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二十四孝中唯一的詩人,一首詩寫盡對母親的思念,感動無數人

作者:葉子的秋天

中華民族一直都奉行“百善孝為先”的思鄉,無論是做人還是為官,孝行都是考量個人道德的重要準則。

在中國曆史上,湧現了許多著名的孝子,在詩人群體中侍母至孝的也不在少數。

46歲才得中進士的孟郊,終于得了個小小的縣尉官職,有能力奉養老母,激動之下揮毫寫下了流傳千年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兒子和孫子都曾為宰相的大唐詩人崔沔,經常陪伴雙目失明的母親出遊,分享途中趣事逗她開心,甚至在母親去世後終生吃素。

王維9歲時父親病故,母親含辛茹苦地将他和弟妹撫養長大,而王維有能力後,便營建了著名的“辋川别墅",以便将母親接到長安安度晚年。

不過,唯一因為孝行被列入“二十四孝”的,隻有北宋詩人黃庭堅。

他是二十四孝中唯一的詩人,一首詩寫盡對母親的思念,感動無數人

黃庭堅自小就聰敏好學,5歲時便能背誦儒家“五經”,7歲便寫出了“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的詩句。

然而他14歲時,命運急轉而下,他的父親黃庶在康州去世,撫養兒女十人的壓力一下子都壓在了母親李氏的肩上。

李氏出身建昌李氏,是大唐李氏皇室後裔,文化素養很高,在教育子女上也頗有章法,六個兒子皆長大成人并有名望,尤以黃庭堅之名最著。

黃家手足六人不僅都成才了,而且彼此亦極為友愛。公元1094年,黃庭堅遭到政敵誣陷,被貶到偏遠的黔州。兄長黃大臨一路陪伴、跋山涉水,而三弟黃叔達帶着妻兒,萬裡護送嫂侄。

在人生最低谷之時,他們的守望相助,給黃庭堅帶來了最溫暖、最安心的幸福感。

他是二十四孝中唯一的詩人,一首詩寫盡對母親的思念,感動無數人

黃庭堅一生奉行“報國、重儒、至孝、清廉”的為人準則,即使後來身處高位,依然能夠做到每天親自服侍母親。

《宋史》上曾記載“庭堅性笃孝,母病彌年,晝夜視顔色,衣不解帶”。

而他親自為母親洗刷馬桶的行為,被稱作“滌親溺器”,感動了無數人。

今天要分享的這首詩,便是黃庭堅寫給母親的詩句中最動人的一首。

詩為《初望淮山》:

風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黃鹂已夏深。

三釜古人幹祿意,一年慈母望歸心。

勞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想見夕陽三徑裡,亂蟬嘶罷柳陰陰。

他是二十四孝中唯一的詩人,一首詩寫盡對母親的思念,感動無數人

“風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黃鹂已夏深。”

當日我穿裘衣、戴帽子,冒着風雪離開了家,而今時間已經到了深夏,耳邊盡是紫燕和黃莺的啼鳴。

“風裘”,意為擋風的皮衣;“雪帽”,同樣是指擋風雪的帽子。

“家林”,意為自家的園林,泛指家鄉,出自南朝顔延之《陶徵士诔》中“汲流舊巘,葺宇家林” 之句。

“紫燕”,也稱越燕,體形小而多聲,颔下紫色,營巢于門楣之上,和黃鹂一樣都是江南最常見的鳥兒。

按地點推斷,這首詩大約寫在黃庭堅父親去世後不久。為了減輕家中的壓力,他跟随着舅父李常到淮南一帶遊學。

離家時的“風裘雪帽”和眼前的“紫燕黃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暗示了離家時間之長、離家距離之遠。

他是二十四孝中唯一的詩人,一首詩寫盡對母親的思念,感動無數人

“三釜古人幹祿意,一年慈母望歸心。”

自古以來遊子在外奔波,不過為了求一個前途,賺一些微薄的薪水,卻忘了家鄉那一年到頭盼着孩子歸去的慈母。

“三釜”,指趁父母健在時去做官,以微薄的官俸來養親,是成語“三釜及親"或“三釜慰親"的簡寫。“釜"是古代的一種量器,一釜為六鬥四升,“三釜"是古代一般年成每人每月的食米數量,代指微薄的官俸。

“幹祿”,南北朝時特指公家所給的俸祿,後來多指求取功名利祿。

詩人為了碎銀幾兩,披風冒雪、長途跋涉地去遠方奔忙,而家中老母隻能一年到頭倚門相盼。

小小年紀便離家四年,他日夜思念着遠在家鄉的母親,母親也在時時牽挂他,兩人卻不得不分隔兩地。

他是二十四孝中唯一的詩人,一首詩寫盡對母親的思念,感動無數人

“勞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人的一生,不過是在天地間暫時借宿而已。卻從早到晚地辛苦奔波、疲憊勞累,何時才能真正地得到休息呢?

轉眼間便已老去,隻能用昏花的老眼遙望着遠山,想要做什麼事情也沒有了力氣。

“勞生”,出自《莊子·大宗師》 ,意為辛苦勞累的生活。

“逆旅”,出自《莊子·山木》,意思是客舍、旅店。但黃庭堅用在詩中,用的李白“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之意。

短短14字,寫的是人一生的短暫與艱辛,實則是委婉地勸誡世人,也是勸誡自己:

應該珍惜眼前的時光,在能孝順父母時,也要及時盡孝。

“想見夕陽三徑裡,亂蟬嘶罷柳陰陰。”

多想歸隐家鄉,築一個小小的園子,在夕陽下安然地

“三徑”,出自《三輔決錄》,完整說法是“三徑友”。講的是漢代王莽執政時,以廉直聞名的蔣诩告病返鄉,終身不出。他的庭院中有三條小路,隻與羊仲、求仲二位隐士來往。後人以其代指歸隐者的家園,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用的便是此典。

“亂蟬”,指的是聲音十分嘈雜的蟬蟲群體,是夏天的象征。

兩句詩結合在一起,含蓄地表達了希望能在夏日逝去前,趕緊回到家鄉,和家人共享天倫之樂。

他是二十四孝中唯一的詩人,一首詩寫盡對母親的思念,感動無數人

黃庭堅的這首詩,表面上隻有一句在表達對慈母的敬愛,然而細細品讀才會發現,字字句句都在寫自己思母與歸家的殷殷之心。

人的一生短暫幾十年,大部分時間都在為了生存而奔波勞碌,為了追求高官厚祿而戀棧紅塵——即使是千年後的今天,不也仍然都是如此嗎?

我們遠赴他鄉,兢兢業業地努力工作,隻為換取一份穩定的收入,希望能靠這份收入回報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而家中的母親,年複一年地期盼的是孩子早日歸來,渴望能全家團聚,即便是粗茶淡飯,亦是滋味無窮。

陪伴,是最長久的告白。與金錢相比,父母最想要的,還是子女的陪伴。

#頭條創作挑戰賽#

他是二十四孝中唯一的詩人,一首詩寫盡對母親的思念,感動無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