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日一字——徒

作者:東方奇門

徒【tú】,甲骨文的字形是一隻腳的前面有個大土塊,旁邊還有一些散落的土屑。金文的字形把土塊直接寫成了“土”字,并加上了意符“彳”。篆文把意符“彳”改成了“辵”,《說文解字》是以此

每日一字——徒

為正字。到漢隸才改成了現在的字形。

每日一字——徒

01說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辵部》

每日一字——徒

:步行也。從辵土聲。

段玉裁注:

每日一字——徒

,隷變作徒。

“徒”的本意是步行。引申為徒步、徒手。

02文 獻 選 讀

“《爾雅·釋訓》:徒禦不驚,輦者也。......暴虎,徒搏也,馮河,徒涉也。”

徒禦,是指禦馬;輦,是古時候徒步拉的車。徒搏、暴虎,是空手與虎搏鬥。徒涉、馮河,即徒步涉水過河。

“《詩經·小雅·黍苗》:我徒我禦。”

西周盛行車戰。禦,是禦馬駕車者。車上的兵稱“甲士”,車後跟着徒步而行的士卒叫“徒”。

“《周易·賁卦》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古時候隻有大夫才有資格坐車。普通的士“舍車而徒”,不是為了要秀他腳上的美甲,而是因為他的社會地位低下而不能坐車,隻能徒步而行。

“西漢·陸賈《新語·本行》:叚幹木徒步之士,脩道行德,魏文侯過其閭而軾之。”

段幹木是戰國時魏國的一名隐士。魏文侯求賢若渴,月夜登門想拜請段幹木,他越牆逃走,以表示不願為臣。魏文侯後來每次路過段幹木的家門口,都趴在車前的轼上以示恭敬。

“《尚書·舜典》:帝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

《周禮·地官司徒》:小司徒之職,掌建邦之教法。

《孟子·滕文公上》: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

古時候六卿之一的“司徒”,最早的就是商族的始祖“契[xiè]”。遠古時的人類還不懂得做人的道理,與野蠻的禽獸沒什麼兩樣。在開始進入文明社會之後,就設定了“司徒”這樣的官職。“司”就是主管,“徒”就是群眾。“司徒”不僅是管人口,更重要是管倫理的教育。

“《韓非子·詭使》:私學成群謂之師徒。東漢·王充《論衡·幸偶》:孔子門徒七十有餘。”

西周時隻有官學,到春秋時才開始有了私學。在打破了官府的壟斷之後,普通的“士”就不必都去做官了,而像孔子這樣從事教育工作的“士”就多了起來,教育的對象、教育的内容也都擴大了。這就開始有了師徒和門徒的概念。

“《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每個獨立的人都是不一樣的。是以你不能要求别人跟自己的想法一模一樣,否則就沒有人可以跟你親近了。

03成 語 典 故

家徒四壁

家中貧窮,一無所有,隻有四面的牆壁。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家居徒四壁立。”

徒勞無功

指白白付出勞動而沒有一點成效。

“《管子·形勢》:與不可,彊(強)不能,告不知,謂之勞而無功。”

與不可信賴的人交往,勉強讓能力不夠的人去做辦不到的事,與不明事理的人講道理,這些都叫作勞而無功。

“《莊子·天運》:古今非水陸與?周、魯非舟車與?今蘄(祈)行周於魯,是猶推舟於陸也,勞而無功,身必有殃。”

古今的不同,不就像水中和陸地一樣嗎?西周與現今魯國的不同,不就像船與車的不同一樣嗎?現在想要把西周的那套典章制度硬搬到魯國來施行,這就好比把船在陸地上推行一樣,不僅勞而無功,自身也必定遭殃。

馬齒徒長

古時候看馬的年齡有多大,是通過看馬的牙齒有多少。以此比喻自己虛度年華,無所成就。

“《春秋穀梁傳·僖公二年》: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

老大徒傷悲

到年紀老了才知道自己年輕時不努力,到老來一事無成,徒然悔恨悲傷。

“《樂府詩集·卷三十·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