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平之戰前傳:為什麼是趙國?為什麼是長平?為什麼是趙括?

作者:旅行家克萊爾3C0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戰,将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中。當時秦國出動了驚人的六十萬大軍,而趙國也是全國總動員,投入了四十五萬精銳。雙方的兵力加在一起,超過了百萬人!這在當時的戰國時代,無疑是一次空前絕後的巨型決戰。

然而,這場決定中原版圖的關鍵之戰為何會發生在趙國和秦國之間?為什麼會選擇在長平這個地方展開?又為什麼最終被趙括這樣一個年輕将領所指揮?這些似乎都是些違反常理的安排,卻又有着深刻的曆史原因。今天我們就來一探這場偉大戰役發生的種種前因後果,還原當年那些關乎華夏命運的重大抉擇。這場決戰的來龍去脈,到底是如何演繹的?讓我們拭目以待......

長平之戰前傳:為什麼是趙國?為什麼是長平?為什麼是趙括?

一、趙國為何成為秦國最後的對手?

1.趙國初期的不利條件

趙國自晉國三分之後就一路磕絆。它繼承的不是晉國的精華版圖,而是貧瘠的北土。太行山阻隔南北,國力難以完整統一;太原與邯鄲兩都相隔遙遠,南北文化分裂嚴重。更有窮兇極惡的中山國,橫亘在趙國南北之間,遏止了兩地的交通與往來。

趙國處境之艱難,可謂是山重水複,疊至無路。時至戰國中期,諸侯割據混戰愈演愈烈,趙國的存亡危機日漸嚴峻。此時若再不努力自救,勢必将遭遇土崩瓦解的悲慘命運。

長平之戰前傳:為什麼是趙國?為什麼是長平?為什麼是趙括?

2.武靈王的改革突破瓶頸

正當趙國陷入窘境之時,武靈王勵精圖治,果斷推行"胡服騎射"的重大改革。他強令全國上下一體化,采納遊牧民族的服飾習俗,并成建了精銳騎兵隊伍。這不僅提升了趙軍的戰鬥力,更重要的是南北文化隔閡被徹底打破,國家實作了前所未有的統一與團結。

武靈王的改革事關重大,付出的代價是驚人的。從文化習俗到軍事體制,都經曆了徹底的洗禮。邯鄲與太原的文人騎士,不得不放棄固有的驕傲與成見,服從于胡服騎射的新規矩。改革之艱難可想而知。但正是這種逆水行舟的勇氣和魄力,才為趙國赢得了新生,也為後來戰勝秦軍奠定了基礎。

3.趙國與秦國的戰略角力

長平之戰前傳:為什麼是趙國?為什麼是長平?為什麼是趙括?

在掃清了國内的障礙後,武靈王又将目光投向了國外。他北征雲中九原,南攻中山,上下夾攻将趙國的疆土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更重要的是,趙國終于消除了與秦國交界的隐患,為日後的決戰做好了準備。

與此同時,秦國在嬴政和商鞅變法的推動下國力日漸強盛,對外擴張的腳步也在不斷加快。随着兩國實力的不斷增長,一場決戰的發生隻是個時間問題。在這場大戰之前,趙國無疑是秦國最後也是最大的對手。

二、長平之役的地理背景探秘

1.上黨郡的軍事重要性

長平之戰前傳:為什麼是趙國?為什麼是長平?為什麼是趙括?

長平之戰的戰場選擇在上黨郡,這裡素來是趙國的軍事重地。自古以來,這一地區就是趙國的軍事要塞和兵家根planted。上黨不僅瀕臨太行山脈,地形隘口有利于布防,更是連接配接趙國南北的咽喉要沖。一旦失守,趙國内陸就将分崩離析。

在武靈王時期,上黨郡就已成為趙國的軍事重鎮。此後,趙國在這裡屯兵駐防,兵力達數十萬之衆。上黨一帶不僅聚集了趙國的軍事力量,更彙集了趙國最優秀的軍事人才和智囊。長平之戰爆發在此,實屬必然。

2.太行山阻隔趙國疆域

太行山系穿插趙國版圖,将之一分為二。趙國南北不僅在文化風俗上存在巨大差異,就連地理環境也迥然不同。南趙平原遍布,交通便利;北趙則多山地丘陵,出行困難。這些天然的地理屏障,使得趙國在武力鎮壓和行政管理上面臨巨大阻礙。

長平之戰前傳:為什麼是趙國?為什麼是長平?為什麼是趙括?

太行山系的阻隔,幾乎将趙國南北割裂為兩個獨立的區域。若不是武靈王"胡服騎射"的徹底改革,趙國很可能就會就此分家。是以,打通太行山阻隔的交通線,就成為趙國的當務之急。上黨郡所處的位置正是貫穿太行山系的咽喉要道,掌控上黨就等于打通了趙國的命脈。這也是長平之戰發生在此的重要原因。

3.長平作為必争之地

除了上黨郡本身的軍事重要性,長平之戰在長平打響也有特殊的地緣政治考量。長平地處趙國與秦國的交界口,對于雙方來說都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地。尤其是對秦國來說,一旦占領長平,就可以直撲趙國心髒邯鄲而不遇阻力。

而對趙國來說,長平之戰的關鍵在于主動出擊,確定不讓秦軍近身。一旦長平失守,趙國将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由此可見,長平之役對于雙方都是非打不可的關鍵戰役。在這種嚴峻形勢下,誰都無法對簡單對戰場置之不理。長平正是一座燃爆雙方軍事決心的城池。

長平之戰前傳:為什麼是趙國?為什麼是長平?為什麼是趙括?

三、趙括崛起的家族淵源

1.馬服君趙奢的賢能

趙括能夠最終執掌長平決戰的大權,與其出身趙國名門、高門巨族有着密切關系。他的祖父趙奢乃是馬服君,一生勤勉善謀,在馬服軍中建立了赫赫戰功。當時趙國的軍旅制度實行軍國分離,馬服君掌管軍事大權,與文官行政系統并行不悖。

作為趙國武将世家的趙奢,他的治軍之道頗具獨到之處。除了訓練有素的馬服軍團,他更注重士氣的培養,倡導簡樸作風,摒棄驕奢淫逸。正是這種鐵血作風,才使趙軍士卒們無往而不勝。即便到了後期,趙奢親自征戰已漸漸力有不及,但憑借其深谙兵法、用人之道的睿智,依然撐起了整個軍隊的運轉。

長平之戰前傳:為什麼是趙國?為什麼是長平?為什麼是趙括?

2.父子倆軍政雙全的造詣

在趙奢的基礎上,其子趙勝更是将家傳兵事的謀略發揚光大。不僅武藝出衆,而且通曉經世緻用之道。這使他不僅在軍隊中小有聲望,更成為國家重臣。尤其在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改革之時,趙勝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趙勝打造的精銳騎兵隊伍是趙國軍事力量的中流砥柱,他親自統領這支重兵,使其成為馬服軍團的中堅力量。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軍旅之外,趙勝還有敏銳的政治嗅覺,做事沉着冷靜、機警謹慎,趙王對他也是贊賞有加。可以說,趙勝是當時能夠集軍政雙全于一身的不世奇才。

3.前有名師好友的蔭庇

長平之戰前傳:為什麼是趙國?為什麼是長平?為什麼是趙括?

除了家族世代相傳的軍事功勳,趙括個人也曾受到名師指點,受益良多。當年随武靈王改革軍隊之時,著名軍事家孫膑就是其師長之一。孫膑用兵精準狠辣,更注重軍事智慧的培養,其"圍魏救趙"的奇計更是令趙國一次圍而複生。正是在孫膑的薰陶下,趙括學到了不少兵家精髓。

另外,趙括與龍雀上将李牧也是年少時的摯友。兩人自小相識,在長平之戰之前就結下了不解之緣。李牧閱人無數,對趙括确是贊賞有加,也成為其後來擢升的重要助力。總的來說,家學淵源、師友良緣,這些優越的個人背景為趙括施展抱負創造了充足條件。

四、秦趙雙方的戰略部署

1.秦國步步緊逼的進攻陣勢

長平之戰前傳:為什麼是趙國?為什麼是長平?為什麼是趙括?

長平之戰爆發前,秦國早已布下了天羅地網。在秦昭王的親自統帥下,六十萬大軍分為五路,自四面八方壓境而來,進逼趙國疆土。秦軍以瞞天過海的氣勢,瘋狂掩殺邊境,趙國郡縣接連失守。

最為驚心動魄的,是秦軍更是直撲長平而來。秦軍先是攻克上黨郡,随後又占領了大梁等要沖。他們步步緊逼,鐵蹄直指長平。而後秦軍與趙軍在長平城外會師,雙方随時都有決戰的準備。就在這燃眉之際,秦昭王也督軍親自踏上了征程。

2.趙國臨陣疏散的作戰大意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趙國在臨陣之際顯現出來的疏散作風。盡管趙孝成王早有防患于未然之虞,也親自督陣上陣,但大軍的指揮權卻一直捉襟見肘。趙括與龍雀上将李牧一直存在較大分歧,使得作戰計劃東挨西撞、前仆後繼。

長平之戰前傳:為什麼是趙國?為什麼是長平?為什麼是趙括?

更為關鍵的是,就在決戰臨近之際,趙國内部更是動蕩重重。趙孝成王竟然遭到私生子趙铉謀反,險些被廢黜。這使得整個趙軍上下都陷入了極大的困擾,陣前陣後均一片混亂。如此軍心動搖,戰鬥力可謂幾近全無。

3.決戰時機的臨近與軍心動蕩

就在雙方你來我往、棋逢對手之際,秦軍也逐漸逼近了長平城。趙軍一度以為隻需死守長平便可,但秦昭王決不允許對手如此耽擱。他果斷下令進軍長平,企圖以更為猛烈的進攻徹底摧垮趙軍。

就在秦軍壓境逼視之時,趙國内部動蕩也達到了最高點。先是統帥趙括臨陣叛變,企圖以城池相奪而獨占上黨郡。更有部分軍閥倒戈相向、離間求去,險些釀成大軍潰散的局面。眼見大事将陷危局,趙括終于被迫親自掌控指揮權。正當雙方醞釀一決雌雄之際,長平決戰的号角也就此拉開了序幕。

長平之戰前傳:為什麼是趙國?為什麼是長平?為什麼是趙括?

五、趙括執掌指揮的關鍵決策

1.力排衆議獨攬大權

就在長平決戰的最後關頭,趙國内部出現了一場空前的動亂。先是統帥趙括突然臨陣叛變,企圖利用兵權奪取上黨郡的控制權。而他的對手龍雀将軍李牧則試圖借助内讧,将趙括遠離軍權。

雙方你來我往,劍拔弩張之際,更有部分military傭兵和一些地方軍閥投鼠忌器、另起爐竈。一度陷入三足鼎立、軍心漸散的危局。危難當頭之際,趙孝成王懷璧其罪、束手無策,隻能将大權全權交予趙括一人獨攬。

長平之戰前傳:為什麼是趙國?為什麼是長平?為什麼是趙括?

趙括臨危不懼,将手下死黨悉數拉攏,将叛徒一一鎮服。在孤注一擲之下,他終于奪取了絕對的軍事控制權。自此之後,趙括不僅成為趙國的"一府之尊",更成為了戰争的最高統帥。他摒除旁骛,獨攬大權,為長平大戰做了最後的準備工作。

2.力挽狂瀾果斷開戰

得到最高權力的趙括并未就此自滿,而是進一步鞏固了趙軍的戰鬥力。他克服了與重臣沖突,将作戰方略統一了口徑。更重要的是,他親自質素地檢閱軍備,鼓舞了軍心士氣。趙軍在趙括的帶領下,終于恢複了戰鬥力。

而與此同時,秦軍也步步緊逼,已攻至長平城下。秦昭王曾數次觐見,苦于趙軍不願決戰。但面對趙軍這一次的積極回應,他也果斷回絕了和議,選擇了開戰一途。

長平之戰前傳:為什麼是趙國?為什麼是長平?為什麼是趙括?

就在兩軍會師之際,趙括攜數萬趙軍猝然殺出,對着秦軍發起了進攻。三軍在長平大營對壘交鋒,鬥毆百餘個日夜,雙方傷亡慘重。趙括不得不最終下令撤軍,重新醞釀作戰政策。但這隻不過是長平大戰的開端序章,更殘酷的陣地戰也即将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