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近1.6萬億元!從上市公司研發投入上揚曲線看向“新”力

作者:海峽網絡

.

近1.6萬億元!從上市公司研發投入上揚曲線看向“新”力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 透過一條研發投入增長的曲線,能看出企業怎樣的創新活力?

1.56萬億元——這是2023年大陸上市公司研發投入的成績單,同比增長約10%。

拉長時間軸看,這是一條不斷上揚的曲線:0.99萬億元,1.24萬億元,1.42萬億元,1.56萬億元……根據新華财經的統計資料,從2020年至2023年,上市公司研發投入逐年增加。

這條曲線裡,蘊藏着怎樣的企業夯基蓄能的努力,又能觸摸到哪些經濟向“新”而行的脈動?

來看更多詳細資料。日前,随着5300多家境内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完畢,滬、深、北證券交易所出爐的資料,釋放了創新活力的積極信号——

2023年,滬市主機闆上市公司合計研發投入近9000億元,同比增長5%;北交所上市公司研發投入87億元,同比增長6.37%;深市創業闆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超1934億元,同比增長10.19%——均實作連續三年增長。

研發強度,即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重,展現企業的創新力度。作為“硬科技”公司集中地的科創闆研發強度10.87%,為幾個交易闆塊中最高。其中,有83家公司研發強度連續三年超20%。2023年,科創闆公司研發投入金額超1500億元,同比增長14.3%,進一步彰顯創新活力。

近1.6萬億元!從上市公司研發投入上揚曲線看向“新”力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内在要求。無論傳統産業,還是新興産業、未來産業,企業都要培養向“新”力,加大研發投入是關鍵一環。

如今,企業在全社會研發投入中占比7成以上,如何更好發揮其創新主體作用?

首先要舍得投。利潤和訂單不錯的企業,往往舍得在研發上花錢,以創新獲得競争優勢。

甯德時代近5年研發投入合計約500億元,2023年淨利潤同比增長超4成,動力電池市場占有率連續7年全球第一。

研發投入增長的“大戶”,也往往是表現亮眼的行業。新華财經資料顯示,一季度研發投入增速排名靠前的電子、交通運輸、汽車等行業,淨利潤增長也位列前十。

根據深交所資料,2023年創業闆超8成研發資金投入戰略性新興産業,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産業、高端裝備制造産業研發投入同比分别增長6.44%、16.91%、12.39%,這些行業的增加值在中國經濟首季報中也成為一抹亮色。

其次要有真本事。研發投入要堅持長期主義,不斷鍛造技術硬實力。

不追求“短平快”,更多科技成果才能落地生“金”。2023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近6成的中國移動,已沉澱450餘項AI能力,賦能超過900項應用;中興通訊2023年研發投入超260億元,公司累計申請約8.95萬件全球專利……

以“新三樣”為代表的創新型企業,如今引領世界潮流。

業界有“技術魚池”的比喻:企業的自研技術彙聚在一個“魚池”裡,市場需要的時候,就撈一條出來。這道出了創新的智慧:結合自身優勢,瞄準客戶需求,緊扣時代所需。

近1.6萬億元!從上市公司研發投入上揚曲線看向“新”力

創新離不開“軟環境”。企業要努力,政策也要給力。“真金白銀”的政策,為企業創新發展注入動能。

國家将符合條件的行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并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工信部等7部門出台意見,推動未來産業創新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等的金融支援力度。

研發之根紮得越深,應用場景的土壤越肥沃,創新的大樹越能枝繁葉茂。相信更多有向“新”力的企業,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新動能。

新華社記者于佳欣、姚均芳

視訊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