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作者:運城新聞網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記者 牛嘉榮

  燦若繁星,是分布在河東大地的文化遺存;文脈綿長,是流淌在河東大地的曆史長河。

  在追尋“何以中國”的路途中,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深入實施。

  在回答“何以中國”的問題裡,“考古河東”給出堅實的考古實證。

  中華何以五千年?考古的足迹從夏縣西陰村綿延,無數考古人紮根河東大地,在泥土與曆史中尋找運城的痕迹。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2023年,我市配合相關機關實施主動性考古發掘6項,基本建設工程考古勘探完成213項;2024年3月10日,在“2023年度山西考古項目彙報會”暨“第四屆山西考古新發現論壇”上,運城夏縣轅村新石器至夏商時期遺址、運城平陸良莊夏時期遺址、運城聞喜上郭—邱家莊東周遺址成功入選2023年度山西重要考古新發現,在全省六大重要考古新發現中獨占三席。

運城

從未停止追尋曆史的腳步

運城考古

堅定邁出實證曆史的步伐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河東考古數“第一”

  243萬年前的芮城西侯度遺址,發掘出人類最早的用火證據;第一次由中國學者獨立主持的田野考古發掘,地理坐标就定位在夏縣西陰村,它展現着中國考古學在當時所能達到的最高成就,也是考古地層學中國化的開始;夏縣師村遺址發掘出的數枚石雕蠶蛹,将養蠶缫絲的時間坐标定位于距今6000年前,是大陸發現年代最早的石雕蠶蛹形象,并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辨別之一……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師村遺址出土石雕蠶蛹

  2023年,我市積極推動考古工作高品質發展,配合相關機關實施主動性考古發掘6項,分别是夏縣東下馮遺址、夏縣轅村遺址、绛縣西吳壁遺址、聞喜上郭古城與邱家莊墓地、芮城坡頭遺址、垣曲北白鵝墓地。在此基礎上,2024年,我市主動性考古發掘再增一項——永濟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除此之外,我市考古前置工作成績突出:2023年,我市基本建設工程考古勘探完成213項,勘探面積6141092.2平方米,位居全省第一。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垣曲北白鵝周代墓地銅鼎

  将時間回溯至2021年2月9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運城市基本建設用地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前置改革實施方案》,在探索考古前置工作方面邁出了第一步,為全省樹立标杆。基本建設考古前置工作的實施,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考古工作和曆史研究重要訓示精神的具體舉措,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市文物保護中心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點工程,開展全代辦服務,在確定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高效推進考古發掘工作。急項目機關之所急,想項目機關之所想,密切配合項目建設,安排工作專員,主動對接項目,專人負責項目受理、考古調查、考古勘探、考古發掘,全程跟蹤協助推進項目用地範圍内的文物考古工作,為項目按時開工建設赢取了寶貴時間,確定了重點項目實施,解決了文物保護和經濟建設之間的沖突。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仰韶早期彩陶

  2023年,我市制訂出台《加強全市考古工作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确任務,壓實責任,強化分工。市文物保護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援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重要訓示精神,服從服務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積極配合全市基本建設,有力保障了全市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建設順利推進;積極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圍繞“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夏文化研究”“晉南在中華文明程序中的地位與作用研究”等重大課題,與國家博物館考古研究院、吉林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大學曆史文化學院等考古研究機構密切合作,加大重點遺址考古工作力度,為實證大陸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提供考古證據,成績斐然。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芮城坡頭遺址出土的圈足罐。

實證文脈源遠流長

  2023年12月9日,國家文物局釋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從距今約5800年開始,中華大地上各個區域相繼出現較為明顯的社會分化,進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階段。可将從距今5800年至距今3800年劃分為古國時代。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第四階段相比,對古國時代文明内涵的認識更加深化。

  2024年3月10日,在“2023年度山西考古項目彙報會”暨“第四屆山西考古新發現論壇”上,夏縣轅村新石器至夏商時期遺址、平陸良莊夏時期遺址、聞喜上郭—邱家莊東周遺址成功入選2023年度山西重要考古新發現,在全省六大重要考古新發現中獨占三席,位居全省第一。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夏縣轅村遺址年度發掘進一步明确了轅村遺址的分布範圍、文化性質和遺存特征。其中,轅村遺址廟底溝文化遺存對于研究晉南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序列具有重要啟示,在聚落考古研究方面為研究晉陝豫地區以及黃河流域仰韶中期聚落形态提供了重要材料。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轅村遺址發掘現場航拍。

  平陸良莊夏時期遺址考古發掘是中條山南麓平陸、芮城兩縣第一次正式發掘夏時期遺址,遺址現存面積雖小,但出土的綠松石、銅器等遺物顯示,該遺址非普通聚落。良莊夏時期遺址的發掘對探讨晉南夏時期的文化格局、夏時期晉南與豫西的關系、深入研究早期王朝國家對晉南地區的管理與控制等問題提供了關鍵資訊和線索,是填補空白的重大發現。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平陸良莊夏時期遺址發掘的盆形鼎。

  聞喜縣上郭古城遺址年度發掘,是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群的第14次考古工作,主要分為上郭古城東城牆解剖、上郭古城城内西北部發掘、上郭古城以北考古勘探三部分内容。年度考古工作進一步證明上郭古城就是“古曲沃”,上郭古城以北考古勘探即邱家莊墓群勘探發現晉國中、晚期“公墓”和“邦墓”。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聞喜上郭古城出土的銅鍑。

  運城,承載着豐富的曆史文化底蘊,有着獨特的考古資源禀賦,是豐富中國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陣地。我市多個考古項目的實施開展,有力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曆史發展程序和文明交流曆程,對探究地區社會複雜化、文明化程序,對認識中華文明演進方式具有重要價值。

河東再續“考古新聲”

  縱覽曆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運城考古的精彩篇章頗引人注目。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1998年,河南小浪底水庫東漢漕運建築基址及古黃河棧道入選。該遺址涉及我市平陸、夏縣、垣曲三縣黃河北岸的小浪底水庫淹沒區,我市主要遺址為古黃河棧道。古黃河棧道不僅是古代黃河纖夫艱苦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研究大陸東西交通史和黃河漕運史的珍貴文物。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2004年,芮城清涼寺墓地入選。該墓地表現出來的是目前所知中原地區向文明時代過渡的最早嘗試,是當時中原地區社會發展曆程的一個縮影。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2005年,绛縣橫水西周墓地入選。該墓地共發掘西周墓葬1299座,應是西周時期倗國國君、夫人及其國人的墓地,在中原地區西周墓葬中是非常重要的發現。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2016年,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入選。該遺址填補了山西地區無相關制瓷遺迹的空白,制瓷産業鍊完整,為研究北方地區古代制瓷工藝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2018年,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入選。該墓地的發現與發掘為“匿”族青銅器找到了歸屬,也填補了晉南地區晚商遺存的空白,對于認識晚商文化的區域類型、商王朝西部勢力範圍的變遷、中央對地方管控方式和國家政治地理結構等課題具有重要意義。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绛縣西吳壁二裡頭文化時期的灰溝

  2019年,绛縣西吳壁遺址入選。該遺址的發掘,首次在中原地區揭示出已知時代最早、規模最大、專業化水準最高的夏商冶銅遺址,彌補了從銅礦開采到集中鑄造之間所缺失的冶煉環節,填補了中國冶金考古的一個重要空白,對探索夏商王朝的崛起與控制、開發、利用銅這一戰略資源的關系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近年來,我市積極開展考古勘探發掘,全面提升地下文物保護水準。2024年,我市将全面加強考古工作,積極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深入開展考古成果研究,與國家博物館、吉林大學、山西省考古院合作,繼續圍繞轅村、東下馮、上郭城址與邱家莊墓地、西吳壁、北白鵝墓地等遺址開展主動性發掘,持續推動出土文物移交。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開展環鹽湖地區文物資源調查工作,同時啟動運城盆地距今7000年—10000年前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和研究工作,以填補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缺環,為實證運城在中華文明起源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提供考古依據,為打響“國寶第一市 天下好運城”這一品牌提供考古支撐。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 全力配合全市重大基建項目和開發區建設,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持續做好基本建設用地考古前置和六部門核查工作。

  ★ 加快選址建設文物考古臨時标本館。

  ★ 督促夏縣、聞喜兩縣加快推進中國考古紀念館、山西省考古院晉南考古中心等重大考古項目建設。

  ★ 根據《關于加強全市考古工作的實施方案》,加強考古成果轉化和研究闡釋;利用“文化和自然遺産日”“5·18國際博物館日”等,組織開展公衆考古活動和考古進校園、國保進校園等宣傳活動。

  ★ 推進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國家考古公園建設。開展省級考古遺址公園申報,力争我市有一處古遺址進入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

激蕩在河東厚土深層的铿锵足音

考古是回望過去的事業

站在曆史與時代的交會點

我市将精心守護好寶貴曆史文化遺産

永續燦爛輝煌的曆史文脈和民族記憶

讓埋藏在河東厚土的遺産

激蕩出中華文脈

傳承不絕的铿锵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