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住長媳家10年,幺兒買房給50萬長子買房給卡,長媳:找你幺兒養老

作者:半夏解語

01

我是宋梅英,今年60歲了,從一退休就到了大兒子家養老。

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從小到大學習好,能力強,考上了大學又找了一份高薪工作,是别人父母嘴裡孝順又有出息的兒子。

然而,正如别人所言,越是孝順的孩子,越是不得父母的寵愛。反而會來事的孩子,反而更得父母的歡心。我和老伴卻依舊還是喜歡嘴巴甜的小兒子。

雖然小兒子學習不好,能力也一般,甚至在高中辍學後就闖蕩社會,闖蕩了好幾年也沒闖出個什麼名堂,可我們依舊認為小兒子才是貼心的。

住長媳家10年,幺兒買房給50萬長子買房給卡,長媳:找你幺兒養老

02

奈何,偏心的那個兒子,卻總是爛泥扶不上牆。任憑我們費盡心思托人托關系給小兒子找工作,但他卻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而大兒子卻從畢業後,就自力更生,努力拼搏,早早就在大城市買了房子,站穩了腳跟,娶妻生子,比小兒子的生活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是以,當大兒子提出要把我們接過去養老時,我們卻還是偷偷每月補貼小兒子3000塊錢。反正去了大兒子家,什麼開銷也不需要我們掏錢。

期間,我也曾去過小兒子家,幫他們帶了三年孩子。隻是孩子一上了幼稚園,小兒媳婦就變了臉色,嫌棄我礙手礙腳。

住長媳家10年,幺兒買房給50萬長子買房給卡,長媳:找你幺兒養老

03

很有自知之明的我,隻好再次灰溜溜投奔了大兒子。反正老伴也還在幫忙帶孫子,大兒媳也不能拿我怎麼樣。

從此以後,我和老伴就長住在大兒子家了,10年來,我們沒有花過一分錢,所有的終身俸全部攢了下來,還時不時補貼小兒子一二。

相反,我們在大兒子家不花一分錢也就算了,就連我們一年四季的衣服鞋襪等,大兒媳也全都包攬了,隻讓我們安心養老。

至于老兩口的頭疼腦熱,生病住院,也基本是大兒子大兒媳出錢出力,跑上跑下地伺候。遠在外地的小兒子,總是借口工作忙,基本沒來看過一次。

住長媳家10年,幺兒買房給50萬長子買房給卡,長媳:找你幺兒養老

04

小兒子雖然沒有顧得上我們,但我們心裡還是惦記着他們一家三口。尤其當我們得知,小孫子馬上要上國小了,隻是現有的房子學區并不好,小兒子小兒媳到處借錢準備買一套更好的學區房。

想到大人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不能讓孩子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于是我和老伴商量了一下,就偷偷把卡裡的50萬全都一股腦給小兒子轉賬了過去。

小兒子有了這麼筆錢,果真如願以償買了新的學區房,小孫子也上了優質的國小,這讓我們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了。

小兒子的家事了了,我以為我們從此就可以安心在大兒子家養老。殊不知,随着兩個孩子長大,大兒媳卻提出要換一套更大的房子,友善三代人居住。

住長媳家10年,幺兒買房給50萬長子買房給卡,長媳:找你幺兒養老

05

大兒媳要換更大更寬敞的房子,我自然是舉雙手贊同的。反正我們早就下定了決心,要跟着大兒子大兒媳婦養老。他們搬去哪裡,我們也會跟着搬去哪裡。

結果,大兒媳婦話鋒一轉,就開始訴起苦來,說這些年,雖然大兒子有本事,奈何一大家子人全都指望着他養,又是房貸又是車貸,希望我們當父母的可以伸出援手,贊助一二。

大兒媳婦這番話,讓我有些愣住了。我沒想到他們會突然跟我們開口要錢。畢竟就連當初結婚買房時,他們都是自力更生,沒求助過我們。

我和老伴面面相觑,我們多年的積蓄早就全都補貼給了兒子,卡裡隻有當月發的終身俸,不多,就5000塊錢。

住長媳家10年,幺兒買房給50萬長子買房給卡,長媳:找你幺兒養老

06

在大兒子殷勤期盼的眼神下,我也說不出口不給,隻好硬着頭皮把銀行卡塞給了大兒子,說讓他們自己看着辦吧,我們所有的錢都在裡面了。

看到我這麼主動掏出銀行卡,大兒媳婦的眼睛都亮了起來,連聲感謝。隻是他們夫妻倆去了一趟銀行後,回來卻陰沉着臉

兒媳婦還惡狠狠地把卡扔回給我,說帶着你的空卡去找你小兒子養老吧。你們在我們家養老,分文不掏,可你們的存款也分文不剩,全都補貼給了小兒子。

大兒媳婦越說越生氣,到最後幹脆就哭了起來,說公婆在自己家養老,自己又是侍疾又是伺候,還要照顧一家人,可到頭來,公婆眼裡隻看得見小叔子一家人,所有錢都隻給小兒子一個人。

住長媳家10年,幺兒買房給50萬長子買房給卡,長媳:找你幺兒養老

07

看着大兒媳哭鬧的樣子,我和老伴面面相觑,有些尴尬也有些無奈。手心手背都是肉,小兒子都困難成那樣了,我們怎好放任不管?

大兒媳發洩一通後,就冷靜了下來。我以為我們躲過了這場紛争,還暗自慶幸了許久。

結果才過兩天大兒媳婦卻說,爸媽,你們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在大兒子家養老,卻把錢給小兒子,你們還是去找小兒子養老吧,你們這樣偏心的老人,我養不起。

我連忙看向大兒子,大兒子卻維護大兒媳,勸我們還是收拾行李先去弟弟家住一段時間。等你大兒媳婦消氣了,我再想辦法把你們接回來。

我知道大兒子的話隻是一時敷衍,從這個家門出去了,我們還有機會踏進這個家門嗎?隻是求情的話,都到了嘴邊,我又咽了回去。

或許,這真是自作自受,要是我沒那麼偏心,或許也不至于臨老了還被大兒媳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