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作者:獨立魚

最近,一個節目突然火了。

隻是這個火法,完全令人意想不到。

闊别三年後回歸的《歌手2024》(以下簡稱:《歌手》),居然在輿論上引發了一場「抗戰」話題。

網上呼呼啦啦湧現出一大批「愛國梗」。

以「葉赫那拉英子」為首的熱搜輪番上陣,此起彼伏。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不久,韓紅的一句話更是點燃整個網絡——

我是中國歌手韓紅,我請戰!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面對這等「盛況」,了解的人玩得投入。

不明就裡的人則是看得一頭霧水。

這《歌手》怎麼就突然掀起一場如此濃厚的民族大戰了呢?

别慌,讓魚叔來和大家說道說道——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一切的一切,都始于一個排名。

本屆《歌手》官宣名單時,很多人都有些意興闌珊。

打眼看去,華語歌手隻有那英是典型的大唱将。

外國歌手,香缇·莫與凡希亞在華語圈名不見經傳。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于是「那英必是王者」的觀念讓比賽失去了樂趣。

但沒想到,第一期結束就被打臉了。

香缇與凡希亞分别位列第一,二名。

那英隻得探花之名。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這怎麼回事兒?

《歌手》此次回歸放了一個大招:

直播不修音。

兩位外國嘉賓一開嗓就驚豔了四方。

57歲的香缇,輕輕松松秀出海豚音。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00後的凡希亞自彈自唱,醇厚的聲音唱出絕對的「黑馬」之腔。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再看咱們的英砸。

聽這二位唱的時候,表情格外精彩。

有驚豔,有肯定,也有愁容與痛苦面具。

也不知道她在擔心什麼。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等上場就明白了。

她緊張了。

雖然唱功依舊,但肉眼可見的少了我們熟悉大開大合的飒爽之氣。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那英緊張」這四個字,一度高居熱搜榜前幾名不下。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其他幾位華語歌手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對此,網友不滿意了,這種被外國嘉賓吊打的感覺太丢人了。

于是紛紛開始在網上進行一個「搖人」的大動作。

先是把那英做成各種表情包,公開喊話各自心中的實力唱将前來助陣。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接着就是直接找到歌手本人,希望其能前來救場。

鄧紫棋演唱會後直播就被無數人催促「事态緊急别吃面了!」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到這一步,我們還能說是網友基于想要看到更好現場的情緒抒發造成的歡樂場。

可韓紅一條正兒八經的「請戰微網誌」,讓事情的發展走向了不對勁的方向。

好像是為了響應「國家隊」的号召,不少歌手開始接龍般發表應戰宣言。

曾一鳴:

我是中國歌手,有召必回。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張力尹:

我是中國歌手張力尹,願用一腔熱血請戰。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婁藝潇:

中國音樂劇演員可以申請出戰嗎?他們會的我們也會,他們不會的咱還會。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紀敏佳更是激動:

内娛的尊嚴去哪了,國足國門不是不想守,實在是XXXXX一言難盡,我作為國家隊我!願!出!戰!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這就算了,還有些樂評人直接用「殖民地化」四個字來評價這期節目。

除此之外,什麼「八國聯軍」「清末守國門」「鴉片戰争」...都出現了。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不是,這什麼情況?

《歌手》不是一個音樂綜藝嗎?

怎麼就突然走向了一場關于民族尊嚴的戰争了呢?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可能是擔心大家入戲太深一發不可收拾。

《歌手》的官方迅速出擊強調:

在這裡,音樂始終是交流的最大公約數。

希望每位關注《歌手2024》的朋友,都能享受音樂、收獲知音、保持溝通、擁抱世界。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與此同時,網絡上也有很多人在強調:這些隻是玩梗,沒必要上綱上線。

隻不過,發洩也好,玩梗也罷。

這種所謂的民族情緒梗大範圍蔓延,本身就是一種走偏。

要知道,《歌手》雖然是一檔競演類節目,但到底也不是奧林匹克。

首先,音樂藝術本來就各國有各國的風格。

雖然為了提升節目戲劇性,而增加了競争環節。

但目的還是在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也讓觀衆欣賞到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歌曲演唱。

将用民族對抗的情緒,來玩梗音樂交流,實在很不合适。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其次,歌手的競演也是多元化的。

不僅僅是「唱功」的高低。

也可以是獨特的嗓音,穩健的台風,細膩的表達。

在體育競技的賽場上,或許可以精準地量化。

可是在音樂的舞台上,衡量高低水準并不存在唯一标準。

舉個例子。

現在網絡上很流行一種「大嗓」說法。

這本是一種來區分唱腔、發聲技巧等類别的專業說法。

結果現如今,這一詞總是簡單地和「鐵肺」聯系在一起。

變成了,誰更能飙高音誰就厲害。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可全場都是飙高音真的好聽嗎?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歌手》第一季時,周曉鷗說過這麼一句話:

這個節目讓他們能夠看一看,職業歌手到底是什麼樣的。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唱歌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中還包含了風格類型、舞台表演與情感表達等内容。

就像李玟。

她在節目裡獻上一場又一場精彩的表演。

無論是什麼曲風,她都憑借自己的專業歌手的身份,在視覺與聽覺上給觀衆帶來雙重享受。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音樂感受是一種十分私人的情緒。

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演繹方式以及歌手狀态都會影響觀衆的感受。

就像此次排名1、2的兩位外國歌手。

論唱歌技巧,她們并不一定就比那英高。

但在整個表演中,兩位歌手的狀态都非常松弛。

尤其是年輕的凡希亞。

從前面邊彈邊唱的娓娓道來,到後面動感高歌。

始終遊刃有餘的狀态,自然拉大了情緒的感染力。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不同類型的歌手,在音樂的交流中碰撞出激情的火花才是好看的。

在魚叔看來,這一期的華語歌手中,被網友戲谑稱為「紅白歌手」的二手玫瑰,表演狀态才是最松弛的。

咱們先不說他們的歌曲究竟如何。

僅僅台風這一方面,就勝過其他華語歌手許多。

看看香缇聽到《耍猴》時的反應,就該明白:

這才是我們想要的驚喜。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其實,之前Jessie J奪冠時,人們并沒有一種被碾壓的不适感,反而還十分贊歎她的實力之強。

但這次為何卻出現「戳了肺管子」的反應?

也許,因為這次的《歌手》的确戳中了華語音樂的痛點。

也揭開了大衆對華語音樂的失望。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都在說,《歌手》的直播揭開了華語樂壇的遮羞布。

沒了修音、墊音,沒了不開麥假唱。

許多歌手好像就張不開嘴了一般。

在新聞釋出會上,《歌手》的導演洪嘯就直言:

因為直播的形式,很多歌手都婉拒了。

要滿足實力、膽量、檔期的歌手寥寥無幾。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這幾句話背後所彰顯的華語樂壇慘淡現狀,着實令人擔憂。

也許有人會問:

網上那麼多「提名名單」難道不夠證明我們還是有很多實力歌手嗎?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當然,韓紅、鳳凰傳奇、張學友、林志炫、周深、鄧紫棋...這一衆名單擺出來的确夠實力。

但他們幾乎沒有一個是華語樂壇的新生代。

而那些正值當年的「新勢力」常年在修音的滋養下,卻站不出來了。

這次參加的楊丞琳與汪蘇泷,年齡上算是年輕的。

但與00後的凡希亞相比也是絕對的老前輩了。

更何況,這兩人在資曆上也是前輩。

楊丞琳成名于千禧年代。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汪蘇泷作為QQ音樂三巨頭之一,也成了回憶殺。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我們必須承認,華語樂壇開始走入斷代的境遇中。

而這斷代背後是華語音樂各方面的停滞不前、青黃不接。

其實回看這十年。

内娛的音樂綜藝一點也不少,類别也極其豐富。

《中國好聲音》《明日之子》《說唱新世代》《聲入人心》《我是唱作人》《樂隊的夏天》...

搖滾、說唱、美聲、流行、民謠、國風、音樂劇...

各種類别都有自己的節目。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然而,真正挖掘出來走入主流視線的新人又有幾位?

要說最小衆出圈的《樂隊的夏天》。

留下來的也是老牌樂隊,說得最多的還是「中國搖滾已死」。

可是看看其他國家。

遠的不說,就說日本。

爵士、搖滾、R&B都有足夠成熟的市場與一定數量的閱聽人讓它們生根開花。

後來,愛豆制造崛起。

有人說這種典型的「商品文化」影響了音樂的發展。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可實際上,就算是愛豆音樂,我們做得也不夠好。

前段時間南韓Hybe公司的内部大戰不僅讓人們吃飽了瓜。

也讓人再次意識到,南韓在愛豆制作上給市場帶來那麼多極具藝術性與概念感的作品。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另外,魚叔實在不喜歡「國家隊」這一概念。

這讓音樂領域無形中生成了一種鄙視鍊。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

這種等級感的樹立,是一種簡單而盲目的「誰比誰高貴」的攀比。

更是對藝術創新、人才培養等真正問題的一種蔑視。

就像這次的「搖人大戰」,真正可笑的不是入戲太深的歌手與網友。

而是在這高漲的民族情緒下,對華語音樂一系列困境的掩蓋。

再說了,就算韓紅真的來了獲勝了又怎樣呢?

這樣做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

這就好像,明明隻是兩個國小生嬉鬧吵架,有人卻叫家長來碾壓。

而且,這還是一場中國觀衆自己投票的競演節目。

你赢了嗎?

并沒有吧...

今年内娛最大的笑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