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位上将紛争司令部,聶榮臻心情沉重,徐帥後來居上?

作者:小粥講曆史
兩位上将紛争司令部,聶榮臻心情沉重,徐帥後來居上?

1949年10月,新中國如旭日東升,剛剛站穩腳跟,中央政府便頒布了一紙重要委任:徐向前同志走馬上任總參謀長,而聶榮臻則被委任為副總參謀長。

這張看似平平無奇的委任狀,在民間卻掀起了一場不小的波瀾。

那時,徐帥因健康因素正在山東療養,這新職務對他來說,仿佛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标。

是以,當中央有意将這個重任交給他時,他立刻向毛主席坦誠相告,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難以勝任,唯恐辜負了中央的厚望,希望中央能另擇賢能。

毛主席聽後卻給予了堅定的回應:“子敬,你就安心休養,這個任命不會改變。”

值得一提的是,解放戰争期間,聶帥長期執掌華北大局,而徐帥則出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職位始終比聶帥稍低半級。這不禁讓外界有了一種印象:徐帥仿佛是聶帥的“助手”。

這樣的看法一出,争議聲便随之而來。有傳言說,是因為聶帥在解放戰争中的表現不夠出色,才被他的“助手”徐帥後來居上,失去了總參謀長的位置。

但事情的真相,真的如此嗎?

一、晉察冀的風波

故事得從我軍在華北的一次挫折說起。

那是1946年7月,華北的天空都被戰火的硝煙所籠罩。我軍與國軍中的骁勇戰将傅作義,在大同、集甯一帶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攻城與反攻城戰。

但遺憾的是,我軍在這場較量中并未能占據上風。由于戰略指揮的失誤和對敵人實力的誤判,我們最終敗下陣來,甚至連重要的張家口都落入了敵手。

在戰場上,勝利可以掩蓋一切瑕疵,但一旦失敗,任何微小的裂痕都可能被放大成不可逾越的鴻溝。

于是,在大同集甯戰役的塵埃落定之後,晉察冀司令部決定召開一次檢讨會,以反思失敗的原因。然而,誰也沒料到,這場原本旨在總結經驗的會議,竟然演變成了一場帥将之間的激烈争執。

當聶帥剛剛開始他的發言時,會場上還是一片肅靜。但突然間,第二縱隊司令兼政委的郭天民将軍猛地一拍桌子,直言不諱地指責聶帥應為戰敗承擔責任。這一幕,無疑給會議投下了一顆震撼彈。

而在這場風波中,還有另一位重要人物也被卷入其中,他就是被譽為有“大将風範”的張宗遜。作為前線指揮部司令員的他,也在這次會議上與聶帥産生了激烈的争論。

關于郭天民的拍桌事件,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已有詳盡叙述,此處便不再贅述。接下來,讓我們把焦點轉向聶帥與張宗遜之間的這場争端。

兩位上将紛争司令部,聶榮臻心情沉重,徐帥後來居上?

俗話說得好,找一千個士兵容易,但尋一個出色的指揮官卻難上加難。這樣的指揮官得有過人的洞察力,能夠透徹了解高層的戰略意圖;同時,他們還得有超凡的指揮能力,能夠精準地布置戰術,引領士兵們赢得每一場戰鬥。

然而,在大同集甯的那場戰役中,聶榮臻元帥卻對張宗遜将軍的指揮頗有微詞。聶元帥認為,戰役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張将軍在關鍵時刻沒有能夠迅速應對敵情,錯失了迎頭痛擊敵軍主力的機會。

張宗遜将軍雖然性格沒有郭天民将軍那麼烈,但他也是個直言不諱的人。他一聽聶元帥的批評,立刻就站起來為自己辯解。

在他的回憶錄中,張将軍這樣寫道:“毛主席曾經明确訓示,晉察冀部隊應該首先出擊平漢線,先消滅那些實力較弱的敵人。但有些人過于輕視敵人,沒有把毛主席的話聽進去,執意要先攻打大同。”這裡所說的“有些人”,顯然指的就是聶榮臻元帥。

郭天民将軍一拍桌子,毫不留情地當面頂撞;張宗遜将軍則是一臉不服,堅持己見。這兩位晉察冀軍區的得力幹将如此這般“家務紛争”,自然引起了中央的注意。為了解決聶元帥所面臨的困境,中央決定派朱德和劉少奇前往晉察冀軍區進行調解,希望能夠協調好各方的關系。

二、晉察冀的新篇章——聶帥的變革之旅

說起朱老總,那在全軍中的威望,可不是蓋的!可以說,全軍将士幾乎都是他的“兵”,這份分量,恐怕也隻有毛主席能夠與之相提并論了。

這不,朱老總一踏入晉察冀司令部的大門,那些先前鬧騰不休的聲音立刻就安靜了下來。原本牢騷滿腹的将士們也都閉上了嘴,就連軍區裡那幾位出了名的“倔驢”将軍,在朱老總面前也都變得服服帖帖,心甘情願地認了個錯。

但話說回來,朱老總畢竟不能一直待在晉察冀,這裡的帥将之間的沖突已經激化到了難以調和的地步。這可如何是好?

朱老總經過深思熟慮,終于決定對晉察冀軍區進行一次“大換血”。于是,一紙調令,郭天民、張宗遜等将領便接到了新的任命,紛紛離開了軍區,走向了新的崗位。這不,一場看似簡單的人事變動,卻悄然開啟了晉察冀軍區新的曆史篇章。

兩位上将紛争司令部,聶榮臻心情沉重,徐帥後來居上?

除了上述的調整,朱老總還與中央進行了深入的商讨,對華北上司體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們決定分設晉察冀軍區和晉察冀野戰軍,實作軍政的适度分離。這樣的架構讓聶帥能夠專注于軍區建設的工作,而楊得志則出任野戰軍司令員,肩負起軍事行動的重任。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的這一舉措并非意在削弱聶帥的權力,而是根據實際情況,為了讓聶帥能更充分地發揮其特長而做出的調整。

那麼,聶帥的優勢究竟何在呢?

簡而言之,他極其擅長“建設”工作。這裡的“極其”二字絕非誇張,聶帥在建設和發展方面的才華,在十大元帥中都是出類拔萃的。當然,羅帥在這方面也有着非凡的成就,但聶帥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徐帥、賀老總等人同樣精通建設之道,但他們更傾向于全面發展,是以在根據地建設上的成就不及聶帥和羅帥那般耀眼。

在抗日戰争時期,華北根據地如同孤島般懸于敵後,時常遭受敵人的侵襲和破壞。物資匮乏,衣食無着,戰士們的生活條件極為艱苦。

然而,正是在這樣的困境中,聶帥默默耕耘,不懈努力,終将晉察冀打造成為一塊模範根據地,成為了我軍在抗戰時期的一面旗幟。這其中的艱辛與付出,可想而知。

是以,在晉察冀上司體系整改之後,中央決定讓聶帥将重心放在根據地的經營上,以進一步擴大我軍在華北的勢力範圍。

就這樣,聶帥開始了他的全新角色,逐漸從一線指揮崗位上退下來,全心投入到根據地的建設工作中去。

三、徐帥的非凡地位

講真,聶帥的角色轉變對他确實産生了不小的影響,但這是否就是他未能繼續擔任總參謀長的真正原因呢?

為了揭開這個謎團,我們需要探究徐帥所扮演的獨特角色。

初看上去,徐帥長期作為軍區副司令,似乎隻是聶帥身邊的“左膀右臂”。

兩位上将紛争司令部,聶榮臻心情沉重,徐帥後來居上?

但華北的複雜形勢,為這兩位元帥之間的關系增添了不少變數。

那時候,傅作義和閻錫山如兩座大山,壓在華北的頭上。為了穩固防線,毛主席精心策劃,指令華北軍區司令部死守冀北,嚴陣以待傅作義的攻勢;而在冀南,也有一支由徐帥統領的骁勇之師,他們的任務是震懾閻錫山。

這樣一來,徐帥雖名為副司令,但他所承擔的戰略任務與聶帥不相上下。他們之間并無明确的從屬關系,是以說徐帥“超越”聶帥,顯然是不準确的。

徐帥,這位我軍中的傑出将領,無論是在宏觀的戰略規劃,還是在微觀的戰術運用上,都展現出了超凡的才華。民間常将他與彭、林、劉、粟等将領相提并論,被譽為我軍的“五大猛将”。讓他執掌總參謀長大印,無疑是明智之舉。

徐帥與聶帥,這兩位元帥各有千秋,他們攜手為新中國的崛起和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此,讓我們向這兩位傑出的元帥獻上最崇高的敬意!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