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電負荷快速增長 多措并舉迎峰度夏

作者:3DM遊戲網
用電負荷快速增長 多措并舉迎峰度夏

随着夏季溫度升高,迎峰度夏的關鍵時刻即将來臨。日前,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張星表示,今年以來,電力消費延續快速增長态勢,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2.34萬億千瓦時。預計今年度夏期間,全國用電負荷還将快速增長,最高負荷同比增長超過1億千瓦,電力保供面臨着一定壓力。電力系統在迎峰度夏期間面臨哪些挑戰?如何備戰夏季用電高峰?如何提升供電能力來适應電力需求增長态勢?

全國電力供應總體有保障

國家能源局資料顯示,1—3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2337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為22372億千瓦時。從分産業用電看,第一産業用電量28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7%;第二産業用電量1505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0%;第三産業用電量423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3%;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379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0%。

談及今年夏季電力供需情況,張星在會上指出:“綜合研判,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全國電力供應總體有保障,局部地區高峰時段可能存在電力供應緊張的情況,主要是内蒙古以及華東、華中、西南、南方區域的部分省份。如出現極端、災害性天氣,電力供應緊張的情況可能進一步加劇。”

“2024年迎峰度夏期間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緊平衡。”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日前釋出的《2024年一季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也作出預測,電力供應和需求中的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交織疊加,給電力供需形勢帶來不确定性。

“電力是現代社會的基石,穩定的電力供應對于保障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轉、滿足人民群衆的基本生活需求至關重要。”中關村物聯網産業聯盟副秘書長、專精特新企業高品質發展促進工程執行主任袁帥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稱,在夏季用電高峰期間,保障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有助于維護安定的社會生活秩序、促進經濟發展。

為了確定迎峰度夏電力安全穩定供應,國家能源局将以“常态供應有彈性、局部短時緊張有措施、極端情況應對有成效”為目标,壓緊壓實各方責任。張星表示,強化能源電力監測預警。密切跟蹤全國及重點地區用電、來水、電煤、機組出力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抓緊通報2024年迎峰度夏電力供需預警結果和“一省一策”工作建議,指導地方和企業提前做好準備。

“為了確定高峰時段充分發揮保供潛力,國家能源局将指導電網企業優化運作排程安排,深挖區域間、網間餘缺互濟潛力,充分釋放各類電源和輸電通道能力,促進新型儲能有效利用。發揮容量電價考核機制,加大對機組非停和出力受阻的考核力度,確定機組能發盡發、穩發滿發。同時,加快支撐性電源建設投産。按照清單管理機制推動支撐性電源項目建設投産,按月監測項目進度,按季度通報完成情況。”張星強調,要進一步優化負荷管理措施方案并精準細化執行,堅決守住不拉閘限電的底線,堅決確定民生用電。

多地加快推進變電站建設

除了電力需求的激增,迎峰度夏還面臨另一項挑戰——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不确定性。

國家能源局資料顯示,大陸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穩步提升。2024年一季度,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6875億千瓦時,約占全部發電量的30.7%;其中,風電光伏發電量達425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

上述《報告》分析,供應方面,風、光資源以及來水存在不确定性,正常電源增加規模小于用電負荷增加規模,均增加了電力生産供應的潛在風險。需求方面,夏季大陸降溫用電負荷占比在三成左右,部分地區超過四成,夏季氣溫已成為影響用電增長的主要因素;同時,宏觀經濟增長、外貿出口形勢等方面也給電力消費增長帶來一定的不确定性。

“随着新能源的大規模接入和電力需求的增長,電網的建設和更新變得尤為重要。但目前電網建設相對滞後,難以滿足新能源接入和電力輸送的需求。” 北京市社會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王鵬說。

王鵬進一步分析稱,随着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電力需求持續增長。然而,傳統的電力生産方式與供應模式已難以滿足目前的需求,導緻供需沖突日益突出。特别是在用電高峰期,如夏季,這種沖突更加明顯。在他看來,夏季高溫導緻用電需求大幅增加,特别是在南方地區,空調等制冷裝置的使用使得電力負荷急劇上升。供電裝置長時間高負荷運作容易引發過載故障,進而影響電力供應的穩定性。電力線路的負荷也會随着用電量的增加而增大,可能導緻線路過熱、短路等問題。

為了增強供電能力,提供可靠供電保障,多地加快推進變電站建設,一些項目已經取得了新進展。5月8日,河南港區東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全面建成投運,航空變電站4号主變一次充電成功,這标志着河南第51座500千伏變電站正式帶電運作。同日,浙江杭州也傳出利好消息,以緩解迎峰度夏供電壓力。杭州投運的第10座超高壓變電站——杭州建德500千伏輸變電工程正式投運。作為杭州西部三縣市唯一一座超高壓變電站,該工程同時承擔建德烏龍山抽水蓄能電站送出任務,将進一步增強杭州西部地區供電能力。此外,安徽合肥供電公司110千伏侯圩變電站于近日正式投運。據悉,該站是合肥電網第195座11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的變電站,也是2024年度合肥市首座投運的變電站,将為運河新城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平穩電能。

對此,王鵬表示,通過增加輸電線路、變電站等裝置容量可以提升電網的供電能力。加快電網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更新步伐,提高電網的輸送能力和穩定性。

發展新能源發電和完善電力市場監管也是提升供電能力的有效途徑。“大力推廣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技術,降低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并提高電力供應的多樣性和可持續性。建立健全的電力市場監管機制,加強對電力市場的監管力度,確定電力市場的公平競争和良性發展。通過市場化手段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電力供應的效率和品質。”王鵬說。

密切跟蹤高新技術發展趨勢

不過,極端、災害性天氣的發生往往難以預測,地方應采取何種措施才能有效減輕其帶來的影響呢?

“各地政府、電力企業應提前制定應對預案,加強電網設施的維護和巡查,確定裝置在極端天氣下的正常運作。”袁帥告訴記者,在此基礎上,各地應加強與氣象部門的溝通協作,及時掌握天氣變化資訊,做好電力供應的預警和排程工作。同時,優化負荷管理措施方案并精準細化執行,加強應急搶險隊伍建設,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推動智能電網建設也是緩解電力供應緊張的重要措施。王鵬補充道:“通過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如物聯網、大資料分析等提高電網運作的智能化程度,以便更快速地響應惡劣天氣的變化并做出相應的調整政策,來保障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随着經濟快速發展和科技不斷進步,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推動下,能源消費需求增速正在逐漸加快。面對能源需求增速,如何確定電力等能源的穩定供應與需求的增長相适應?

“十四五”以來,國内能源消費總體保持較快增長,電力等能源需求明顯快于預期。國家能源局多措并舉加大資源保障力度,確定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二級巡視員趙莉認為,要發揮好化石能源兜底保障作用,加快煤電等支撐調節性電源建設,確定在迎峰度夏、度冬高峰前按預期進度投産,推動新能源發電平穩健康發展。加快電網項目建設,深挖電網跨區、區域電網内部餘缺互濟潛力,督促各地利用市場化方式提升需求側響應能力。推動供需兩側協同發力,為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消費需求提供可靠保障。

“還要做好能源供需動态監測和分析預警,緊盯重點時段和重點地區用能需求,密切跟蹤用電負荷、電煤、主要流域來水等情況,對于發現的苗頭性、潛在性、趨勢性問題及時分析研判,開展2024年迎峰度夏電力供需預警,做好工作協調,指導地方、企業提前做好準備,確定民生和重點使用者用電。密切跟蹤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發展趨勢,分析研判電力需求增長态勢,系統謀劃保供舉措,確定能源穩定供應與需求增長相适應。”趙莉說。

■中國城市報記者 朱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