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強田管保豐收 這些科技手段省時省力還省心

作者:意檀香研究

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産第一季,産量占全年糧食的20%以上。夏糧中超過90%是小麥,農業農村部14日的農情排程顯示,目前,西南地區夏糧收獲過半,北方冬小麥正在灌漿,距大面積收獲還有近半個月。

小麥長勢總體好于常年

豐收有基礎

視訊加載中...

從排程情況看,今年11個小麥主産省面積穩中有增,大面積單産提升工作紮實有力,小麥長勢總體好于常年、好于上年,特别是穗數增加,奪取豐收有基礎。但後期還要過病蟲害、“幹熱風”、倒伏、“爛場雨”等多個關口。

加強田管保豐收 這些科技手段省時省力還省心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 呂修濤:農業農村部将堅持“豐收一天不到手,工作一天不放松”,指導各地持續抓好小麥赤黴病和穗期蚜蟲防控,推進落實“一噴三防”措施,提前做好夏收機具、人員、物資等方面的準備,成熟一塊收獲一塊,確定顆粒歸倉。

四川小麥有望

面積單産總産“三增”

西南麥區包括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四省市,是大陸冬小麥最早成熟的地區,小麥的産量占全國冬小麥産量的4%。目前,西南麥區收獲已全面展開。

視訊加載中...

四川是西南麥區最大的主産區。今年,四川小麥播種面積、單産、總産有望繼續“三增”。眼下,當地20個小麥主産縣麥收進度過半,預計全省900多萬畝小麥在5月底就要全部收獲完畢。

加強田管保豐收 這些科技手段省時省力還省心

在四川“天府糧倉”核心片區成都龍泉驿,記者看到,夏收社會化服務團隊領到任務——全程機械化作業。收割機在麥田裡來回穿梭,将一簇簇麥穗吞進“肚”裡,将豐收在田直接轉化為豐收到手。

加強田管保豐收 這些科技手段省時省力還省心

打造高品質的“天府糧倉”,四川從政策、科技、資金等多個環節,層層推進130個小麥千畝高産展示片、56個小麥百畝超高産攻關方的建設,小麥生産呈現出新趨勢,農業機械在糧食生産中發揮作用更加明顯。“三夏”期間,全省投入小麥機收作業的收割機将達4萬台;省農科院和高校聯合建設的小麥專家大院以及科技小院,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就地轉化推廣應用;單産繼去年首次實作每畝300公斤之後,今年有望再創曆史新高。

四川樂天農業夏收社會化服務團隊負責人 王濤:每畝用條播機精量播種,大概播到20萬株。每畝25萬到30萬穗,以往這個地區種植結實率大概90%,是以畝産可以做到1000斤左右。

加強田管保豐收 這些科技手段省時省力還省心

更高水準的“天府糧倉”,正在催生服務功能更完備的現代糧食産業體系。在四川各地,農業社會化服務和糧食産業叢集正在大地上“拔節生長”,讓農民省心了不少。目前,全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3.4萬戶,有效服務面積超過4500萬畝次。

加強田管保豐收 這些科技手段省時省力還省心

記者在成都新津的一個糧食産後服務中心看到,今年新收獲的麥子進倉後馬上就可以烘幹,合格達标後,還會享受到一系列的加工和品牌增值服務,從四川走向全國餐桌。

加強田管保豐收 這些科技手段省時省力還省心

四川省天府糧倉建設發展集團負責人 謝文明:我們在全省提供全鍊服務、全年無休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預計三年内覆寫全省80%以上的農業生産區域,五年内服務總量達到1000萬畝次,在四川的高标準農田建設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中起到示範帶動牽引作用。

百餘架無人機“一噴三防”

為夏糧豐收護航

黃淮海主産區包括江蘇、安徽、河南、山東、河北五省,小麥産量占全國冬小麥産量的84%。目前,黃淮海冬小麥正處于最後的生長關鍵期。各省結合小麥赤黴病、條鏽病防控,強化資金投入,全力組織做好小麥“一噴三防”工作。

視訊加載中...

眼下正是小麥灌漿關鍵期,在山東省昌邑市柳疃鎮青阜農業綜合體的一片高标準農田裡,幾架飛防無人機一字排開,白色水霧均勻噴灑在綠油油的麥田裡。

加強田管保豐收 這些科技手段省時省力還省心

為了確定“一噴三防”全覆寫,記者在農技人員的微信群看到,當天在昌邑各區鎮,100餘架飛機在30多處同時展開作業,并且每一台飛機起飛前,都要在微信群裡上傳實時作業記錄。

加強田管保豐收 這些科技手段省時省力還省心

據了解,山東省已累計派出10.1萬人次農業技術人員深入一線,指導農戶因地因苗施策,加強小麥重大病蟲害特别是莖基腐病、條鏽病防治,開展“一噴三防”作業。統籌省以上資金4.13億元,專項用于“一噴三防”,及時防病蟲、防早衰、防“幹熱風”,力促小麥穩産增産。

加強田管保豐收 這些科技手段省時省力還省心

目前看,全省小麥條鏽病是近11年來發病程度最低、防控效果最好的一年。總體看,山東省6000多萬畝小麥目前長勢良好,是近年來長勢最好的,若麥收前不發生大的自然災害,夏糧有望再獲豐收。

科技加持

麥椒套種促産增效

在河南漯河臨颍,當地加大自動化裝置應用,并推廣科技套種模式,促進小麥穩産增效。

視訊加載中...

眼下,河南臨颍72萬畝小麥長勢良好,由于近期天氣持續升溫,小麥墒情輕微幹旱。種植大戶趙彥鵬在接到提醒後,第一時間利用無人機對小麥進行“一噴三防”作業。趙彥鵬的地塊采用一壟小麥一壟辣椒的套種模式,在農業專家的指導下,根據土壤墒情首次在殺蟲、殺菌、植物生長調節劑中添加抗旱劑,并調整飛行高度改善水肥配比,增加小麥千粒重,預防小麥赤黴病、早衰和幹熱風。

加強田管保豐收 這些科技手段省時省力還省心

漯河臨颍種糧大戶 趙彥鵬:啥時間需要打藥、啥時間需要澆水,都有提示。400多畝地一天都打完了,這樣省時省力還省心。

加強田管保豐收 這些科技手段省時省力還省心

空中攝像頭、地苗傳感器、5G網絡的加持,在臨颍,科技物聯網與44萬畝麥椒套種地塊深度融合。大資料平台捕捉小麥土壤墒情、病蟲害預警,一屏通攬,24小時實時監測,為農戶提供麥田管理科學指導,農戶們隻需要刷刷手機,結合水肥一體化和灌溉設施,精準幹預加強田管。

加強田管保豐收 這些科技手段省時省力還省心

目前,臨颍縣已調動400多台植保無人機,未來兩天将對44萬多畝麥椒套種地塊全部噴防一遍。

加強田管保豐收 這些科技手段省時省力還省心

臨颍數字農業種植基地負責人 王沈端:通過大資料分析,實時把農事計劃推送給農戶,實作精準澆水施肥打藥等農事作業,在麥椒套種的模式下,不但可以穩定糧食的産量,又多了一份辣椒的收益,每畝地多收益三四千塊錢,大大提高了種植戶的經濟收益。

(總台央視記者 梁麗娟 王凱博 陳博 蔣樹林 李琳)

責任編輯:張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