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田家滅亡的原因,首先是外交上的失敗,然後才是軍政上的|文史宴

作者:文史宴
武田家滅亡的原因,首先是外交上的失敗,然後才是軍政上的|文史宴

文/北條早苗

武田家滅亡的原因,首先是外交上的失敗,然後才是軍政上的|文史宴

《孫子兵法》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在勢力錯綜複雜的亂世,外交比軍事更重要。趙國在長平之戰的戰敗,首先是因為外交失敗導緻趙國與秦國單挑,武田家的滅亡同樣是開始于一次看似無關緊要的敗盟。

武田家滅亡的原因,首先是外交上的失敗,然後才是軍政上的|文史宴

請輸入标題 bcdef

本文歡迎轉載。

武田家的興起專題:

武田信玄的家族,在日本戰國之前七百年就已崛起

武田家的幾員名将,其家族早期都是武田的宿敵

北條早雲攪亂關東,武田家被迫跟今川、北條開打

今川義元的老爹差點把武田信玄的老爹滅了

武田家招募外地浪人鎮壓本地人,得以完成集權

武田擋住今川、北條聯合攻擊,鞏固了集權成果

武田多次戰勝今川、北條,為何突然退出關東争霸

從甲斐守護到真正統一甲斐,武田家之路何等曲折

武田信玄和今川義元的友誼,在父輩那一代就結下了

武田信玄第一戰,就預告了之後幾十年的戰略方向

武田家的滅亡專題:

武田家的衰亡,從其宿敵上杉家的衰亡開始

武田勝賴的北進

“禦館之亂”發生時,北條氏政正在下總國與常陸佐竹氏等北關東衆對峙,無法及時對越後國進行支援。

就在這時,北條氏政想起了自己的盟友武田勝賴,便請求武田勝賴出兵越後國,拉小舅子上杉景虎一把。

五月中旬,武田勝賴派遣武田信豐作為前鋒部隊前往信濃國海津城,與海津城城代春日虎綱合流。二十三日,武田信豐率軍朝着越後國進軍。

與此同時,信越邊境上也因為“禦館之亂”而爆發了戰争。五月二十七日,上杉景勝方的越後國妻有城守将小森澤政秀率軍對信濃國飯山城發起攻擊,最終被飯山城守軍擊敗。

六月四日,武田勝賴親自率領本陣大軍自甲府出陣,直奔越後國而來,此時的上杉景勝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會津蘆名家侵入了越後國,織田家則對越中國發起了進攻,再加上武田軍、北條軍也都奔着越後國而來。

若是武田軍加入了“禦館之亂”的戰局,寡不敵衆的上杉景勝将必敗無疑。在這樣的情況下,上杉景勝決定孤注一擲,與武田家進行和談,派遣使者前往武田軍前鋒武田信豐的陣中。

讓上杉景勝感到欣喜的是,六月七日他就收到了武田家重臣跡部勝資的回信,在信中跡部勝資表示武田勝賴願意與上杉景勝和談。

十二日,武田信豐在收到上杉景勝所寫的盟約誓書以後,再度給上杉家去信,告知武田勝賴已經在海津城着陣的消息。

就在武田勝賴進入海津城的兩天之後,海津城城代春日虎綱在城中病逝,其子春日信達繼承了父親的城代之位。

上杉景勝提出的和談條件主要内容有三:其一是上杉家将割讓奧信濃、東上野的領地。其二是上杉家将會給武田家獻上黃金。其三則是上杉景勝希望能夠同武田家締結姻親關系。

武田勝賴對此照單全收,一邊接受盟約中割讓的北信濃領地,一邊繼續朝着越後國進軍,還派遣弟弟仁科盛信攻取了越後國的根知城。

六月二十九日,武田勝賴率軍來到了春日山城下着陣,武田信豐随後派遣使者前往春日山城中,向上杉景勝報告了此事。

同時,武田信豐的使者還表示武田家雖然同意與上杉景勝和談,但是卻并不會抛棄上杉景虎,而是希望讓上杉景勝、上杉景虎兄弟達成和睦,結束這場内亂。

武田勝賴為什麼會冒着背叛盟友的風險與上杉景勝和談?他的想法究竟為何呢?國内有人推測說武田勝賴是擔心上杉景虎繼承家督之後,武田家被北條家的勢力給包圍,是以才想保住上杉景勝的家督之位。

這種說法其實相當離譜,完全是不了解戰國大名家中制度的人想當然提出來的觀點。

且不說在戰國時代父子、兄弟相殘比比皆是,當時的戰國大名其實在家中并沒有絕對的話語權,很多政策都必須與重臣商議後才能決定,武田家是如此,上杉家是如此,甚至織田家、德川家都是如此。

比如武田信玄流放武田信虎時,他就真的想和父親決裂,落個不孝子的罵名嗎?非也,流放信虎的真正幕後黑手并非是武田信玄,而是家督背後的家臣團。

是以即便上杉景虎繼承了上杉家,就上杉謙信留下的這些重臣,他們真的會放任有着關東管領家格的山内上杉家淪為北條家的家臣嗎?

實際上,武田勝賴的想法相當簡單。此時的武田家、上杉家都位于同織田家交戰的第一線,如果上杉家的“禦館之亂”長期化的話,足利義昭與毛利輝元構築的“信長包圍網”就将出現漏洞。

而武田勝賴因為北條家請求加入了戰局,如果武田軍的到來也沒能夠在短時間内平定越後國亂局的話,一旦織田家、德川家趁武田勝賴在越後入侵武田領的話,那麼對武田家來說就将是滅頂之災。

是以,對武田勝賴來說讓“禦館之亂”盡快趨于平靜是此時最好的選擇,而讓上杉景勝、上杉景虎和談則是平定動亂最快的方法。

武田家滅亡的原因,首先是外交上的失敗,然後才是軍政上的|文史宴

武田勝賴為對付織田而背信棄義

然而,武田勝賴千算萬算,就是沒有想到一個最關鍵的事情。武田家與上杉景勝和談并非不可,但是前提條件必須要有一個,就是得事先知會盟友北條氏政。

北條氏政對越後國的局勢渾然不覺,還以為武田勝賴進軍越後國是為了攻打春日山城而去的,就差在家開香槟慶祝弟弟上杉景虎繼承山内上杉家了。

就在這時候,武田家的上野國岩櫃城城代真田昌幸突然發兵攻取了上杉景虎一方的沼田城,這讓北條氏政一頭霧水。在向武田勝賴抗議以後,武田勝賴才指令真田昌幸從沼田城撤軍。

八月十九日,武田勝賴與上杉景勝互相交換了起請文,雙方正式締結了盟約。在盟約之中,武田勝賴強調了自己在“禦館之亂”中的中立立場,并且與上杉景勝結成了針對織田信長的攻守同盟。

上杉景虎原本并不同意與上杉景勝和談,可是迫于武田軍的壓力,在次日勉強同意了武田勝賴的請求,與上杉景勝達成了和睦。

為了感謝武田勝賴,上杉景勝給武田勝賴送去了太刀一把與錢一千疋,武田家的重臣們也紛紛都收到了上杉家送來的禮品。

鲛尾城的末路

八月二十四日,德川家對遠江國小山城發起了攻擊,同時德川家康還派出了一支别動隊越過大井川,在駿河國田中城附近割取成熟的稻谷。

德川家在遠江國、駿河國的攻勢讓武田勝賴十分擔心,再加上此次出兵越後收獲頗豐,是以他在二十八日開始從越後國撤軍。

在武田軍撤退期間,上杉景勝、上杉景虎兩人戰端再起,非得拼個你死我活方才罷休。

另外一方面,由于與武田勝賴結盟的關系,上杉景勝得以撤去防備信濃國的軍勢,專心在越後國上田莊布置防禦,而上田莊正是北條軍從上野國進入越後國的必經之地。

此時的北條軍也因為武田勝賴的撤退壓力倍增,北條軍主将北條氏邦和上杉家的景虎派家臣北條高廣、河田重親一同對上田長尾家的坂戶城發起猛攻,但是守城的上田衆也意識到了坂戶城是禦館之亂的關鍵所在,是以他們的抵抗十分頑強。

九月,北條高廣離開了攻打坂戶城的軍勢,傳回了老家北條城,之後又在十月率軍進入了禦館與上杉景虎合流。

進入十月以後,越後國開始降雪,上越邊境也因為大雪的緣故變得十分難以進軍,已經抵達上野國的北條氏政隻得放棄在冬天進入越後國的計劃。

另外,由于氣溫驟降的緣故,坂戶城下的北條軍主将北條氏邦将攻城任務安排給了東上野的國人,自己則傳回關東老婆孩子熱炕頭了。

北條氏邦此舉引起了東上野衆極大的不滿,因而對坂戶城的攻勢也放緩了下來。

趁着北條軍被阻擋在坂戶城的機會,上杉景勝對禦館發起了猛攻,上杉景虎方損失慘重。十一月,景虎派的本莊秀綱從禦館中出逃,上杉景虎的軍心開始動搖。

天正七年(1579年)二月,上杉景勝對禦館發起了總攻,上杉景虎的重臣北條景廣戰死,景虎方士氣低落,開始出現士兵逃亡的現象。

另外在上田莊方向,坂戶城的守軍趁着北條軍不在的機會,對景虎派東上野衆防守的桦澤城發起強攻,并在二月中旬攻陷了城池,支援上杉景虎的東上野衆退回了關東。

三月十七日,由于禦館内的軍糧嚴重不足,前關東管領上杉憲政便勸說上杉景虎投降,将兒子道滿丸送入春日山城做人質,他則親自前往上杉景勝的陣中進行調解。

可是,在引渡人質的時候,上杉憲政與道滿丸卻突然遭到了上杉景勝家臣的襲擊,二人也是以遇難。斷絕了和談的道路之後,禦館内的守軍更是人心惶惶,士兵逃亡的現象更加嚴重。

武田家滅亡的原因,首先是外交上的失敗,然後才是軍政上的|文史宴

受上杉謙信尊重的前關東管領上杉憲政

老臉也不好使了

三月十八日夜裡,上杉景虎縱火燒毀了禦館,帶着殘兵朝着信濃國逃去,上杉景虎的夫人則在禦館中自盡而死。

在路過鲛尾城時,已經投入上杉景勝麾下的堀江宗親見到狼狽的上杉景虎,動了恻隐之心并未攻擊他們,而是将一行人迎入了鲛尾城之中。

然而,上杉景勝自然不願意放過上杉景虎,景勝派的軍隊很快就來到了鲛尾城下,包圍了城池。二十四日,鲛尾城城主堀江宗親開城投降,在景勝派的軍隊攻入城中的同時,上杉景虎自盡而死,享年二十六歲。

武田與北條反目

天正七年(1579年)正月八日,武田勝賴與北條氏直互相送去了賀年的書信。

雖然武田家在前一年的撤兵讓上杉景虎陷入困境,但是此時的北條氏政想要全心全意地支援上杉景虎,暫時還不想得罪武田勝賴,是以讓兒子北條氏直繼續與武田家維持表面上的和平。

不過,在同月二十八日,北條氏政派遣弟弟北條氏照秘密前往武田家的敵人德川家康處,給德川家康送去了太刀、馬等禮品,與德川家展開外交。

随着上杉景虎的敗亡,武田勝賴自知理虧,十分擔心北條家會是以與武田家斷交。為了避免遭到突然襲擊來不及反應,武田勝賴指令保科正俊的次子、内藤昌秀的養子内藤昌月進入上野國箕輪城出任城代。

二月下旬,武田、北條家的領國邊境上流傳着武田軍準備攻打伊豆國的消息,北條氏政下令加強伊豆國韮山城的防禦。武田勝賴得知北條家的動向以後,便也開始着手邊境的防禦。

由于此時武田家已經與上杉家結盟,武田家在北信濃布置的防禦便毫無意義了,是以武田勝賴指令海津城城代春日信達率領川中島衆前往駿河國與伊豆國邊境防守。

作為替代,武田勝賴指令自己高遠城時代以來的親信家臣安倍宗貞進入了海津城。

川中島衆是川中島合戰的主力部隊,也是武田家在長筱合戰以後唯一一支儲存着武田信玄時代戰鬥力的部隊。

此外,武田勝賴還指令内藤昌月調略上野國此時從屬于北條家的景虎派勢力北條高廣與河田重親。調略盟友的家臣,在當時的外交看來是背盟的行為。

八月二十日,由于聽說德川家康可能會對駿河國發起攻擊,武田勝賴率軍進入了駿河國。

二十八日,廄橋城的北條高廣宣布從屬武田家,作為條件武田勝賴派遣了使者前往春日山城會見上杉景勝,請求上杉景勝赦免北條高廣,将越後國的北條城等毛利北條家的舊領歸還給他。

此時的北條氏政依舊不想與武田家交惡,表示如果武田家、北條家交戰的話,将會苦了邊境的百姓們。可是,武田勝賴卻不這麼想。

由于德川家并未對駿河國發起攻擊,是以武田勝賴便下令在駿河國、伊豆國邊境的沼津修築三枚橋城,任命春日信達為三枚橋城的城代。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三枚橋城的防禦對象便是北條家。

武田勝賴的無恥行為可以說是讓人歎為觀止,北條氏政再也無法忍受武田家的表裡不一了。

九月三日,北條氏政下令與武田家斷交,同時還表示自己自禦館之亂以來對武田家一忍再忍,但是武田勝賴卻表裡不一、得寸進尺,對北條家步步緊逼,是以北條家被迫奮起抵抗。

此後,北條氏政親自率軍出陣至伊豆國的三島,與在沼津着陣的武田勝賴對峙。

武田家滅亡的原因,首先是外交上的失敗,然後才是軍政上的|文史宴

北條氏政雖不及其父北條氏康

也不是好惹的

九月六日,常陸佐竹家給會津蘆名家去信,表示聽說武田家與北條家斷交了。佐竹家與北條家一直以來都處于敵對的狀态,是以武田勝賴為了牽制北條家的東線戰場,開始與佐竹家商議結盟事宜。

十月,武田家與佐竹家交換了盟約誓書,兩家締結了同盟,由于佐竹家并未統一常陸國,是以這個同盟也被稱為“甲佐同盟”。

另外一方面,雖然武田勝賴失去了北條家這個盟友,但是作為替代卻與宿敵上杉家開始交好。為了強化與上杉家的盟約,武田勝賴在九月七日派遣使者前往越後國,商議前一年與上杉景勝結親的約定。

九月十七日,菊姬從甲府出發前往春日山城,與上杉景勝舉行了婚禮,甲越同盟也是以得以确立。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曆史陌生化,陌生曆史普及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