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電驢”換電,可行嗎

作者:海報新聞
“小電驢”換電,可行嗎

快捷友善的電動自行車俗稱“小電驢”,是很多家庭的出行必備,卻也成為近年來住宅區突出的火災隐患。國家消防救援局資料顯示,2023年,全國共接報電動自行車火災2.1萬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

面對持續攀升的電動自行車火災,尤其是充電導緻的火災,如何防患于未“燃”?山東一家初創企業正探索推廣共享換電代替自行充電的模式,或将為降低電動自行車火災危害提供新的解法。

在“小黃櫃”體驗“充改換”

5月12日上午,德州市慶雲縣百合花園居民周娟将電動自行車停在小區門口的黃色充換電櫃前。掃碼開櫃,将電動自行車的電池從座位下取出,推入“小黃櫃”,再取出一塊電池重新放入自己的電動自行車。短短十幾秒,電量從20%變為100%,周娟放心地騎車出門。

幾乎同時,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隽升青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門口,一台“小黃櫃”經過調試檢查正式具備投用條件。很快,全市2000台“小黃櫃”将全部投用,更多上海市民将體驗到與近千公裡外的周娟同樣的便利與安全。

資料顯示,80%的電動自行車火災是在充電時發生的。“物業出于安全考慮不允許電動車上樓,家裡有小孩,也不想把潛在的風險帶進家門。但小區内充電樁有限,下班後很難找到充電位。”周娟糾結的背後,是萬千電動自行車車主的呼聲:電動自行車使用的安全與便利如何兼得?

一家位于慶雲縣、成立不足一年的企業——錦锂換電(山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锂換電”),嘗試以“小黃櫃”給出答案,他們的思路是以集中式共享換電代替自行充電。

慶雲縣主幹道之一學苑路路邊,錦锂換電運維主管王紅樂打開了一台“小黃櫃”的櫃門。“這台換電櫃有15個電池倉,快充狀态下100分鐘充滿電池,速度遠高于目前自行充電的6—8小時,使用者可以随用随取。”王紅樂說,每個電池倉都是單獨密閉的,有軟管連接配接上方的水箱。一旦電池自燃,水箱中的水會從電池倉後部的小孔中注入單個電池倉内淹沒電池,實作滅火。“充換電櫃設定在居民住宅區之外,人、車、電實作了分離,進一步保障了電動自行車的使用安全。”

智慧化的手段也在保障着電池的安全。在錦锂換電總部,我們見到了錦锂換電系統的控制平台。“通過将智能換電管理系統、車控系統、數字電池等全體系技術連接配接到自主研發的SARS平台,我們可以對車輛、電池和換電櫃進行一體化管理,電池的運作狀态,盡在掌控。”錦锂換電總經理焦坤解釋,一旦火情出現,系統會立刻進行告警斷電、火情分割、主動滅火。

目前,錦锂換電在慶雲布局了63處充換電櫃,覆寫縣城的主要街道,70%以上的小區和100%的大型商超,所有符合新國标的電動自行車都可使用,此外充換電櫃還可為其投放的1000輛共享電單車提供服務,越來越多的慶雲居民嘗到了“充改換”的初體驗。

堅守規則收獲意外“獎勵”

周娟目前的電動自行車是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折價從錦锂換電購買的,49元包月換電。“價格算下來跟自己充電差不多,但安全性和便利性更高。”

“平台提供的車輛,一部分是來自與車企共同開發的聯名款,另一部分直接由合作車企提供。”焦坤說,一輛電動自行車的利潤約300元,生産廠家能拿到的往往隻有50元左右,其餘都分攤在門店“獲客拉新”等管道上。“錦锂模式”越過了中間環節,将車企的銷售端與平台使用者對接起來,吸引不少車企“入夥”。“目前,訂單已經排到10萬輛。”

模式創新也為企業赢得了良好的收益。焦坤介紹,公司在浙江桐鄉落地的首個項目,當年收入4000萬元,利潤1600萬元。慶雲項目體量相對較小,前兩個月也實作了40萬元的盈利。

縣城行得通,大城市是否也認可“錦锂模式”?

在錦锂換電總部辦公室,記者見到了一張證書,錦锂換電“納入‘锂康碼’平台監管,将作為首批換電營運商在上海市場予以推廣”。

“‘锂康碼’是上海市推出的換電營運商監管平台,獲得锂康碼的企業必須将锂電池、換電櫃等資料全量接入平台,才能獲準在上海營運充換電業務。”錦锂換電董事長焦鵬說,首批企業隻有3家,錦锂換電又是其中率先落地布局的入碼企業。

拔得滬上市場的頭籌,與錦锂換電核心部件的自研、技術的先進、模式的創新、成功的案例都不無關系,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對規則的堅守。

不少電動自行車車主追求長續航,尤其是外賣快遞從業者,往往通過改裝的方式提高電池容量,比如将原本40伏的電池改為60伏、70伏。為了迎合這一需求,充換電平台企業大規模布局大容量電池充換電櫃。但改裝電池存在安全隐患,2018年5月國家釋出了俗稱“新國标”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國家标準,明确電動自行車的相關參數名額,其中一條就是蓄電池标稱電壓小于或等于48伏,且執行力度愈發嚴格。今年以來,電動自行車自燃導緻人員傷亡事故頻現,多地加大換電模式的推廣力度,換電企業被推上風口。

“換電是重資産營運的産業,一台換電櫃的成本就在2萬—3萬元。”焦鵬說,重金“押寶”大容量的平台企業短期内難以“大改小”,隻能望“風”興歎,一直堅持“新國标”營運的錦锂換電,則收獲了堅守規則的意外“獎勵”,擴張的腳步從省内的慶雲、薛城,踏向上海、南京、蘇州、嘉興、淮安、徐州、紹興、金華……

“最小縣”有大謀劃

托舉錦锂換電攀上風口的,還有公司所在地慶雲。

去年6月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在四川舉行,參會的慶雲幹部偶遇在當地從事新能源行業的慶雲老鄉焦鵬,了解到他有意向往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共享換電方向發展,就邀請他返鄉考察,最終促成了這次合作。

“慶雲是全省面積最小的縣,地上無山、地下無礦,發展的自然禀賦相對薄弱。”慶雲縣委書記劉濤說,基于這一現狀,慶雲積極推進“城市礦山”循環經濟産業體系建設,依托豐富的綠電資源和锂電NMP電池材料兩大優勢,把锂鈉電新能源産業定位為全縣的“一号産業”。2022年至今,引進培育包括錦锂換電在内的32個項目,覆寫電池材料、電芯、儲能、後端應用、梯次回收利用等在内的全産業鍊條。“支援錦锂換電這一平台,一方面看中了它對鍊條的完善,另一方面更希望它能發揮鍊主作用,串聯相關産業,增加優質資源的導入。”

“慶雲深耕锂鈉電新能源産業,懂得産業發展的規律,對企業的支援更能擊中痛點。”焦鵬說。比如,善于把握行業規律——平台企業擴張講究效率,而落地一台充換電櫃至少涉及消防、住建、城管、電力等4個部門機關,平台企業逐一對接,有時一個月落不下一台。而慶雲召集相關部門集中會商,首期60台充換電櫃一天完成選址,兩天完成施工。

再比如,抓住關鍵時機。去年底,各地“充改換”需求開始湧現,行業擴張苗頭初現。慶雲舉辦共享換電示範項目啟動及共享換電模式推廣兩場大會,廣邀業内領先企業、機構參加。“會議結束後,8家參會大企業并沒有離開,而與錦锂換電直接簽署合作協定,螞蟻金服更是直接提供授信10億元。”如今複盤起來,焦鵬把兩場大會看做錦锂換電步入快車道的關鍵點。

支援新模式發展,慶雲有長遠眼光。大量的退役電池如何處理?當地布好“先手棋”,在已擁有全省第一家國家級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白名單”企業綠能環宇基礎上,開展“鍊主招商”,遍訪“白名單”中其餘的87家企業,并吸引4家電池回收利用企業落戶。

加速上車還是等待觀望?

與任何一個處于爆發期的行業一樣,電動自行車換電領域拉開的是一場競速賽。

“目前,同類型企業全國有300家左右,相較于同行,錦锂換電擁有大約半年的先發優勢。”焦鵬清醒地認識到,大企業一旦越過這一階段開始入局,錦锂換電或将喪失這一比較優勢,是以要“以快制勝、以快避險”。

企業搶訂單争市場,政府借由項目落地帶動相關配套産業發展,赢得産業轉型更新的先機。作為新基建項目,充換電網絡建設是平台企業與地方的雙向奔赴,過程中離不開這個“快”字。

不過對這個新生事物,眼下不少地方感覺“看不清”“拿不準”“下不了決心”,腳步反而慢下來。幾個月來,焦鵬與不少地方政府接洽過,時常因為企業名氣不夠響、規模不夠大、積攢的項目不夠多,項目進展遭遇停滞。

“相比來說,不少南方城市對電動自行車‘充改換’緊迫感足,推進力度大、速度快。”他說,深圳提出到今年底建立1萬個以上換電櫃,推動電動自行車以充電為主向換電為主模式轉變;南京推出“1+10”法規制度建設清單,“1”是出台《南京市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管理辦法》,“10”是10項配套制度措施,為電動自行車全鍊條整治搭建制度架構。蘇州接洽過錦锂換電後,将原計劃分兩期總投入1億元的項目變更為一次性投入2億元,在昆山項目的基礎上追加了太倉項目。

是加速上車還是等待觀望?一直在全國跑項目的焦鵬,真切感覺到各地對“充改換”态度的溫差。回過頭來再看慶雲,為什麼這座小城在錦锂換電雛形期時就敢大膽“押寶”?

劉濤說,除了與當地産業的高度契合,慶雲看好錦锂換電所代表的平台經濟,這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電動自行車換電是行業發展的空白,切中了群衆使用、政府管理上的痛點,這樣的賽道上誕生成功企業的可能性更大。”

(大衆日報記者 李振 張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