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知道嗎?《流浪地球2》裡的這張照片,其實本不該存在

作者:碎碎念大王

導語

2019年,中國上映了一部引發了轟動的科幻電影,這就是《流浪地球》。

而在影片的最後,電影給了一張照片,而這張照片的存在卻是奇怪的,因為這張照片均是拍攝于地球的自然環境,并不是科幻電影的場景。

這是電影中地球對着太陽的一張暗淡藍點的照片,而這張照片,隻是從太陽光芒最暗的位置拍攝到的地球照片罷了。

而這張照片,卻是生存在地球的人類所未曾見到的。

那二十年後,當人類終于在電影上愛拍這一張照片的時候,這張照片意味着什麼?

你知道嗎?《流浪地球2》裡的這張照片,其實本不該存在

一、暗淡藍點。

這張暗淡藍點的照片拍攝于1977年,當時的人們并沒有在當初看這張照片的時候,感覺到有太大的震撼,這張照片隻是拍攝到了一塊像藍色的光點。

但在後來的40年中,這張照片在人們心中慢慢的懾服了它的力量。

當這張照片作為科普圖檔出現前,地球的照片還是一種“計算機産生的”虛拟圖像,假想地球是一塊巨大的藍色海洋所形成的巨大藍色光點,人類隻能說地球是藍色。

但這張1977年拍攝的地球的照片,是人類通過太陽的光芒所拍攝的一張照片,是以這張照片所呈現出來的地球是人類所能自行感覺到的地球。

這張圖檔最大的特點就是地球上的各種生活所都歸于虛無,隻有地球的大氣層和反射的藍色光芒。

你知道嗎?《流浪地球2》裡的這張照片,其實本不該存在

這張地球照片的拍攝地點并不是在地球,而是距離地球3730萬千米的位置,這張照片最終的拍攝距離甚至達到了64億公裡!

當美國的探測器“旅行者1号”飛出地球軌道,最終飛向了宇宙的邊界,此時地球離“旅行者1号”已經走的很遠了。

這是由NASA負責操控“旅行者1号”的卡爾.薩根博士意識到了地球最終站在“旅行者1号”的角度上,我們将會看見地球是一個非常小的暗淡藍點。

于是他向NASA提出了拍攝這張照片的要求,但是讓卡爾.薩根沒有想到的是,NASA并不是很喜歡卡爾.薩根拍攝這張照片的原因。

因為當“旅行者1号”拍照的時候,多雲的大氣層會給地球的照片帶來一層薄薄的霧霭,這就會讓地球照片變的不真實。

是以NASA決定拍攝一張拼湊的地球照片,将多張照片合成一張完整的地球照片,這樣就可以避免絕大多數多雲的幹擾。

卡爾.薩根聽聞後十分生氣的勸說NASA一番,NASA最終答應了由“旅行者1号”負責拍攝地球的一次照片,如果出現了多雲的狀況,再進行多次拍攝,并最終将它們拼接成一張圖檔。

你知道嗎?《流浪地球2》裡的這張照片,其實本不該存在

是以“旅行者1号”支付了拍攝這張照片的巨大代價,用了一年多時間進行了十幾次的拍攝,而這還不是最麻煩的。

因為由于“旅行者1号”飛出地球環境後,是四處漂浮的狀态,是以此時美國的探測器已經處于不斷變換姿勢的狀态。

并且“旅行者1号”還在不斷的接收着地球發來的最新資料,是以,要讓“旅行者1号”在這種狀态下搶拍一張真實的地球照片的确非常困難。

你知道嗎?《流浪地球2》裡的這張照片,其實本不該存在

但是由于是NASA的人接受了這項任務,加上這已經是“旅行者1号”的最後表演,是以最終“旅行者1号”在變化萬千的狀态下,還是拍攝到了人類所能看到的最真實的地球的照片。

這張照片記錄下了人類永遠看不到的人類誕生地,然而這張照片的真正意義并不是記錄人類的誕生地,而是在科普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你知道嗎?《流浪地球2》裡的這張照片,其實本不該存在

二、地球的微小。

在“旅行者1号”拍攝的時候,科學家們精密加工出了一張圖檔,将地球在太陽設定中的圖檔拼接到了太陽的光芒中,于是這張圖檔看起來就像是太陽正升到了最高點的樣子,照亮了整個宇宙。

當卡爾.薩根看見這張圖檔的時候,最先想到的就是地球是一個“蒼白的暗淡藍點”,于是他依然沒有放棄他要NASA拍攝的照片。

在何處地球最為顯眼的亮度?

這個問題一定是沒有人比NASA更清楚的了,于是NASA将人類所知的最真實的地球的照片與太陽光芒的照片進行了拼湊。

拼湊出來的照片出乎意料的真實,不僅僅被美國科學家稱為太陽系所有行星的“全家福”,還被人們稱為“宇宙的家庭照”,是地球的一張非常真實的照片。

你知道嗎?《流浪地球2》裡的這張照片,其實本不該存在

在這張“全家福”的照片上,其他行星都顯示着自己的亮點,而唯獨地球顯得非常暗淡。

在太陽光芒的照射下,地球變得非常微粒,顯得非常幽靈。

地球這麼迷你的呈現在“全家福”中,直接讓人們感覺到了地球在宇宙中的荒唐,于是美國一家的研究者提出一個觀點:“我們必須在離開地球之前,把它保護起來。”

你知道嗎?《流浪地球2》裡的這張照片,其實本不該存在

這就帶出了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直覺上地球似乎異常渺小,但是地球卻承載了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如此之大的沖突,讓人類對地球産生極大的興趣,這就是人類對宇宙探索的熱情。

卡爾.薩根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是以他在《宇宙空間》中寫道,當人類站在太陽的光芒中若是能看見自己的家園這個暗淡的藍點,也一定會産生非常深刻的感受。

這張照片能給人類的啟示,就是地球中的每個生物都生活在一個小小的星球上,然而這個星球僅僅是原點,是以這就是人類對太空探索的渺小,但是正是這種渺小,激發了人類對于宇宙探索的興趣。

再者就是太空探索所遇到的第一個挑戰,距離,以如今人類的科技在太陽升起的地方還探測不到生物的存在,更不用說百萬光年外了。

你知道嗎?《流浪地球2》裡的這張照片,其實本不該存在

并且假如真的有生命存在,隔這麼遠的距離,能夠感覺到人類也隻能是觀測人類的過去,因為光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傳遞,不論是科技都是一樣的。

是以就算以如今的技術,能夠做到的就是發出一個問候,但是也需要百萬年的時間,即便是以正常人類的壽命,隻能向人們子孫問候,自己已經不在了。

你知道嗎?《流浪地球2》裡的這張照片,其實本不該存在

其次就是航行的時間,人類到如今也隻能用正常動力進行飛行,是以抵達太空中的一顆星球,也需要上百年的時間,而這個又超出了人類的壽命。

是以未來人類想要探索宇宙,就需要克服這兩大障礙,無論是距離還是航行時間,都是無法承受的重,是以人類需要超越死闆的思維,尋找一種通往宇宙的道路。

而這種道路或許就是科技,或許是科技發展到一定的地步,就能夠破除這些障礙。

你知道嗎?《流浪地球2》裡的這張照片,其實本不該存在

三、未來的探索。

科學家們對于人類未來探索宇宙的提出三種可能的探索行程,一種是人類嘗試在最近的一百年内研發出一種飛船,能夠達到近光速的行程,是以勉強才能抵達鄰居的星星。

隻需要五年的旅行就能抵達火星,當然這并不代表宇宙中的任何星球,都能一五一十的抵達,這些隻是理論計算的,而且飛船的研制也需要數百年的時間,還不一定能成功。

一種就是在數百年後完成,人類将會擁有能夠進行近光速行程的太空飛船,這将是一種巨大的飛船,将人類分散到不同的集散點中,是以人類的探索将會變的更加的友善。

你知道嗎?《流浪地球2》裡的這張照片,其實本不該存在

再一種就是在幾百年後完成,人類将擁有能夠進行超光速行程的飛船,這種飛船将會大大的改變曾經星系之間的旅行時間。

而在“旅行者”上一代的探測器“新視野”上,就已經裝備了這種先進的推進技術,是以這種推進技術并不是一種傳說,并且在數年後,科學家将能夠進行反物質的研讨,這種物質很适合用來進行超光速航行。

還有一種則是用無數的人類的力量,來推動一個小品質的飛船,來進行星際的旅行,盡管這一個飛船隻能速度遠的非常慢。

還有一種是用蟲洞來實作進行超光速行程的太空飛船,而這種蟲洞也不是一種理論性的,它需要穿越火黑洞,但是穿越火黑洞卻是一項非常危險的任務,人類還無法保證太空飛船不會被黑洞所吞噬。

你知道嗎?《流浪地球2》裡的這張照片,其實本不該存在

結語

無論是哪一種,都在向人們展示着人類未來探索宇宙的道路,是無比的寂寞和坎坷,但是它也是無限的,未來人類或許會分散成若幹個聚居地,在宇宙中不斷的擴張。

人類對于宇宙的探索不僅僅需要技術突破,也需要超越心理上的障礙,這種障礙就是人類所能看到的距離,這種距離或許隻有人類能感覺,而更進階别的生物則可能無法感覺。

你知道嗎?《流浪地球2》裡的這張照片,其實本不該存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