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穿過撥備迷霧 看見上市銀行真實利潤

作者:中國财富網
穿過撥備迷霧 看見上市銀行真實利潤
穿過撥備迷霧 看見上市銀行真實利潤

目前銀行業經營普遍承壓,有些銀行通過撥備平滑利潤、成本壓降等方式主動應對“冷空氣”。一季度資料顯示,7家上市銀行業績呈現“增利不增收”。同時,不少銀行撥備前利潤和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差異明顯,不同類型銀行表現分化。在資産品質平穩運作前提下,部分銀行借由撥備少提,進而實作利潤調節的目的。

受訪業内人士普遍表示,從增速上看,一季度上市銀行撥備對利潤的貢獻有所減弱。總體而言,未來上市銀行通過撥備調節利潤還有一定空間,不同類型上市銀行調節空間有所不同。

業績增速整體放緩

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銀行合計實作營業收入超1.47萬億元,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其中,31家銀行歸母淨利潤實作同比正增長,24家銀行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實作同比“雙增”。但整體來看,上市銀行經營業績承壓,不少銀行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有所回落。其中,鄭州銀行歸母淨利潤下降幅度最大,一季度實作歸母淨利潤9.67億元,同比下降18.57%;平安銀行一季度實作營業收入387.70億元,營業收入同比降幅最大,為14.03%。

郵儲銀行、中信銀行等9家銀行一季度實作營業收入超500億元。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營業收入在千億元以上,但4家銀行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同比均出現下滑。除四大行外,渝農商行、貴陽銀行等4家銀行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同比出現“雙降”。

銀行業績增速放緩主要歸因于持續讓利實體經濟、資産結構調整、貸款重定價效應以及市場利率變化等因素導緻的淨息差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銀行還面臨“增利不增收”壓力。記者梳理發現,盡管一季度銀行“增利不增收”現象有所緩解,但較去年同期,仍有7家銀行營業收入下降但歸母淨利潤增加。

資料顯示,一季度,交通銀行以及股份行中的浦發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都出現了營業收入同比下降而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的情況。地方性中小銀行,如上海銀行、蘭州銀行也面臨類似情況。

廣發證券分析師倪軍表示,在銀行讓利實體的背景下,2023年國股行整體營收增速已經轉負,大部分銀行保持利潤正增長,核心貢獻源自信用成本(撥備計提)下降,這一趨勢已延續兩年,其持續性源自上市銀行整體存量撥備相對充裕,同時新增不良生成相對穩定,甚至有所下行。

撥備計提總體下降

作為資産品質重要的監管名額之一,撥備覆寫率一直以來備受市場及投資者關注,是衡量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計提是否充足的一個重要名額,也反映了銀行的風險抵補能力。資料顯示,截至一季度末,上市銀行資産品質穩中有進,撥備覆寫率整體保持高位。

具體來看,杭州銀行、常熟銀行、無錫銀行、成都銀行撥備覆寫率保持高位,超過500%。此外,超20家銀行一季度末撥備覆寫率較去年末下降,其中8家銀行下降幅度超10個百分點。例如,蘇州銀行一季度末撥備覆寫率為491.66%,較去年末下降31.11個百分點,降幅最大。

整體來看,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末,商業銀行撥備覆寫率為205.14%,略低于2022年末的205.85%。

根據财政部釋出的《金融企業财務規則(征求意見稿)》中的說明,以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例,監管部門要求的撥備覆寫率基本标準為150%,對于超過監管要求2倍以上,應視為存在隐藏利潤的傾向,要對超額計提部分還原成未配置設定利潤進行配置設定。

按照會計準則,計提撥備将計入資産減值損失或信用減值損失,沖減當期利潤。撥備計提減少,相應對利潤增長形成正貢獻。“一季度,上市銀行資産減值損失保持負增長,意味着銀行仍通過少提撥備反哺利潤。”财信證券分析師劉曉婷表示。

資料顯示,14家銀行撥備前利潤同比增速為負。蘇州銀行一季度撥備前利潤同比下降1.79%,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2.29%,一季度末的撥備覆寫率較去年末下降31.11個百分點。撥備在一定程度上對利潤起到抵補作用。

此外,銀行内部分化明顯。A股上市銀行中,超八成城農商行和三成以上股份行撥備前利潤同比呈正增長,國有行僅交通銀行撥備前利潤同比表現正增長。資料顯示,一季度,國有銀行、股份行、城商銀行、農商銀行的撥備前利潤同比增速分别為-4.12%、-3.88%、5.89%、9.07%。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坦言,銀行存在“增利不增收”現象,一方面可能因為銀行通過降低撥備計提進而增加了利潤,另一方面可能由于銀行營運效率有所提高,進一步提升了經營績效。

反哺力度有所減弱

撥備反哺力度如何?對利潤的平滑還能持續多久?機構人士和受訪專家普遍表示,一季度,撥備少提仍是重要的盈利支撐。從增速上看,貢獻有所減弱。整體來看,銀行通過撥備來調節利潤還有一定空間,但有限。

“從單家銀行來看,在淨息差等名額趨同的情況下,資産品質和撥備計提仍是不同銀行歸母淨利潤增速差異的首要原因,其次為資産擴張速度。但撥備反哺利潤力度有所減弱,部分銀行可能面臨可供反哺利潤的撥備‘餘糧’逐漸消耗的現狀。”國信證券分析師王劍分析。

婁飛鵬向記者表示,銀行通過少提撥備來增加淨利潤,目前來看還有一定空間。但是,不同類型銀行面臨的情況不同,其調整空間也不一樣。

記者梳理發現,截至一季度末,近20家上市銀行撥備覆寫率在300%以上,且多為地方性中小銀行;10家上市銀行撥備覆寫率低于200%,其中包括5家股份行,民生銀行一季度末撥備覆寫率最低,為149.36%。

在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看來,撥備就相當于一個蓄水池,經營好的時候多提撥備,足以應對未來的不确定性;不好的時候釋放撥備,進而平滑利潤。“整體上看,未來銀行撥備平滑利潤的空間有但不大,要看不同類型銀行的具體撥備水準。”

打好“息差保衛戰”

在資産品質穩健運作前提下,盡管撥備可以調節銀行利潤,但歸根到底僅為财報名額上的騰挪。業内人士表示,上市銀行還是應從自身實際出發,回歸本源,推動業務持續發展,提升核心競争力。

縱觀一季報,淨息差持續收窄仍然是上市銀行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增長的拖累項。例如,一季度,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四大行的淨息差水準分别為1.48%、1.44%、1.57%、1.44%,較2023年末分别下降13個基點、16個基點、13個基點、15個基點。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末,商業銀行淨息差已降至1.69%,首次跌破1.7%關口。

針對淨息差壓力,不少銀行寄望于主動加強負債端成本管控。目前下調存款利率、壓降銀行負債端成本成為各方共識。記者注意到,近期,智能通知存款、中長期大額存單等傳統攬儲工具從市場下架或被叫停。

董希淼建議,2024年商業銀行一方面可以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别是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挖掘新的增長點,以量補價提升淨利息收入;另一方面緻力于提升核心存款的吸收能力,通過産品、服務等綜合能力提升客戶忠誠度,進而持續降低負債成本。同時積極發展中間業務,例如拓展跨境增值服務等高附加值業務,進一步提升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形成對營業收入的有力支撐。

針對淨息差下行趨勢,早在一個多月前各家銀行召開的年報業績說明會上,不少銀行管理層已有所判斷。“從短期來看,息差在低位運作,恐怕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工商銀行副行長姚明德表示。中國銀行管理層在業績釋出會上同樣表示,今年息差仍然面臨很大壓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