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希特勒上台後,窮得揭不開鍋的德國突然有錢了,是從哪裡來的錢?

作者:職場洞察

0世紀初德國曆史上的一個著名悖論:納粹上台前,德國經濟幾近崩潰、民不聊生,但希特勒掌權後,德國經濟卻突然"起死回生",這背後的玄機究竟是什麼?

這筆"救命錢"又是從哪裡來的?

希特勒上台後,窮得揭不開鍋的德國突然有錢了,是從哪裡來的錢?

首先,我們要厘清的是,納粹奪權之前的德國究竟有多"窮"。

據曆史學家考證,1923年魏瑪共和國晚期,德國遭遇了一場空前的惡性通貨膨脹。當時流通中的馬克币貶值如脫缰野馬,甚至出現了一個面包要43億馬克的離譜情形。

一般勞工的月薪,往往隻夠買一隻郵票。正是在這種民怨沸騰、經濟崩潰的背景下,納粹趁虛而入,吹響了"救世主"的号角。

希特勒上台後,窮得揭不開鍋的德國突然有錢了,是從哪裡來的錢?

然而,納粹的經濟"神話"絕非一蹴而就。

希特勒上台後,采取的第一個舉措就是全面推行"雇傭計劃",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失業救濟"。

通過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如修築高速公路、改造城市等,政府迅速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據統計,1933年至1936年間,德國失業人口由600萬銳減至160萬,降幅高達73%。

與此同時,德國國内生産總值也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可以說,雇傭計劃初期的确收到了"鐵飯碗"的成效。

希特勒上台後,窮得揭不開鍋的德國突然有錢了,是從哪裡來的錢?

但持續的财政刺激也帶來了隐憂。通過擴張信貸、發行國庫券等手段來為雇傭計劃"買單",無異于透支未來,積聚通脹風險。

更何況,這些舉措能創造的就業機會畢竟有限,不可能無限延續。

事實上到了1936年,雇傭計劃的邊際效應已經遞減,經濟開始出現過熱迹象。為了進一步刺激,納粹政權開始将目光轉向了一個更加危險的領域——軍備競賽。

希特勒上台後,窮得揭不開鍋的德國突然有錢了,是從哪裡來的錢?

這就引出了納粹籌錢的第二個"秘訣"——瘋狂制造戰争機器。

1936年希特勒公然撕毀《凡爾賽條約》,大舉擴充軍備。僅1937年至1939年,德國的軍事開支就翻了兩番,占國民生產毛額的比重也從8%飙升至23%。

如此瘋狂的軍備競賽,既創造了就業,拉動了工業,也為窮兵黩武埋下了禍根。而為了填補軍費的巨大窟窿,納粹又把主意打到了鄰國身上。

先是兼并奧地利,再是侵吞捷克,最後更是窮兇極惡發動了二戰。可以說,納粹經濟"繁榮"的背後,是以掠奪和戰争為代價的。

希特勒上台後,窮得揭不開鍋的德國突然有錢了,是從哪裡來的錢?

直到戰敗投降,納粹的經濟泡沫才最終被刺破。

資料顯示,戰争期間德國的通貨膨脹率高達500%,國民财富損失慘重。

更為沉痛的是,這場人間浩劫給世界留下了永遠的傷痕。

反思曆史,我們不禁要問:納粹經濟看似蒸蒸日上,但若要以千萬生命作為代價,還值得贊譽嗎?若要透支未來、把國家推向戰争深淵,這種"繁榮"還能長久嗎?

希特勒上台後,窮得揭不開鍋的德國突然有錢了,是從哪裡來的錢?

讀者朋友們,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納粹經濟的教訓警示我們,任何脫離實際的"速成法",任何建立在掠奪和侵略之上的"繁榮",都難逃昙花一現的結局。

反觀當下,和平發展、互利共赢才是人間正道。隻有躬身力行,在實幹中創造财富,在開放中實作互惠,人類社會才能迎來持久而普惠的繁榮。

對于納粹德國這段沉重的曆史,你有何感悟?如何以史為鑒,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思考,讓我們攜手捍衛和平,共創輝煌人生!

希特勒上台後,窮得揭不開鍋的德國突然有錢了,是從哪裡來的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