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個步驟,3種關鍵資料,幫助你搭建社群營運資料分析體系(下)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如何搭建适合自身社群的資料分析體系?作者指出了五個關鍵步驟。繼上篇文章後,本文作者繼續講解了後面的三個步驟,一起來看看吧。
5個步驟,3種關鍵資料,幫助你搭建社群營運資料分析體系(下)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關于社群營運資料分析的内容,上一篇文章我們說到,社群營運資料分析,關鍵是要搭建一套适合自己社群的資料分析體系,其大緻可以分為設計使用者路徑圖、梳理關鍵資料名額、資料接入、搭建資料分析架構以及決策支援,這五個步驟。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過了如何設計使用者路徑圖以及根據這個路徑圖,怎麼去梳理關鍵節點上的關鍵資料名額。那今天我們就接着來聊社群營運資料體系的剩下三個環節。

第三步:資料接入

當我們根據設計完使用者路徑圖,并梳理好關鍵的資料名額之後,我們就要确定,我們如何獲得這些資料。也就是資料接入。

這一步其實比較簡單,就是确定你的資料統計工作是人工統計還是利用第三方工具,比如像微伴助手等等來擷取。那一般情況來說,最好還是利用工具,這樣會讓整個營運工作更加輕松一些。而且現在的工具基本上都能夠滿足社群營運對所有路徑的實時監控,資料也都能導出到自己的資料庫裡,不管是基礎類資料還是轉化資料,甚至使用者行為分析、熱力圖等等這些也都能滿足。所謂的資料分析,首先你得有資料才行是吧!

好,那到這一步,我們手上已經有了社群營運中的各項資料了,也根據使用者路徑圖和各個關鍵節點,将這些資料進行了分類。接下來就是進入分析的階段了。也就是我們需要搭建分析架構。

第四步:搭建資料分析架構

為什麼要先搭建一個分析架構,而不是直接對着資料進行分析呢?是因為,資料分析的方法太多了。針對某個資料,你用不同的資料分析方法去進行分析,往往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而且随着社群規模的不斷擴大,資料庫裡的資料,無論是類型、數量等都會達到一個比較龐大的規模,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學會從這些海量的資料中找出關鍵資料,進行分析,得出跟我們最初的營運名額相關聯的就夠了。

是以,對于資料分析方法,你未必一定要掌握全部的分析方法,你隻要抓住幾個最重要的,知道哪個環節用那一套分析方法就可以了。而且搭建分析架構的好處,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讓我們養成一個良好的資料分析習慣。

那具體的分析架構應該怎麼搭建呢?

首先我們還是根據使用者路徑圖來,我們繼續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案例來說,整個的使用者路徑可以大緻分為:廣告曝光、公衆号、客服微信、社群以及付費下單這五個關鍵節點。

那針對這個路徑,我們可以選擇用漏鬥分析方法來對整個使用者路徑進行分析。

1. 方法一:漏鬥分析方法

是一套流程式的資料分析,它能夠科學反應使用者行為狀态,從起點到終點各個階段轉化率情況的重要分析方法。

5個步驟,3種關鍵資料,幫助你搭建社群營運資料分析體系(下)

使用者從最開始的看到我們的廣告内容,到最後的付費下單,在這整個過程中,使用者每經過一個關鍵節點,他的轉化率是多少,進而讓我們知道,哪一步使用者轉化率偏低了,那麼我們就可以針對這個環節作出調整。

2. 方法二:流失分析方法

那跟漏鬥分析方法對應的,就是使用者流失分析。通過這個方法我們可以定位到流失的是哪類使用者,主要是在哪個環節中流失的,以及進一步分析為什麼流失。

那以上這兩種方法,一般是對整個社群營運,從引流到最後付費下單,甚至後面的分享環節,整個過程的分析。

那針對不同的營運環節,我們同樣可以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

3. 方法三:管道分析

比如針對引流環節中廣告曝光的部分,我們可以采用管道分析方法。而針對社群活躍的部分,我們可以采用關鍵行為分析方法。當然用這種方法,你首先得先定義什麼樣的行為是屬于關鍵行為,比如公衆号背景回複關鍵字,社群話題參與、活動打卡等等。

5個步驟,3種關鍵資料,幫助你搭建社群營運資料分析體系(下)

4. 方法四:ROI預測

而付費下單環節,最重要的就是進行ROI預測,說白了就是你要知道,你營運這個社群整體的營銷預算打算出多少,銷售額打算完成多少,整個的投入産出比如何。這樣也便于我們給自己的社群産品,包括付費社群這裡的,進行一個合理的定價。

當然對于某些社群來說,企業通過營運社群并不是要來提升銷售額的,而是提升客戶服務品質的。那這一塊可能還要算上品牌溢價。

是以關于ROI預測,關鍵就要看最開始的時候,你對社群的定位是如何的了。那這裡就不多展開聊了。

5. 方法五:使用者分層

最後在分享環節,我一般喜歡對使用者分層,通過四象限法則來測算使用者的忠誠度與滿意度。其實關于這一部分的分析方法,不一定是在分享階段的。像一些成長性社群來說,也可以定期通過這個方法來分析使用者。

那這種方法,可能不像前面幾種方法,相信大多數同學都有所了解,是以我就沒有展開聊。而使用者忠誠度與滿意度的測算,可能大家了解的不多,那我就簡單說一下。

我們在營運社群的時候,之是以要對使用者進行分層,包括先添加客服微信,再由客服拉入群,其實目的都是為了對使用者打上一個标簽,以便于區分不同類型使用者的比例。進而設計不同的社群内容、活動等。以實作更好的滿足使用者需求的目的。

那我們可以通過四象限法則來進行分析,首先我們可以根據滿意度和忠誠度的強弱,把使用者分成4個類型:比如像下面這個圖一樣。

5個步驟,3種關鍵資料,幫助你搭建社群營運資料分析體系(下)

橫坐标代表滿意度,越往右滿意度越高;縱坐标代表使用者忠誠度,越往上則越忠誠。

這樣使用者就被我們劃分為四個類型了。分别是:忠實型使用者、需求型使用者、羊毛型使用者以及低需求使用者。(當然這個标簽名稱各位可以自定義)

但是,使用者區分判定标準則需要我們提前定義好。

比如:

  1. 忠實型使用者(高滿意度、高忠誠度):每月都會複購,成功推薦朋友購買過1次以上
  2. 羊毛型使用者(低滿意度、高忠誠度):會因為價格實惠而購買,不會進行産品相關對推薦,平均客單價低于xx元
  3. 需求型使用者(高滿意度、低忠誠度):對産品需求強烈,品牌忠誠度低,3個月内無複購
  4. 低需求使用者(低滿意度、低忠誠度):隻購買用1次甚至無購買過的使用者

我們可以通過一張表格,把這些資訊都填進去,然後把使用者進行區分。然後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營運政策。

5個步驟,3種關鍵資料,幫助你搭建社群營運資料分析體系(下)

比如:針對羊毛型使用者,一般我們可以通過組合型優惠、提升客單價,或是以邀請好友砍價的方式進行促銷,提升活動流量;而針對忠實型使用者多的社群可以推薦一些高客單價的單品,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務。等等。

好,那以上就是根據使用者路徑圖,針對不同環節搭建的分析架構。裡面的這些資料分析方法,都是比較實用的。

5個步驟,3種關鍵資料,幫助你搭建社群營運資料分析體系(下)

其實到這裡,相信大多數人對于社群營運的資料分析工作已經很清楚了,整個的思路肯定也已經清楚了。知道該怎麼做,需要掌握哪些資料,不同的環節應該用什麼樣的資料分析方法。但是我們之是以要做資料分析,可不是為了分析而分析的,所有的資料分析最後都是要為我們的社群營運目标去服務的。是以資料分析體系搭建,最後一步就是完成決策支援。

第五步:決策支援

所謂的決策支援,其實大緻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營運政策制定、貢獻度評價以及尋找增長點。

5個步驟,3種關鍵資料,幫助你搭建社群營運資料分析體系(下)

我們所有的資料分析,最終的目的都是要能夠得到回報,并且幫助解決以上這些問題的。

1. 首先是營運政策的制定

我們通過各種資料分析,要知道我們在營運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比如我們的話題是否可以有效提升使用者的參與度,内容輸出方面是否能讓使用者滿意,社群活動能不能激發使用者欲望等等。然後進行AB測試,最終制定并沉澱出合适的營運政策。這樣等到我們擴大營運規模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拿來套用了。

2. 其次是進行貢獻度的評價

主要是針對營運人而言的。通過的各個環節的資料名額分析,比如社群品質打分、活動效果評估,營運手段評分、社群内成交金額等等多個次元計算權重,最終計算出綜合得分,對營運人進行評級。

我接觸過很多的企業,他們在做社群營運的時候,對營運人的績效考核還是比較簡單粗暴的,就是用最終的成交金額來作為營運的考核内容。

但是我們都知道營運其實是一個系統工程,過程的重要性、複雜性很多時候其實比結果更重要,而如果忽略了這一點,不光是社群營運無法做大,連社群營運人自身也無法從工作中得到滿足感,那也就更不用提能力的提升了。

3. 最後尋找增長點

這一部分對于一些已經有一定規模的社群營運來說,可算是最為重要的了。

尤其當流量營運進入留量營運的時代,如何從現有的營運模型中,找到新的增長點,包括使用者增長、業績增長,都是最為重要和關鍵的了。而且合理利用我們搭建的社群營運資料分析體系,在架構中運用各種分析方法,尋找到業務的突破口,也是對企業和營運團隊最重要的挑戰了。

總結

OK,那關于社群營運的資料分析内容就全部講完了,我們最後再總結一下:

社群營運的資料分析工作,最主要核心的,就是要搭建屬于自己的資料分析體系。具體的搭建流程大緻可以分為5個步驟,分别是設計使用者路徑圖、梳理關鍵節點及節點上的關鍵資料名額、資料接入、搭建分析架構以及最後的決策支援。

其中設計使用者路徑,可以根據實際的營運來定,那也可以根據前面課程上講過的社群營運模型來确定,比如把整個營運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使用者引流、社群活躍以及付費轉化。

每個階段又可以梳理出一些關鍵節點,同時呢,在關鍵節點上把一些核心的資料名額,根據基礎資料、轉化資料和使用者行為這三個類型,一一羅列出來。

接着,我們要提前準備好相應的營運工具,來完成資料的接入。這樣我們才可以根據獲得資料,利用搭建好的分析架構,對資料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

那整個資料分析體系,我們用一張圖來呈現,就是這樣的!

5個步驟,3種關鍵資料,幫助你搭建社群營運資料分析體系(下)

這個呢更多的是從思維的角度出發,來把社群營運的資料分析工作講清楚,至于裡面涉及到的一些具體的細節内容,還是需要結合我們最初的社群定位和實際營運政策來進行調整。

我們說社群營運,本身就屬于使用者營運的範疇,是離使用者最近的地方。而且營運本身就不是一個以結果來作為唯一評判标準的崗位。是以這就更加要求我們營運人掌握子產品化的工具,武裝起自己,通過資料提升專業度,通過更合理的輔助判斷來讓每一次的決策更好,讓整個過程更清晰可見。

當然,裡面涉及到的一些具體的分析方法,比如像管道分析法、漏鬥分析法等等,因為時間的原因,我并沒有詳細、具體的展開聊。但我之是以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幫助大夥去建立社群營運資料分析,整體的架構搭建思路。它可能并沒有那麼實操,但卻是一種底層邏輯,它更像是一個工作指引,幫助我們更好地去開展工作。

專欄作家

π爺營運,微信公衆号:Pai爺營運(pyyunying),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一個孑然獨立自稱π爺的80後!不定時分享營運幹貨及行業見解,期待遇見更多有趣的靈魂……

本文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