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證監會釋出十項投資者保護規則,吳清發聲将投保貫穿“全流程”

作者:第一财經

投資者是市場之本。5月15日,證監會在北京舉辦2024年"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活動。證監會主席吳清在緻辭中表示,将把投資者保護貫穿于資本市場制度建設和監管執法的全流程各方面。

當日,證監會集中釋出了10項與投資者保護密切相關的制度規則,并公布了12起涉及内幕交易、操縱市場、利用未公開資訊交易、從業人員違法炒股、違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等投資者保護執法案件,釋出了澤達易盛特别代表人訴訟案、紫晶存儲先行賠付案、投保機構股東代位訴訟摩登大道資金占用案等投資者保護10個典型案例以及多個投教産品,并介紹了證監會2023年執法總體情況。

最新披露資料顯示,資本市場違法案件查處數量正在大幅提升。2023年證監會查辦證券期貨違法案件717件,同比增近兩成;行政處罰539件,同比增四成。處罰責任主體1073人(家)次,同比增43%;市場禁入103人,同比增長47%;罰沒63.89億元,同比增長140%;向公安機關移送118件。

貫穿全流程、各方面

證監會新任主席吳清的投資者保護思路如何?5月15日,吳清首次就如何将投資者保護貫穿于資本市場制度建設和監管執法的全流程各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他表示,證監會已經釋出了一系列制度規則,包括嚴把發行上市入口關,加強現金分紅、股份減持、量化交易等方面監管,督促行業機構履職盡責等等。下一步将從五個方面進一步完善投資者保護。

一是進一步夯實投資者保護的制度基礎。吳清表示,崇尚法治、尊重規則是辦好資本市場的基本前提。實作良法善治,必須遵循資本市場一般規律,更要立足中國國情,牢牢把握中小投資者占絕大多數這個最大的市情。

"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度制定修訂過程中,充分聽取廣大投資者特别是中小投資者的意見建議,作出客觀公正的專業研判,更加注重制度的公平性,為投資者提供更為實質的公平保護。"他稱。

二是進一步推動提高上市公司品質。

吳清表示,上市公司是市場之基,是投資價值的源泉。從上市公司的"入口"到持續監管,再到"出口",都正在建立更加嚴格的制度安排。目的就是堅決把造假者擋在門外,把公開透明的要求貫徹到公司資訊披露的全過程,把尊重投資者、回報投資者的理念融入公司治理的各項機制,把"僵屍企業"、害群之馬堅決清出市場。控股股東、實控人和董監高作為"關鍵少數",必須挺在前面、扛起責任。

"同時,我們将适應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需要,優化發行上市、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制度安排,支援那些有創新發展潛力的公司加快做優做強,既支援優質的新興企業健康成長,也支援優質的傳統企業轉型更新,讓投資者更好分享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成果。"吳清說。

三是進一步推動行業機構提升專業服務水準。

吳清強調,行業機構連接配接投融資兩端,必須傾注更多的精力來服務投資者。要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端正經營理念,回歸本源、守正創新,恪守信義義務,增強專業能力,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多元、更加适配的産品和服務。對标對表中國特色金融文化"五要五不",重視聲譽管理,堅定職業操守,培育良好的行業文化和投資文化。

四是進一步依法嚴打證券違法犯罪行為。

欺詐發行、财務造假、内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犯罪行為是資本市場的毒瘤,嚴重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去年以來,證監會堅決落實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的要求,查辦案件數量和處罰金額大幅上升。

"對于‘零容忍’打擊證券違法犯罪,我們的态度堅定不移。我們将會同有關各方健全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加快建構資本市場防假打假綜合懲防體系,進一步提升行政刑事銜接效率,讓不法分子付出慘痛代價,切實維護市場‘三公’秩序。"吳清稱。

五是進一步暢通投資者維權救濟管道。近年來,證券法的修訂,期貨和衍生品法的出台,為化解投資者糾紛,加強權益救濟提供了許多新的制度機制探索,一些标志性案例相繼落地。

吳清表示,證監會将不斷總結經驗,綜合用好這些投資者保護制度工具,加大證券特别代表人訴訟适用力度,更好發揮調解仲裁的作用,加強訴調對接,推廣示範判決機制,依法用好先行賠付、當事人承諾等,更加有力支援投資者獲得賠償救濟。

"同時,我們将動員各方力量,更有針對性地加強投資者教育,幫助投資者增強風險意識,遠離非法金融活動,更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吳清稱。

給投資者更實質的公平

為進一步夯實投資者保護的制度基礎,證監會5月15日集中釋出了《證券市場程式化交易管理規定(試行)》(下稱《管理規定》)、《監管規則适用指引—發行類第10号》(下稱《10号指引》)、《關于完善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深入推進訴源治理的工作方案》以及相關自律組織、投保機構業務規則等10項與投資者保護密切相關的制度規則。

《管理規定》明确了程式化交易監管的總體要求,即"證券市場程式化交易相關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不得影響證券交易所系統安全或者擾亂正常交易秩序"。

第一财經記者獲悉,證監會正推動建立程式化交易的立體化規則體系,《管理規定》主要是"管總"明确監管架構,并授權證券交易所、行業協會等就具體措施進行專門規定,逐漸形成《管理規定》、實施細則、交易所和協會具體業務規則相銜接的立體化規則體系。

"目前證券交易所正在抓緊起草實施細則,基本成熟後将對外公開征求意見。"記者了解到,後續滬深北交易所、證券業協會、基金業協會還将出台有關業務規則,明确異常交易監控、增值行情收費、高頻交易差異化收費、委托協定範本、北向程式化交易監管、突發性事件處理、技術系統管理、主機托管、系統接入等各項具體安排。

據證監會市場一司司長張望軍此前介紹,證券交易所、行業協會相關業務規則和細則将成熟一項、推出一項。

"《管理規定》是一項‘承上啟下’的重要規則,既是對《證券法》中有關程式化交易管理規定的具體落實,也為交易所出台有關程式化交易管理業務規則指明了方向。"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管理規定》回應了市場對于程式化交易的主要關切,充分展現了"趨利避害、突出公平、有效監管、規範發展"的思路和理念,對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積極意義。

同日,證監會釋出實施了《10号指引》,據介紹,此舉旨在推動各方樹立對投資者負責的理念,強化拟上市企業行為限制,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

指引主要内容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要求發行人在招股說明書刊登緻投資者的聲明,說清上市目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及融資必要性等基本情況,督促發行人牢固樹立正确"上市觀"。二是明确"關鍵少數"可以就出現上市後業績大幅下滑的情形作出延長股份鎖定期的承諾,強化"關鍵少數"與投資者共擔風險的意識。三是完善上市後分紅政策的資訊披露規則,以利于投資者形成穩定的回報預期。四是強化未盈利企業相關資訊披露,要求其披露預計實作盈利情況等前瞻性資訊,向投資者充分揭示未來發展前景,便于投資者作出決策。

證監會表示,下一步将繼續踐行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的職責,抓好規則落地執行,壓緊壓實發行監管全鍊條各方責任,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品質。

聚焦四個"緊盯",嚴查重大案件

嚴打違法違規是保護投資者的直接舉措。近年來,證監會強調監管執法"長牙帶刺"、有棱有角,強本強基、嚴監嚴管,2023年立案調查及行政處罰數量大幅上升。資料快速增長背後,是監管重點的不斷聚焦。據證監會介紹,主要展現為"四個緊盯"。

一是緊盯"關鍵少數",着力鏟除欺詐發行、财務造假等資本市場"毒瘤",推動提高上市公司品質;二是緊盯不勤勉、未盡責,壓緊壓實"看門人"責任,督促引導中介機構提升執業品質;三是緊盯"内外勾結""監守自盜""慣犯累犯",對違規減持、操縱市場、内幕交易保持高壓執法态勢,積極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交易環境;四是緊盯債券、私募、期貨等各領域,向違法行為堅決亮劍,不留金融監管執法暗角、死角。

第一财經記者獲悉,今年證監會将從嚴打擊嚴重危害市場平穩運作、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社會影響惡劣、群衆反映強烈的證券期貨市場違法行為。繼續強化線索發現,嚴查重大案件,提升執法效能。

線上索發現方面,證監會将加大科技監管應用,不斷提升線索發現的敏感度和精準度,強化跨部門跨領域跨市場監管協作,加強現場監管與非現場監管關聯、資訊披露與交易監管關聯、現場檢查與稽查調查關聯,堅決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

重大案件方面,證監會将重點打擊欺詐發行、财務造假、占用擔保、違規減持等違法違規行為,密切盯防并嚴厲打擊操縱市場、内幕交易等影響市場正常秩序的違法行為,為投資者入市提供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

(本文來自第一财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