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決不能讓中國先登月!”,嫦娥六号發射成功後,美國開始慌了!

作者:聰明的鳳梨e9

導語

“五,四,三,二,一,點火!”

大陸嫦娥6号探測器在《東方之子》号運載火箭的助推下成功升空,這标志着大陸的嫦娥探測任務正式展開,而嫦娥6号探測器也将進行一次月球之旅,對目标進行探測,而嫦娥6号探測器的任務就是探測艾特肯盆地的地質和地貌。

這将對以後人類的登月活動帶來極大的幫助。

嫦娥系列探測任務都在月球軌道及其周圍展開科學探測活動,目的就是為大陸的自主登月活動做科學準備,同時也為我們在月球上開展資源勘探、科學探索等有利。

當然美國對大陸的登月計劃表示擔憂,因為他們不希望大陸率先登月,縱然他們的登月行動不成功,但也不希望大陸登上月球,是以當嫦娥6号探測器發射成功後,他們的确有些慌亂。

“決不能讓中國先登月!”,嫦娥六号發射成功後,美國開始慌了!

一、嫦娥六号的發射。

大陸嫦娥六号探測器發射成功了,中國宇航員中心全體從業人員,以及全國人民都為中國航天業的發展喝彩,這标志着嫦娥六号探測器将進行一次月球之旅。

而嫦娥六号上搭載的探測器,任務就是探測艾特肯盆地的地質和地貌環境。

重點一: 美國對中國的登月計劃。

從大陸嫦娥3号在2013年成功登陸月球上,實作了人類探測器在近四十年後首次傳回月球的目标。

這使大陸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擁有着月球軟着陸探測技術的第三國家。

大陸也是繼蘇聯和美國之後在月球上留下銘牌的國家。

而此後,大陸又接連的發射了嫦娥4号和嫦娥5号,而嫦娥4号就更具前瞻性,成功登陸月球背面。

中國逐漸成為探月“熱辣洋芋”。

大陸又在航天領域中“重裝”。

在嫦娥4号的成功登陸後,由于月球面的立體地形,與地球上的地面無法直接進行通信,這也使得月球背面極其神秘,尚未被地球人徹底探索過。

是以大陸又提出登陸月球南極的目标,嫦娥5号的傳回樣本工程是嫦娥4号的續集,将進一步對月球進行準确的測量,對嫦娥5号傳回的樣本的位置和環境進行複核,進而為後續登陸月球計劃做準備。

隻有這樣,後續登月任務才能夠做好準備。

這也标志着大陸的嫦娥5号任務正式展開,嫦娥5号的任務就是在月球自主探測并采樣技術的基礎上,對目标進行探測,對月球表面的土壤進行采樣,并将采樣土壤帶回地球,等2020年嫦娥5号的傳回艙和嫦娥5号的着陸器最終成功返航後,将月球表面采集的土壤送到地面進行分析,這将對後續中國航天南極登陸任務起到極大裨益。

“決不能讓中國先登月!”,嫦娥六号發射成功後,美國開始慌了!

自1969年美國“阿波羅11号”成功登月以來,直至“阿波羅17号”登月行動結束,美國先後進行了六次載人月球登陸,其中“阿波羅11”和“阿波羅12”兩次任務都是在月球表面,進行流星的觀測,以及收集月球表面的土壤,這兩次任務并沒有實作月球探測。

從“阿波羅13”開始,就逐漸進行月球探測工作,然而“阿波羅13”由于宇航員在飛行途中,氧氣罐爆炸,導緻無法再進行探測,這次任務也被中斷。

“決不能讓中國先登月!”,嫦娥六号發射成功後,美國開始慌了!

在“阿波羅14”完成第三次登陸任務,對月球表面進行探測,于1971年成功傳回。

從此之後,大陸宇航員也沒有再進行登月行動。

并且在1972年“阿波羅17”完成了美國登月的最後一次活動,結束了美國在月球上的活動。

此後,如果有國家想要進行月球探測,那就必須經過“聯合國宇航員活動指導原則”。

也就是國家無法獨自進行探月任務,必須和其他國家聯合,才能夠确定一段時間内,世界上哪個國家可以進行月球探測活動。

“決不能讓中國先登月!”,嫦娥六号發射成功後,美國開始慌了!

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再次登上月球,在2019年,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2024年讓美國再次登上月球,這也聽起來有些懸,因為美國在“阿波羅”計劃結束之後,僅僅隻使用火星“探路者”等機器探測任務,對月球進行探測,并且對美國下一次再次登月,計劃對月球南極的水冰資源。

“決不能讓中國先登月!”,嫦娥六号發射成功後,美國開始慌了!

然而美國在2019年提出要再次進行登月的計劃,但是到了2020年,美國卻又提出計劃叫做“阿爾忒茲計劃”。

這還沒開始,美國又推出“月球計劃”。

這時美國的宇航員局局長布裡登斯廷說道,對大陸的嫦娥探月任務表示“感到高興”。

但是美國此時并不會參與到聯合國“月球采樣計劃”或者參與回收工作。

美國還提出了“阿爾忒茲憲章”,将美國和美國公司從2020年到2040年對月球的探索進行了聲明,并且這份檔案上還有很多國家的簽字,但是其中沒有中國。

而阿爾忒茲憲章将獨占月球資源,這意味着美國在嘗試獨占月球資源。

美國的此種方式也被聯合國普遍批評。

是以美國在嫦娥6号進行發射的當天,美國宇航局局長納爾遜說道:“我們很激動,中國能夠這樣,但是我們也決不能讓中國先登月。”

這也表示美國會和中國一同進行并肩作戰。

重點二: 大陸對嫦娥6号的期望。

此次嫦娥6号探測器的任務是對艾特肯盆地的地質和地貌進行探測。

而艾特肯盆地是一塊位于月球的大型撞擊盆地,其中有一片規模較大且絕對年輕的玄武岩,而在這裡還可以發現雨打岩石等,這也證明這是一片年輕的平原,也是月球表面一個重要的地質位置。

大陸的嫦娥6号探測器也将對這個地方的地質和地貌進行詳細的探測,這對于大陸以後的自主登月活動非常關鍵。

大陸有“搞不到的才叫寶”,從嫦娥1号到嫦娥6号,嫦娥探測器将對月球進行詳細的探測,這些探測器在回到地球之後,大陸的科學家将對月球上的土壤樣品進行研究,進而為大陸 以後的登月活動做好準備。

大陸的嫦娥6号探測器在2023年4月20日成功升空,将對艾特肯盆地進行探測,這将對大陸的登月活動做出巨大的貢獻。

“決不能讓中國先登月!”,嫦娥六号發射成功後,美國開始慌了!

二、為何美國如此巨大的壓力。

1969年美國“阿波羅11号”載人登月任務,在當時美國總統尼克松和蘇聯總理勃列日涅夫的聯合會談中,美國宣布暫停3号、4号、5号登月任務,并且向蘇聯發出邀請,邀請蘇聯宇航員到美國進行宇航員技術的交流。

1998年,美國成立了國家宇航局的長期目标,要在2020年将人類送上火星,并且2021年中期,美國國家宇航局将進行探測任務。

而火星一直都是“世界”上各國紛紛向往的地方,然而就是美國在太空探索方面,實力最強。

美國人一直在向着火星探索前進,但是由于資金所限,或者技術所限,美國“總是創新”。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表态美國将進行火星探索,而科技公司在太空探索方面,也紛紛深耕,這也進一步推動了太空技術的創新和進步。

“決不能讓中國先登月!”,嫦娥六号發射成功後,美國開始慌了!

但是就在2018年,特朗普總統為什麼會提出在2024年前讓美國重新登陸月球這個目标呢。

對于特朗普總統來說,是想要讓美國重新在太空領域獨領風騷,他是一個崇尚硬實力,美國是世界強國,是以也讓他感到“不爽”,是以特朗普就想讓美國重新登月。

而特朗普總統為了實作這個夢想,還向國會要求再投資到120億美元,對于特朗普總統來說,他是一個企業家。

“決不能讓中國先登月!”,嫦娥六号發射成功後,美國開始慌了!

2019年4月,特朗普總統在白宮會見了阿波羅宇航員,他強調将在2024年讓美國再次踏上月球,衆所周知,美國宇航局在“阿波羅”計劃結束之後,就是“卧薪嘗膽”,但是一直沒有繼續進行登月計劃,吸取了前幾次的教訓和經驗,但是美國也猶豫不決,至今還沒有迹象出來。

美國在航天領域中的步伐,大緻原地踏步。

就在2021年,大陸攜手“天問一号”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這标志着大陸已經打破了美國在火星上的“壟斷”。

“決不能讓中國先登月!”,嫦娥六号發射成功後,美國開始慌了!

三、嫦娥探測器對大陸的意義。

從2007年嫦娥1号的發射,到2023年嫦娥6号的發射,中國探月計劃已經進行了16年。

自從1958年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起,開啟了“太空之旅”。

2019年,大陸成功在月球背面實作軟着陸,這是繼美蘇之後,第三個國家登陸到月球表面。

2021年嫦娥5号傳回的月球土壤樣本先後在11月25日20時59分火星時間起,完成了月球上的采集任務,23日7時28分,在“天宮二号”和命名為“揚帆”的實驗箱的組合體上完成了月球樣本傳回艙的火星振福。

月球傳回艙在24日完成了對軌道飛行器的開鎖對接工作,24日經23号測繪通訊中繼器中繼切換完成示發。

在27日23時09分,月球傳回艙在軌道上順利與“天問一号”開展火星中繼通信。

這标志着中國完成了全人性曆史上首次成功的火星探測任務,這也标志着大陸距離完全自主探測火星的任務已經不遠了。

“決不能讓中國先登月!”,嫦娥六号發射成功後,美國開始慌了!

中國空間站還将會在2024年進行發射,這将成為大陸第一次“發射”和“組裝”的任務,将是大陸執行航天領域的又一重要的任務,而中國空間站是一個對外開放的平台,也是一個全人性共同的空間家園,國際太空站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已經無法繼續運作。

這就讓大陸成為未來空間探索的“主人”。

大陸空間站的建設,必将加快全人性探測和利用太空的腳步。

“決不能讓中國先登月!”,嫦娥六号發射成功後,美國開始慌了!

大陸在太空領域的持續發展,也在航天領域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促進全球太空領域的平衡和進步,也讓其他國家對太空領域的投入更多,進而提高全球太空領域的技術力量。

“決不能讓中國先登月!”,嫦娥六号發射成功後,美國開始慌了!

結語

中國嫦娥探測器的發射,是中國航天技術的巨大突破,為全球探索太空領域起到明燈的作用。

但是途中有阻,美國對中國“登月”計劃表示羨慕也阻擋中國“登月”的步伐,但這無法阻擋中國的發展。

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的步伐越來越迅猛,也成為

“決不能讓中國先登月!”,嫦娥六号發射成功後,美國開始慌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