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端訪談】新生萬物 将“中國風”吹到巴黎——專訪知名媒體人、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楊瀾

作者:新華财經

視訊加載中...

新華财經北京5月15日電(記者王濤 王媛媛) 中國的傳統産業正經曆着從生産加工到創造品牌的轉型,而其中的關鍵,就在于“為中國的品牌賦予靈魂”。“中國是世界的制造工廠,過去我們可能是去替别人貼牌加工,今天我們在思考為什麼不能創造自己的品牌,而品牌創造的關鍵就是賦予它文化價值和藝術審美,這就要從中國的傳統當中轉化而來。”近日,在中法文化旅遊年活動如火如荼舉行之際,知名媒體人、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楊瀾接受了新華财經記者專訪,分享她近年來在非遺傳承和中國品牌創新與出海的新收獲。

【高端訪談】新生萬物 将“中國風”吹到巴黎——專訪知名媒體人、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楊瀾

據悉,由陽光媒體集團、中國國家品牌網聯手打造的“新生萬物——中國非遺與當代設計展”目前已被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納入2024中法文化旅遊年架構,成為文旅年官方項目。展會将于7月5日-7月20日在位于盧浮宮西翼的法國裝飾藝術博物館舉行。

非遺“活化”

非物質文化遺産(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簡稱“非遺”,與“物質文化遺産”相對。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産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名冊)共收錄730項遺産項目,對應于145個國家。其中,中國列入共計43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一。

對于本次“新生萬物——中國非遺與當代設計展”的策展契機,楊瀾表示,“這不是突然而出來的一個事情,不是突發奇想”。近幾年,楊瀾參與制作了多檔與非遺傳承和煥新相關的節目,如《匠心傳奇》《新生萬物》《中國禮·陶瓷季》等。從富春茶點到景德鎮陶瓷再到探秘蘇繡,她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一針一線、一絲一縷的傳承中,她深刻體會到“中國非遺技藝的博大精深以及巧奪天工之處”。

楊瀾認為,今天的傳統在當年都是創新。“拿陶瓷來說,在1000多年前,中國人用普通的木柴和磚窯可以燒出1300度的高溫,在當時絕對是黑科技,歐洲人怎麼也想不出來陶瓷如何夠燒而來。”在南京體驗如雲錦織造時,楊瀾也有一個驚奇發現:中國的織錦技術使用的是世界比較領先的古代二進制,當地設計師用一個小格子畫設計稿,畫完以後用結繩記事的方式把稿子編制起來,再将結繩放到二層織機上,由上層織工一點點把它釋放到下邊的織機上。“兩位織工可能都沒有見過最初的圖案究竟是什麼樣的,但是當他們通過二進制的方式,把結繩慢慢釋放再編織起來的時候,居然毫厘不差。”楊瀾認為,這是古代科技的魅力,也是古人空間想象能力的一個見證。

在此前播出的電視節目《新生萬物》中,楊瀾作為發起人,力邀文化老友和新銳設計師共同走進多項國家級非遺技藝:花絲鑲嵌制作技藝、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茶點制作技藝(富春茶點制作技藝)、蘇繡、竹編(瓷胎竹編)、白族紮染技藝、中國傳統木結建構築營造技藝、宣紙傳統制作技藝、玉雕(北京玉雕)以及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洋河酒釀造技藝)。用年輕時尚的方式,多元立體的角度,豐富深度的表達,使得非遺文化不僅“活下去”,更要“火起來”。

“我們不僅去和這些非遺傳承人學習這些技藝,同時我帶了一批年輕的當代設計師跟我一起去練,在這種傳承和講述非遺傳承人的人生故事的過程當中,新的設計師們也有了更多的靈感和啟發,他們創造了一批文創和當代産品設計,這給我很大的信心,說明我們的傳統文化是非常有生命力的。”楊瀾表示。

中國風走出國際範

針對現在的“國潮熱”“國風熱”的現象,楊瀾認為,這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年輕人對文化歸屬感和身份認同的需求”。“國潮”蘊含了豐富的文化符号、形象和理念,而時下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受關注,根植于國人骨子裡的文化基因被喚醒,購買帶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産品成為許多年輕人表達情感、彰顯個性的重要方式。

“我們改革開放40年以後,大陸的生産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準獲得了很大提升,是以人們對于精神和文化的需求大增,換句話來說,我們需要有文化歸屬感。”楊瀾坦言。

楊瀾認為,“國潮”的興起,對中國企業和品牌而言,無疑是一次難得的轉型更新契機。對于中國品牌出海,楊瀾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沒有文化的品牌是走不遠的,沒有審美的設計也是不可能真正獲得人心的。中國正在發生從制造到創造、從速度到品質、從産品到品牌的轉變,這個時代也已經賦予了我們無與倫比的機遇,我們需要為中國的品牌賦予靈魂,而這個靈魂一定是和本民族深厚的文化、真摯的情感相連接配接的。”楊瀾說:“我認為中國的品牌要想獲得更大的議價空間,靠的恐怕不僅僅是原材料和人工,還要靠文化的價值,或者說要講好中國的故事,講故事不僅僅是為了傳播,講故事是可以轉化為價值,轉化為利潤的。”

近年來,中國品牌建設成效突出,“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一批中國品牌享譽全球,在國際權威品牌價值評估機構近期釋出的世界品牌500強名單中,中國品牌入選67個,數量位居全球第二。楊瀾認為,随着中國品牌邁向高品質發展,讓更多中國品牌出海,必須講好中國品牌故事,做好國際傳播,合力助推更多中國品牌閃耀國際舞台。

中法交流新潮湧動

對于為何将本次“新生萬物——中國非遺與當代設計展”的地點設定在法國巴黎,楊瀾分享了背後深層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曆史上中法手工藝交流源遠流長。14-18世紀的中國風影響了法國的裝飾藝術和生活方式。在西方,中國風(Chinoiserie)是一個專有名詞,意思是受中國及遠東文化影響的歐洲藝術潮流,最早由法文Chinois演變而來,Chinois意為“與中國有關的”。中國瓷器、刺繡、漆藝等非遺技藝對法國藝術和生活方式産生了深遠影響。

由于當時這些自東方而來的商品在法國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稀缺性,“中國制造”在法國成為一種奢侈品,大部分流入宮廷和貴族手中,并自法國席卷了歐洲。中國風一度成為歐洲上流社會财富、地位和品位的象征,是當時時尚的風向标。

“當時的法國社會是以借用中國的生活方式為榮的,比如路易十四就在凡爾賽宮建了一個陶瓷宮,他覺得能夠把瓷片貼在房屋上,顯得十分有品位的一件事情,而當時的歐洲的女性,特别是一些貴族,将穿着中國的絲綢作為頂級奢華和潮流的象征。”楊瀾解釋道。

此外,2024年對中法文化交流合作而言是尤為重要的一年。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遊年。

據悉,本次7月5日至20日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舉辦的“新生萬物——中國非遺與當代設計展”納入2024中法文化旅遊年架構。楊瀾希望展會可以作為非遺設計手工藝領域的重要項目,參與到今年的中法文化旅遊年當中。

【高端訪談】新生萬物 将“中國風”吹到巴黎——專訪知名媒體人、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楊瀾

楊瀾介紹,為了更好的展現運用中國五行的哲學文化,以及展現非遺生産的空間性,本次展覽将劃分為水、金、木、土、火五個主題空間。這五個元素不僅代表了自然界的變化, 更蘊含了人類與環境、生命與宇宙的無限互動。通過數字媒體互動技術 、AI智能技術以及現代藝術的有機融合,打造兼具沉浸式、互動性和創意性的展覽體驗,讓觀衆在參與互動中,感悟五行哲學的精髓,體驗非遺手工藝與當代設計的融合之美。

此外,本次展會還邀請了國内許多知名品牌參與其中。“除了有各個行業的中國頂尖品牌的參與,也有一些著名的文旅景區和産區的這種參與,他們能夠抱團出海,把自己本地具有文化特色的産品、品牌組團到海外推廣,預計也将吸引更多的法國和歐洲的遊客到中國來進行文化旅遊。”楊瀾說。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萬物——中國非遺與當代設計展”舉辦期間正值法國巴黎奧運會舉辦前夕,巴黎的一舉一動亦将備受矚目,這也意味着“新生萬物——中國非遺與當代設計展”吸引的将不僅僅是包括法國政治、商業、文化、藝術、傳媒等領域知名人士和機構在内的法國主流社會群體,更将吸引全球範圍的赴法參加及觀看奧運人群,借助巴黎奧運會這一黃金時段和平台,向全世界表達中國千年的燦爛文化和最前衛的當代藝術設計。

編輯:羅浩

聲明:新華财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資訊平台。任何情況下,本平台所釋出的資訊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