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增至100% 專家:對中國車企基本沒影響

美國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增至100% 專家:對中國車企基本沒影響

遠光燈

2024-05-15 15:51釋出于北京騰訊汽車《遠光燈》欄目官方賬号

美國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增至100% 專家:對中國車企基本沒影響

騰訊汽車《遠光燈》 作者 林珂瑩

傳言已久的美國對華加征關稅政策終落地,其中電動車關稅由25%激增至100%。5月14日,白宮釋出聲明,宣布拜登政府将繼續保留其前任特朗普政府實施的關稅政策,并加征對其他中國商品的關稅。聲明稱,新措施将影響18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包括鋼鐵和鋁、半導體、電池、關鍵礦物、太陽能電池和起重機。

在汽車方面,除稅率增加最為顯著的電動車外,政策還宣布将锂離子電動汽車電池和其他電池部件的關稅從7.5%提高到25%,将用于制造太陽能電池闆的光伏電池從25%提高到50%。此外,拜登之前宣布提高一些鋼鐵和鋁産品關稅的步驟也将于今年生效。

“我覺得基本沒有影響。”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騰訊汽車《遠光燈》,雖然乍見之下,關稅提升幅度迅猛,但目前國内沒有任何一家車企把美國作為出口重點,此次關稅調整主要還是為了提振選舉民情,争取美國勞工的選票,對中國汽車行業的實際意義不大。

來自乘聯會的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新能源乘用車約為1.86萬輛,對中國車企而言,此番關稅調整更像是“雷聲大,雨點小”。

為何此時推出新關稅政策?

中國汽車進口向來是美國政壇中備受關注的議題。4月11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俄亥俄州民主黨資深參議員謝羅德·布朗緻信總統拜登,要求完全阻止中國電動汽車進入美國市場,認為中國制造的電動車已經對美國汽車工業構成“生存威脅”。4月17日,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參議院作證時也稱,美國需要采取早期行動、果斷行動,以保護剛剛起步的美國電動汽車行業免受進口的中國電動汽車的影響。

而随着美國大選的臨近,這一議題的讨論也作為各黨派争取民意的重點之一而愈發激烈。正在籌備大選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此前表示,拜登早在四年前就應該對中國電動車征收100%的關稅,并稱若自己當選,将對中國在墨西哥制造的汽車征收200%的關稅,以阻止中國公司在墨西哥生産汽車運往美國的規避關稅行為。

5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付炳鋒回應美國将加征關稅一事,表示美國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産能過剩和所謂國家安全擔憂進行誇大是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新能源産業是人類共同創造的、能給人類帶來共同的福祉,進入美國市場卻受到限制是非常不合理的。

政策釋出當晚,商務部新聞辦公室發文稱,“美方出于國内政治考慮,濫用301關稅複審程式,進一步提高部分對華産品加征的301關稅,将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是典型的政治操弄,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世貿組織早已裁決301關稅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美方非但不予以糾正,反而一意孤行,一錯再錯。”

同日,據環球時報報道,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會面期間,記者就此事向德國總理朔爾茨、瑞典首相克裡斯特松發起提問。克裡斯特松表示,他反對用懲罰性的關稅解決貿易争端,“就加征關稅一事,我們一緻認為這是個壞主意”。朔爾茨強調了中西方貿易的重要性,表示西方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有一半是由西方制造商自己生産的。

在2024北京國際車展期間,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就曾對騰訊汽車《遠光燈》表示,寶馬并不支援歐盟針對中國新能源汽車開展反補貼調查。

“我們支援自由貿易,希望降低而不是提高貿易壁壘。”齊普策進一步表示,“寶馬也在中國生産汽車,寶馬也是中國公司之一,也會從中國出口車輛到歐洲。全世界的活動包括降低碳排放、管理全球供應鍊,以及可持續性方面的工作都要采取合作的方式,誰都不能獨善其身,是以自由并且公平的貿易非常關鍵。”

中國車企仍對美國市場持觀望态度

“中國主流乘用車車企在美國賣的汽車并不是很多,當然可能會對一些想到美國去賣車的車企造成一點影響。但整體來說影響不大,因為很早以前,很多中國企業在美國那邊就已經很審慎了。”奧緯咨詢董事合夥人張君毅表示,此次加征關稅更多是美國的态度表示,是拜登政府在選舉前需要做的動作,但對中國汽車行業的影響并不大。

近年來,面對海外的廣闊市場和國内市場愈發激烈的競争态勢,出海已經成為越來越多車企未來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2023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超越日本成為世界最大汽車出口國。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量達到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

然而,在中國汽車出海加速的同時,銷往美國的汽車數量卻并未同步增長。來自海關總署的統計,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目的地中,前五名分别為俄羅斯、墨西哥、比利時、澳洲、英國。乘聯會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出口美國的乘用車總量為7.48萬輛,占總出口僅1.4%;新能源乘用車為1.86萬輛,占比僅0.4%。

崔東樹介紹道,中國向美國出口新能源車的數量一直較低,2022年約為28000台,2023年約為18600台,而今年到目前為止才3000台左右。

2022年,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出台後,中國汽車進入美國市場的壁壘進一步增厚。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李柯當時批評稱,《通脹削減法案》會提高美國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成本。對于比亞迪的出海計劃,她談及了墨西哥、智利和泰國等市場,但表示“美國市場不在我們目前的考慮範圍之内”。

乘聯會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新能源汽車僅有2217輛,均為由沃爾沃和吉利控股合資打造的極星。今年四月,極星CEO Thomas Ingenlath曾表示,随着地緣政治局勢加劇,極星希望在中國境外生産更多汽車,将其生産的電動車的40%銷往歐洲,30%銷往美國,剩餘30%銷往亞太地區,并有意提高在美國工廠的産量。

而更多的車企目前還對美國市場處于觀望狀态,僅有蔚來、奇瑞等極少數車企明确表示存在進軍美國的計劃。蔚來此前計劃在2025年把業務擴張至包含美國的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目标是2025年在美國銷售第一輛汽車,并已經将美國當地的候選廠址縮小至三個州。但在2023年11月,蔚來汽車美國CEO Ganesh Iyer表示,由于美國建廠成本太高,蔚來決定仍将在中國生産電動汽車并出口至美國。截至發稿,蔚來未對美國關稅調整一事作出回應。

2023年10月,據外媒MotorTrend報道,奇瑞汽車墨西哥執行副總裁布萊恩·吳表示奇瑞已經制定在美國開展業務的戰略,稱進入美國市場對奇瑞來說“非常重要”,産品計劃以新能源汽車為重點。關稅政策公布後,奇瑞向騰訊汽車《遠光燈》表示,奇瑞海外的主要市場仍在中東、南美。

崔東樹認為,奇瑞進入美國市場的計劃并不會因為關稅調整而受阻,因為進入一個全新市場初期仍以了解環境為主,銷售規模也不會太大。“進入市場哪可能會一下就爆發增長?進去都得先感受那個環境,然後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

而在美國關稅政策釋出同日,零跑國際也正式組建完成,該合資公司獨家擁有除大中華區以外開展零跑汽車市場制造以及出口、銷售業務的權益,Stellantis集團和零跑汽車分别持股51%、49%。

盡管釋出會并未提及零跑有進軍美國的計劃,但Stellantis集團全球CEO Carlos TAVARES稱,不同的國家海關有不同的關稅,一些區域可能存在泡沫,零跑國際要在泡沫中尋找機遇。“如果零跑國際不能直接出口的話,我們可以借助Stellantis集團的工廠進行生産和出口,去規避這些風險。”

而在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來看,未來區域政治存在不确定性,将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去全球化制造,可能是一個必然趨勢。

相較于此次美國對華加征關稅,張君毅表示,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是未來美國政府會如何應對墨西哥進口的産品,“這個影響會非常大,我們中國還在墨西哥那邊還有很多布局”。

乘聯會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向墨西哥市場出口41.51萬輛汽車,同比增長62%。今年3月,據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經濟發展秘書Roberto Arechederra透露,比亞迪已經會見該州官員和當地的中國供應商,考慮在當地建立一家電動汽車工廠。此次美國關稅政策釋出同日,比亞迪還在墨西哥釋出了其首款新能源皮卡,将面向全球市場出售,而美國正是全球最大的皮卡市場。

張君毅認為,面對不穩定的國外政策環境,車企出海方向目前仍以政策法規與國内較為相近的國家為主,并動态調整政策。“但無論如何,在任何國家都要按照當地的政策法規去調整産品,另外,還需要建立起中國産品的好口碑,好品質,以及不能單純價格戰。”

關稅政策釋出後,截至當地時間5月14日美股收盤,小鵬汽車漲2.35%,理想汽車跌2.22%,蔚來漲7.02%。張君毅解釋稱,蔚來股價上漲或與新品牌樂道釋出有關。

檢視原圖 880K

  • 美國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增至100% 專家:對中國車企基本沒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