轉、四季的交替。奇花異草自古亦為祥瑞,與牡丹相組合,諧音取義,被賦予了種種美好寓意,妙趣橫生。

清康熙 青花牡丹玉蘭圖花觚

清代牡丹紋飾的皇家風範

清康熙 五彩折枝牡丹菊花圖罐

清代牡丹紋飾的皇家風範

清代瓷繪牡丹紋飾是非常寫實的。這一時期的牡丹紋,無論是花葉還是枝幹的每一個細節,都完全參考現實中的牡丹而沒有任何脫離實際的創作。

到了現在,牡丹已經能作為裝飾廣泛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并深深影響着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圓明園每年都會在含經堂、镂月開雲、藻園三大牡丹觀賞區種植大量牡丹,品種繁多,其中不乏許多精品牡丹,好不豔麗。

清代牡丹紋飾的皇家風範
清代牡丹紋飾的皇家風範
清代牡丹紋飾的皇家風範

劉夢星 攝

待到每年的牡丹花開之時,

不妨來園欣賞一下哦!

[資料來源]

《國色傾城——故宮博物院珍藏牡丹題材文物特展》

張麗、阮衛萍、陶靜

《元明清紋飾斷代鑒别技巧之瓷繪牡丹紋篇》

《牡丹紋在瓷器上的千年演變》

故宮博物院官網

[編輯]

李 卓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