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趕考路上,衛士記住5個字,幹部要知誰為上,閱兵也須别開生面

作者:許曆史說

趕考路上,衛士記住5個字,幹部要知誰為上,閱兵也須别開生面。這是1949年中國共産黨七屆二中全會公報釋出後不久,毛澤東和中央率領中央機關與人民解放軍總部離開農村根據地西柏坡,向北平進發的情景。這一段激動人心的曆史性時刻,凝聚着中國共産黨人的堅定信念和卓越智慧。毛澤東将進京比作"趕考",意味着中國革命即将面臨一個全新的考驗。而在漫長曲折的"趕考"行程中,毛澤東和中央上司人在許多細節中展現了他們對人民的尊重與關懷。然而,在這條通往勝利的道路上,中國共産黨人又将遇到怎樣的挑戰?他們将如何應對?

趕考路上,衛士記住5個字,幹部要知誰為上,閱兵也須别開生面

離别忠言 革命大計方興

1949年3月23日,當中國共産黨七屆二中全會的公報在新華社釋出之時,大軍壓境的人民解放軍已經攻克了冀熱遼地區大部分城市,迫在眉睫的是奪取北平和天津的決戰。此時,毛澤東和中央書記處正率領中央機關與人民解放軍總部駐紮在石家莊以西的一處農村根據地——河北建平縣的西柏坡村。

雖然風卷殘雲,硝煙未盡,但大局已定。這一天,毛澤東和中央人員終于要離開這個曾經戰火紛飛的小村莊,前往北平了。臨行前,毛澤東對身邊的從業人員說:"我們進北平,可不是李自成進北京,他們進了北京就變了。我們共産黨人進北平,是要繼續革命,建設社會主義,直到實作共産主義。"

毛澤東顯然是在借古諷今。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在1644年曾一度攻占北京,但最終因驕奢淫逸而失去了最初的革命夙願。毛澤東深怕中國共産黨人在取得徹底勝利後也會重蹈李自成的覆轍,進而警醒大家,革命的道路還很漫長,決不能驕傲自滿。

就在毛澤東說這番話的同時,已在前線奮戰多時的周恩來也正好趕到西柏坡。二人相見,周恩來先是笑着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他的話中滿懷着對即将奪取全國政權的自信。

但毛澤東随即嚴肅地回應道:"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其言辭中透露出一種對革命前景高度重視和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态度,而非徒有其表。他的話語讓圍繞在身邊的從業人員無不受到極大鼓舞。

離别之際,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這番對話無疑是對黨和軍隊幹部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他們希望大家都能像趕考那樣兢兢業業、戒驕戒躁,永不驕傲自滿,時刻提高警惕,為即将到來的全新考驗作好充分準備。毛周兩位領袖的論交,正如一聲催馬趕路的号角,指引着中國共産黨人在勝利的道路上再接再厲,把革命進行到底。

趕考路上,衛士記住5個字,幹部要知誰為上,閱兵也須别開生面

民心為重 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3月23日上午10時許,由11輛敞篷吉普車和10輛大卡車組成的車隊,從西柏坡村緩緩啟程。這是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上司人率領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向北平進發的開始。

跟随車隊一起出發的,還有劉少奇、朱德、任弼時、林伯渠、陸定一、楊尚昆等著名将領。車隊朝着唐縣方向進發,沿途經過靈壽、曲陽等地。途中,毛澤東興緻很高,時而與同車的衛士人員閑聊,談古論今,不時引得大家哄然大笑。

按照原定計劃,當天的宿營地是冀中區黨委所在地保定市。但由于道路崎岖不平,加之部分車輛中途抛錨,導緻行進異常緩慢。到了下午,車隊才抵達唐縣境内。眼見無法趕在天黑前抵達保定,毛澤東臨時決定就近在唐縣一處村莊宿營。

最終被選中的,是唐縣城東北約2公裡處的一座叫淑闾村的古老村落。這個有着上千年曆史的北方村莊,曾幾度遭受戰火蹂躏,先後成為抗日根據地和日軍屠村的地。如今,這個飽經滄桑的村莊成為中國共産黨上司核心臨時歇腳的驿站。

當車隊抵達時,馬達的轟鳴聲引來不少村民駐足觀望。一位婦女帶着孩子,對着車隊指指點點。前鋒車上的衛士見狀,連聲呼喊:"看車!看車!注意安全!讓一讓,讓一讓!"汽車也不時鳴笛示意。

這位婦女不為所動,反而領着孩子朝車輛比劃着什麼。一名衛士見狀,不耐煩地朝她喊道:"趕快回家去,進你們家去!"

毛澤東看在眼裡,似有不滿。他對衛士說道:"不能這樣,會吓着她們的。"随即又對司機囑咐:"慢一點,開慢一點。"汽車從婦女和孩子身邊徐徐駛過,毛澤東還熱情地朝他們招手示意,雖然那位村婦并不認得車上的人是誰,但她也朝毛澤東揮手回應。

過後,毛主席對身邊的衛士們說:"我們無論如何不能傷害群衆,剛才那個婦女很可能被吓着,她沒見過這麼大的車隊,讓他們看看又有什麼要緊的。這些年,我們還不是靠這些老鄉,這些老根據地的人民養活的。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句話,'民心不可侮'。"

趕考路上,衛士記住5個字,幹部要知誰為上,閱兵也須别開生面

毛澤東之是以如此重視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是因為他們這一代人對舊社會官僚作風深惡痛絕。封建時期,大小官員出行,無不是鳴鑼開道、百姓回避。而共産黨人不正是要推翻舊制度,建立一個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新中國嗎?能舉起反抗的旗幟,靠的不正是這些貧苦百姓的支援嗎?是以,他們決不能傷害人民的利益,這句"民心不可侮"的古訓,必須銘記于心。

當晚,毛澤東就住進了本村抗日烈士李登魁家的老宅。據衛士回憶,那天晚上,毛主席一宿沒合眼,前半夜和村幹部們座談,後半夜趴在床闆上批閱檔案資料。第二天一大早,車隊就在朝陽的映照下繼續前進。這一路上,毛澤東用行動诠釋了共産黨人"一切為了人民"的宗旨,樹立了革命隊伍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展現了民心所系、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

北平解放持平和 舊物新涵顯主張

經過一周多的行軍,1949年4月初,毛澤東等中央上司人和機關終于抵達北平城下。這座曾經的舊京城,正待解放軍打開新的一頁。

4月7日清晨,東北野戰軍代總指揮耿飚給北平國民黨防禦司令部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無條件投降。守城的傅作義部很快表示願意和平移交城池。4月初,北平人們看到,城外湧入大量裝備精良的解放軍部隊,他們井然有序地在城外野地集結,準備進城。

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随後并未見到解放軍大規模集中閱兵的場面。毛澤東說過:"我們是來解放北平、服務人民的,不是來擾亂他們生活的。"果然,在接管城内的首日,北平城裡一切照常,街上車馬依舊,茶樓酒家生意興隆,戲園子也正常開放,百姓們的生活一點兒沒受影響。

第二天,北平解放區黨政軍最高上司劉伯承、聶榮臻、羅榮桓、耿飚、傅作義等人在涿縣張家灣一座小村莊召開了城防移交儀式。期間,解放軍檢閱方隊的一些小插曲曾讓新主政者頗感頭疼。

當時,方隊開始行進,隊伍整齊劃一,威武雄壯,引得觀禮群眾陣陣喝彩。但突然一名哨兵不分場合魯莽地打橫擋住方陣左翼的道路,導緻方陣右翼無法繼續前進。負責檢閱的解放軍進階将領多次用手揮示,哨兵紋絲不動,執意不讓方隊通行。最終,主持人不得不上前親自解圍,将哨兵勸離。

原來這名哨兵是臨時從一個民工營抽調來的,在接受任務時,上級隻叮囑過讓他一定不能讓任何人進入警戒區。隻是沒想到,他太過認真執行職務,竟連主人也不讓通行。這一小插曲引起了上司者的高度重視,讓他們意識到在即将接管北平的新形勢下,必須重塑軍紀、建立新秩序。

趕考路上,衛士記住5個字,幹部要知誰為上,閱兵也須别開生面

而對于那名平民出身的哨兵,毛主席不但沒有批評,反而還表揚了他:"遇到這種新的環境,他的警惕性和嚴肅性是對的,正是共産黨人應有的那種戒驕戒躁、謹小慎微的作風。"當即決定,對這名哨兵進行表彰,并在全軍部隊力行"聽黨指揮、遵守紀律"的教育。

4月24日,是北平解放後的第一個清明節。毛澤東視察涿縣時,得知很多商鋪戶因害怕打仗而提前閉店歇業,暫時外遷。他當即批示,要設法讓他們放心回來,還要照顧好他們和其他城鄉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

在毛主席的親自關懷下,商戶們很快放下了心中的顧慮,重新開張營業。與此同時,新政權還下令将從農村地區調來的綠化人員集中到北平頤和園内,并委派陶峙嶽等著名園林專家參與設計,要求加強園林的護理和保養,不但恢複頤和園的壯麗景觀,更要注重環境保護。

北平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國人民徹底擺脫了百年屈辱,真正走上了當家作主的道路。而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在革命和建設的道路上謙遜務實、注重細節的作風,讓新生的政權立刻就以人民至上的理念,對城鄉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種"舊物換新涵"的風格,讓即将走向複興的中國,展現出持久的生命力。

閱兵大典民主氣象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這個舉世矚目的喜慶日子,北平城内外一片歡騰景象。

早在9月24日,就有報紙刊載了這樣一則新聞:"中央人民政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将于國慶節在北平舉行盛大的閱兵式。"于是立即引起群眾廣泛關注。

大約在國慶前一周左右,天安門廣場就開始人員來往頻繁,到處可見勞工們正在加緊布置看台、搭建彩棚。前門大街上,各種彩旗和智語懸挂得到處都是,喜氣洋洋。就連街邊的小販們,也開始出售國旗、徽章、圍巾等慶祝用品。

9月30日,毛澤東就親自來到天安門視察閱兵準備工作。當他看到已建成的檢閱台時,當即指出台座過高、面積太小,要求重新修建,以確定能給所有觀禮嘉賓以舒适體驗。工程隊伍立刻将檢閱台重新擴建,大大增加了面積,外加裝飾華麗。

趕考路上,衛士記住5個字,幹部要知誰為上,閱兵也須别開生面

次日,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徐向前等将領,再次向毛主席請示複查各項準備情況。為確定萬無一失,他們統一了将領衣帽的式樣,全部改穿中山裝。毛澤東看後很滿意,當即囑咐:"要穿得整潔大方,但不要太過豪華"。

國慶當天一大早,北平城内外就雲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群衆。有很多是北平本地百姓,也不乏外地慕名而來的遊客。他們很早就占據了沿線的最佳觀賞位置,興高采烈地等待着閱兵的開始。

上午10時整,伴随着雷鳴般的禮炮齊鳴,閱兵開始了。首先是張湧華率領的27人空中飛行隊伍呼嘯而過,接着是以紅旗為引的 5萬多人的人民解放軍陸軍、民兵、公安等方隊,以及炮兵、坦克、騎兵等車輛分隊,在雄壯的陣容中緩緩通過天安門前廣場。

作為檢閱主官的彭德懷身着中山裝,騎着白馬通過長長的方隊。當他行經毛澤東等中央上司人的檢閱台時,受閱官兵整齊列隊,高唱"東方紅"、"解放軍是革命軍"等歌曲。平易近人的閱兵場景,給觀禮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就在這宏大場面的背後,方隊官兵們經曆了極為艱苦的備戰。為了確定閱兵準備工作萬無一失,從8月下旬到9月底,駐防北平的軍隊就一直處于緊張的訓練和準備狀态中。就連一名士兵被點名參加方隊後,竟激動得一宿沒睡好覺。而在國慶前夕,這個參加方隊的部隊還被臨時調往大同進行為期一個多月的嚴格訓練。傳回北平時,他們又立即投入到方陣訓練中去,并接受各個環節的反複練習。

雖然如此,整個閱兵活動從開場到結束,都是一氣呵成、秩序井然。毛澤東對這場閱兵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贊揚部隊官兵表現英勇威武外,他也特别提到:"這次閱兵,氣氛很好,秩序很好,沒有什麼特殊事故發生。"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彰顯了革命軍隊的威武之師,也展現了中華民族的雄偉氣概。

苦幹實幹鑄就偉業

1949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誕生不久,新中國面臨的困難可謂是重重疊疊。毛澤東這一代革命家顧不上喘口氣,就投身于建設國家的偉大事業中。

1950年初春,北平城内一處俗稱"香山"的地區,已經變成了一座集中營,關押着上萬名國民黨軍官和特務人員。那裡原本是一處溫泉勝地,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如今卻為看管這些人員而"借景"重用。

趕考路上,衛士記住5個字,幹部要知誰為上,閱兵也須别開生面

當時,香山集中營設在北京西北郊的香山環路四周,分外圍、中圍、内圍等三部分。中央政府一度安排劉青山等老将臨時負責此營的工作。毛澤東雖然日理萬機,但對于人民内部沖突問題,也是格外重視。

有一天,毛澤東親自視察香山集中營時,發現看守人員住宿條件相當簡陋。當時才剛剛脫離戰争歲月,物資供給極為匮乏,大家都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即便如此,這種連最基本生活設施都沒有的環境,對于那些曾經的國民黨軍官來說,毛澤東依然非常介懷。

毛主席當即責成從業人員:"要為他們加蓋一些住房,讓他們也有個像樣的生活環境。再說他們也是中國人,将來總有重新做人的一天。"他的慈悲和人性化管理,令人敬佩。

1950年10月,為奪取西北大片區域的控制權,毛澤東親自率領中央人民政府駐紮在西北重鎮延安。在那裡,地勢險峻、環境艱苦,物資供應也極為匮乏,但毛澤東對當地情況了如指掌。

有一次,他突然對身邊的從業人員說:"現在西北物資緊缺,連在延安的你們夥食都很簡陋。如果沒有軍隊在這樣的地方苦幹實幹,今天就不會有中華人民共和國。"

正是這種淬火的革命雄心,讓毛澤東當即決定走訪正在修整和訓練的部隊,以身作則,體察實際情況。一群紅軍老戰士随後組成随行人員,他們就這樣在貧瘠的黃土高原,步行數十裡路,最終來到一處駐軍的地方。

那是一個叫做沙家店的小村莊,駐紮着一支陸軍師的部隊。在那裡,毛澤東親眼目睹了部隊艱苦的訓練生活狀況。他們往往在黃土地上席地而睡,一日三餐皆由紅燒白蘿蔔和幹窩頭組成,甚至連水都極為缺乏。

部隊上司為了維持軍紀,确有過一些極端做法。比如有一次,一個連裡的幾名戰士私自從村民家裡掘土做飯,被當場發現。連長為了殺一儆百,竟在全連上百人面前,臨時指派幾名戰士将那幾個"偷掘者"野蠻毆打一頓。

這一幕觸目驚心,讓毛澤東看後深有感觸。他立即召集全連戰士進行及時的思想教育,強調官兵要重新樹立愛民、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

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下,中國人民解放軍鍛造出了"能吃苦、肯奮鬥"的英雄氣概。頂住了嚴寒酷暑、缺衣少食等艱難困苦,最終一步步奪取了陝甘甯青大部地區的解放。毛澤東在西北期間,更是身先士卒,同甘共苦,以身作則地堅守了革命軍人應有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