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等反制+加大扶持,中國新能源車應對美國關稅壁壘絕招。

作者:小沖聊科技

能源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各國競相角逐的新興戰略制高點。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較量中,中美兩國可謂針鋒相對,唇槍舌劍,孰強孰弱,暫時難分伯仲。

美國加征中國新能源汽車高額關稅

2023年4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以"保護國家利益"為由,突然宣布對進口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征收100%的懲罰性關稅,理由是中國政府對本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實施了"不公平補貼"。這一輿情炸彈在中美兩國引發了軒然大波。

對等反制+加大扶持,中國新能源車應對美國關稅壁壘絕招。

此舉無疑是在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極力遏制中國新能源汽車在美國市場的發展。即便事實上,目前中國品牌新能源車在美銷量幾乎為零,但美方如此針尖對麥芒之舉,不啻是草木皆兵防患于未然。

從表面上看,美國的關稅壁壘似乎合情合理。因為WTO确實允許成員國在發現存在"補貼行為"時,可對進口産品征收平衡關稅以維護本國産業利益。

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這隻是美國保護本土汽車業的一個借口而已。美汽車工業正處于蕭條期,而特斯拉等新能源車企的崛起,使其不得不采取行動。但直接限制國内市場顯然有悖于美國一貫宣揚的自由貿易原則,是以隻能拿中國的政府補貼說事了。

事實上,對于新興産業的補貼支援,所有國家都在這麼做,包括美國自己。特斯拉能有今天,美國聯邦和州政府的各種稅收優惠、電價減免、購置補貼等政策功不可沒。

更何況,美國對中國征稅額度之高,甚至超過了平衡關稅的合理水準,已然走入了反補貼措施和經貿戰的範疇。這種肆無忌憚的貿易保護行為,無疑将進一步加劇中美兩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緊張對峙。

對等反制+加大扶持,中國新能源車應對美國關稅壁壘絕招。

中國強硬反制 全方位更新應對

面對美國的強力打壓,中國政府當仁不讓,果斷作出了全方位的反制措施,展現了大國風範。

其一,任憑美國加稅關稅,中國仍将繼續通過多種形式支援新能源車企,鞏固産業競争力。補貼政策不但不會減弱,反而會加大力度。

其二,對于美國的關稅壁壘,中國将采取對等報複,視加稅品種及稅率而定,對等數額的美國進口産品加征同等關稅。這是最直接有力的反制手段。

其三,積極擴大新能源汽車的國際市場空間。除美國外,中國将在全球其他市場加大出擊力度。同時大力推進與沿線國家加強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領域的産業合作。

其四,進一步完善和強化新能源汽車全産業鍊,從關鍵材料、核心技術、零部件到整車制造,確定全鍊條自主可控,防範被軟肋被人利用。

其五,對于在華美企一旦違反相關法律,中方将依法立案調查并嚴懲不貸,絕不手軟。這是對美國的明确警告。

對等反制+加大扶持,中國新能源車應對美國關稅壁壘絕招。

其六,充分發揮中國市場體量優勢和産業叢集效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示範應用項目,為本土新能源車企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中國政府的這些反制措施,無一不展現了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維護公平貿易的堅定決心。它們不但直擊美國加征高額關稅的荒謬做法,更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對美政府的強硬回擊,展現出大國氣度。

産業鍊完備是王牌

中方的一個重要反制措施,就是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全産業鍊,確定全鍊條自主可控。這一點正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王牌所在。

長期以來,傳統汽車産業鍊被美德日韓等發達國家把持,中國企業處于被動地位。但在新能源車領域,中國抓住了機遇期,通過政策扶持和自主創新,全面布局上下遊産業鍊,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體系。

在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車核心環節,中國企業已占據全球領先地位。動力電池的續航裡程、安全性、一緻性等名額持續改善;電機和電控系統的內建化程度不斷提高;充電設施網絡也在加速鋪設。

對等反制+加大扶持,中國新能源車應對美國關稅壁壘絕招。

此外,中國在關鍵材料、核心零部件等基礎環節也取得突破。近年來,從钴锂等礦物資源到新型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中國企業的産業布局不斷深入。

目前,中國的新能源整車制造商已達300多家,擁有較為完備的零部件配套能力。從主機到電池、電機,再到車身、車架,國産化率越來越高。

産業鍊的完備性,為中國新能源車企赢得了發展先機,使它們在全球市場的競争力持續走高,在成本和成本效益上占據明顯優勢。正是這些優勢,也使其産品愈發搶手,得到了全球消費者的認可。

中國市場潛力巨大

除了完整的産業鍊條,中國龐大的内需市場也是新能源車發展的重要推手。這在美國對外加征高關稅時,無疑成為中國新能源車的最大恩惠。

按人口規模計算,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潛力是美國的4倍以上。2022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就超過670萬輛,居世界首位。在寬松的補貼政策和消費者對節能環保的重視推動下,這個市場還在持續高速增長。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還大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和充電樁建設,為新能源車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各大城市也紛紛出台扶持政策,比如免費停車、免購車名額等優惠措施。

從全國範圍看,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車保有量将超過2000萬輛。這麼龐大的市場需求,将極大促進本土新能源車企的發展壯大,使其在規模效應和技術進步方面獲得巨大紅利,進而進一步提升其國際競争力。

對等反制+加大扶持,中國新能源車應對美國關稅壁壘絕招。

國際市場擴張步伐加快

在對美強力反制的同時,中國新能源車企也在全球其他市場加大布局力度,尋求國際市場的進一步擴張。

除了歐美傳統市場,中國車企還把目光投向了東南亞、中東、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這些地區對新能源車的需求潛力巨大,基礎設施條件也正在逐漸完善,能為中國産品提供廣闊增長空間。

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方将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領域的産業合作,為本土車企赢得先機。通過建廠、技術轉讓等方式,幫助合作夥伴建立本地生産基地,打造全球化的供應鍊布局。

就在最近,中國多家主流新能源車企已經在東南亞、中東、拉美等地設立工廠和銷售網絡,産品銷往俄羅斯、印度、沙特、阿根廷等國。即便受到西方國家的打壓和制裁,它們在廣大新興市場仍然耀武揚威,發展前景十分光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