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單TLAC非資本債券發行!五大行拟發不超4400億,有何影響?

作者:國際金融報

國内首單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非資本債券今日落地。

5月15日,工商銀行發行2024年總損失吸收能力非資本債券(第一期),發行規模為300億元,成為大陸五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中首個發行TLAC債券的銀行。

專家分析認為,目前大陸五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仍舊面臨TLAC缺口。短期來看,完成第一階段目标預期樂觀,而長期TLAC債券發行需求廣闊,未來發行或将增量增速。

工行首發規模300億元

據悉,工商銀行本期債券基本發行規模為人民币300億元。其中,品種一為4年期固定利率債券,在第3年末附有條件的發行人贖回權,基本發行規模為人民币200億元;本期債券品種二為6年期固定利率債券,在第5年末附有條件的發行人贖回權,基本發行規模為人民币100億元。

兩個品種債券均附超額增發權,品種一和品種二合計增發規模不超過人民币100億元,最小認購金額為人民币1000萬元,且認購金額須為人民币1000萬元的整數倍。

據悉,TLAC(Total Loss-absorbing Capacity,總損失吸收能力)是指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進入處置階段時,可通過減記或轉為普通股等方式吸收損失的資本和債務工具的總和。TLAC債券則是為滿足TLAC要求發行的、具有吸收損失功能、不屬于商業銀行資本的金融債券。

簡單來說,在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陷入危機時,可以采取“内部纾困”的方式維持關鍵業務和服務功能的連續性,避免動用公共資金進行“外部救助”,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

“TLAC債券的主要特點在于,當銀行發生重大風險時,可以觸發預先約定的債券轉換機制,将之轉換為股權或削減債券本金,以此實作債權人和股東的虧損分攤,避免銀行進入破産清算。”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鐘輝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工商銀行發行TLAC債券,将有助于增強其應對金融風險時的抵禦能力。”

“TLAC債券的發行是中國銀行業響應國際監管要求的重要表現,對大陸金融體系具有積極意義。另外,TLAC債券的發行可以以較低成本幫助商業銀行完成TLAC達标考核,有助于提高銀行支援實體經濟的‘造血能力’,進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排排網财富合夥人項目負責人孫恩祥分析道。

在安爵資産董事長劉岩看來,發行TLAC債券将豐富大陸債券市場的産品供給,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樣化的投資選擇,有助于推動資本市場的多元化和健康發展,提高市場的活躍度和效率。

五大銀行紛紛行動

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原銀保監會和财政部聯合釋出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辦法》指出,2025年1月1日起,大陸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外部總損失吸收能力風險權重比率和杠杆比率應分别達到16%、6%,自2028年1月1日起,分别不得低于18%和6.75%。

據金融穩定理事會(FSB)釋出的最新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大陸共有五家銀行上榜,分别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去年加入的“新成員”交通銀行,第一階段任務的達标期限可延緩至2027年以外,其他四家大行僅剩下半年的過渡期。

期限臨近,各家銀行紛紛采取行動。

5月13日,中國銀行釋出公告稱,将自5月16日至5月20日發行該行第一期TLAC非資本債券,共發行兩個品種,合計規模為人民币300億元,在債券期限、基本發行規模、超額增發權方面的設定與工商銀行基本一緻。

此外,根據五大銀行年初披露的TLAC非資本債券發行計劃,後續發行規模總計不超過4400億元。4月初,建設銀行首席财務官生柳榮在2023年度業績釋出會上表示,該行的TLAC債券将争取在三季度發行,并對2025年達标持樂觀态度。

“大陸五大行是2023年最新G-SIBs名單中僅存的TLAC比率尚未達到16%的銀行,五大行仍存TLAC缺口,存在一定資本補充壓力。”浙商證券分析師杜漸在研報中分析道。

天風證券固收分析師孫彬彬發表觀點認為,若不考慮存款保險基金,目前五大國有行的外部總損失吸收能力風險權重比率均未達到16%的監管标準。此外,銀行目前還面臨淨息差收窄、資本内生性不足的困境。為了滿足監管要求,發行TLAC債券是當下優選。

孫彬彬指出,短期内中行、建行和工行TLAC債發行計劃能夠滿足2025年第一階段監管目标。中行、建行和工行宣布計劃發行的共2600億元債券,基本能夠滿足TLAC第一階段監管要求。長期來看,TLAC債發行需求廣闊。

TLAC發行或增量增速

對于四家國有大銀而言,僅剩下半年的過渡期。那麼,未來五家G-SIBs銀行發行TLAC債券的前景如何?

在劉岩看來,未來五家國有大行将會加速發行TLAC債券。

“這一決策不僅是對全球金融監管要求的積極響應,更是基于國内金融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以及銀行自身經營政策和風險管理需求的深思熟慮。在全球金融監管日益嚴格的背景下,系統重要性銀行需要不斷提高其資本充足率和風險抵禦能力,以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劉岩分析道,“五家國有大行作為大陸的系統重要性銀行,發行TLAC債券将成為其滿足監管要求、增強市場信心的必然選擇。國内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和深化也為TLAC債券的發行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随着外資銀行的不斷湧入和市場競争的加劇,國内銀行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競争力和市場地位。”

鐘輝勇也指出,從整個銀行業和金融體系來看,TLAC債券的發行為之提供了新的資本補充管道,有利于提高銀行的資本水準,增強銀行的抗風險能力。未來,五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在TLAC債券的發行數量和規模上都會逐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