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喜喪”不哭反笑,老人多少歲能夠稱作“喜喪”,有何标準呢?

作者:雄鷹文學館

當今社會,科技發展迅猛無比,醫療技術日新月異。我們欣喜地看到,80歲的年齡已然不再是高不可及,無論是在繁華都市還是靜谧鄉野,我們都可以輕易地發現那些白發蒼蒼的長壽老人。

然而,曾經被世人尊崇為榮光之巅的“喜喪”習俗,如今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卻逐漸降低。

“喜喪”不哭反笑,老人多少歲能夠稱作“喜喪”,有何标準呢?

年輕一代的生活觀念與古代截然不同。他們渴望把握青春時光,盡情揮灑汗水,追逐自己的理想事業,對于繁衍後代的觀念則越來越淡薄。

"兒孫滿堂"這一古老的教誨在他們眼中似乎失去了昔日的光輝。相反,随着醫學衛生事業的飛速發展,無疾而終已經成為了可能,人們不再将"無病"視為生命的最高境界。

諸多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這一源遠流長的傳統逐漸走向衰敗。然而,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喜喪"的起源。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原本甯靜祥和的村莊卻被一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打破了平靜。孩子們奔跑嬉戲,好奇地詢問着發生了什麼事情。

聽到動靜的村民們紛紛趕到現場,臉上洋溢着喜悅的笑容,你一言我一語,熱鬧非凡。

原來,賴老人家已經年過八旬,安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他一生無病無災,享受到了天倫之樂,兒孫環繞膝下,這無疑是上天的恩賜。

“喜喪”不哭反笑,老人多少歲能夠稱作“喜喪”,有何标準呢?

"為什麼這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難道不應該悲傷哀悼嗎?"孩子們滿臉疑惑。

當天午後,賴家門前的街坊鄰居們将會明白其中的道理。正如古訓所說:"喜喪者,壽高八旬、兒孫滿堂、自然離世。"賴老人一生的經曆确實堪稱幸運,理應為他舉行一場盛大的歡送儀式。

賴老祖真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他活到了86歲的高齡,在那個醫療條件落後的時代,這是非常難得的。而且,他不僅長壽,還有兩個兒子和孫子,家庭興旺,晚年還能與重重重孫共享天倫之樂,可謂是四世同堂、人生圓滿的景象。

最為珍貴的是,他一生無病無災,就這樣安然離世。

“喜喪”不哭反笑,老人多少歲能夠稱作“喜喪”,有何标準呢?

回顧這位老人的青春年華,盡管當時家境并不富裕,但也算得上是平平淡淡。然而好景不長,在他的人生步入三十而立之際,竟然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家中财物盡數散盡,瞬間變得一貧困如洗。艱難萬分之下,他獨自一人千裡迢迢趕赴繁華都市以謀求生機。

憑借卓越出衆的勤奮刻苦與百折不撓的堅定毅力,他從街頭巷尾的小攤販逐漸成長為技藝超群的鐵匠。依靠精湛的手藝和負責敬業的工作态度,賴老祖逐漸積累起了一定的财富,進而得以重新站穩腳跟。

然而,他的人生道路并非總是一帆風順。在他年逾四十之時,愛妻因分娩困難不幸離世,賴老祖悲痛欲絕,幾近崩潰邊緣。而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戰争年代,他的兒子也在青春年華中遭遇不測,使他心碎不已。

然而,他從未放棄對未來的期望,咬緊牙關堅強地活着,最終在子孫後代的關愛照料下,度過了晚年時光。可以說,賴老祖之是以能夠走到今天,完全依賴于他那頑強不屈的堅韌意志。

“喜喪”不哭反笑,老人多少歲能夠稱作“喜喪”,有何标準呢?

正因為經曆了如此艱辛的一生,賴老祖親身目睹了祖國那段艱苦卓絕的發展曆程。在那幾年的饑荒歲月裡,他親眼看見一個個鄉親被餓死,那令人震撼的慘象讓他永生難忘。

他還見證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種種暴行,家鄉的家園被焚毀,幸存下來的鄉親們流離失所,生活困頓不堪。同時,他也感受到了那些年軍民奮勇抵抗、誓死保衛家園的不屈精神。雖然如今國家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準穩步提高,但那段艱難歲月的陰影仍然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

這位年事已高的賴老祖走完了他漫長的一生,享年86歲,可謂是曆經滄桑,看透人間冷暖。他早已做好了迎接死亡的準備,坦然面對這一自然法則。

是以,賴氏家族按照古老的“喜喪”習俗,開始精心籌備盛大的送别儀式。首先,是那震耳欲聾、響徹雲霄的爆竹聲,回蕩在整個村莊。頓時,孩童們被這驚天動地的響聲吸引住,紛紛好奇地跑過來打聽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喜喪”不哭反笑,老人多少歲能夠稱作“喜喪”,有何标準呢?

古往今來,鞭炮便是在歡樂之際廣為流傳且深受歡迎的活動之中的必備元素,這當然也是賴家人深思熟慮後的決定。其中的寓意在于吸引衆人的目光,使得全村的居民都能夠關注到這場盛大的慶祝活動。畢竟,對于賴老先生這樣一位享年86歲,生活道路一帆風順,子孫滿堂的長者而言,無疑是上天給予的莫大恩惠。

是以,我們有理由用熱烈的喜慶氣氛來迎接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刻。

緊接着,賴家的全體成員齊心協力,忙碌于布置莊重而充滿喜悅的場景:懸挂起色彩斑斓的彩旗和彩燈,營造出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制作出鑼鼓、鞭炮等各種喜慶節日所需的道具;擺放上象征吉祥如意的植物以及裝飾品……每一個環節都細緻入微,一絲不苟。同時,村裡的親朋好友們也紛紛攜帶象征吉祥的禮品前來祝賀。

所有這些喜慶而莊重的儀式籌備工作,無不展現了鄉村人民對古老傳統的尊重,更是對賴老祖這位幸運之人的一生緻以崇高的敬意。

“喜喪”不哭反笑,老人多少歲能夠稱作“喜喪”,有何标準呢?

當天色漸漸暗下來之時,賴家的宅院内車水馬龍,賓客絡繹不絕。遠道而來的親朋好友們帶着對賴老祖的深深懷念與美好祝願,彙聚于此。整個場面熱鬧非凡,令人矚目。

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些鮮豔奪目的彩燈和彩旗。賴家的親人将整個宅院内外都裝點得煥然一新,處處張燈結彩,洋溢着喜氣洋洋的氛圍。而在正中央最為顯著的位置,賴老祖的遺像被供奉着,周圍則擺放着豐富的祭品和鮮花,營造出莊嚴肅穆卻又不失喜慶的氛圍。

鄰家的孩子們歡欣鼓舞,他們手中拿着由彩紙精心剪裁而成的小紙鶴、風車等象征吉祥的物品,在人群中互相傳遞分享,歡笑聲此起彼伏。而壯年人們則手捧香燭,緩步前行,恭敬地在遺像前點燃三支高香,以此表達對老人家的無盡思念之情。

就在此刻,一陣震耳欲聾的鑼鼓聲響起,在場的賓客們紛紛轉頭觀望。隻見賴家的晚輩們敲擊着鑼鼓,引領着衆人整裝待發,準備踏上送别的儀式現場。此時,早已集結完畢的人群開始緩緩前進,伴随着鑼鼓的節奏,一路上鞭炮聲不斷,熱鬧非凡。

“喜喪”不哭反笑,老人多少歲能夠稱作“喜喪”,有何标準呢?

當我們抵達目的地時,成千上萬的人群整齊劃一地站立着,他們在主持人的引導下肅然起敬,沉靜默哀片刻。随後,正是那莊嚴肅穆且緊張期待的正式喪葬送别儀式環節。主人家的成員懷抱香燭、鮮花等供品,滿懷敬意地向前邁進,向賴老祖進行最後的祭奠儀式。

盡管整個過程充滿了莊嚴與沉重,然而其中卻又蘊含着一種難以言喻的喜悅氣氛。畢竟,這位慈祥的老人已經圓滿地走過了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他的離去無疑值得所有親朋好友獻上最真摯的祝福以及熱烈的歡送。

在衆人的合十祈福聲中,賴老祖的靈柩緩緩升空,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漸行漸遠。目睹賴老祖的遺容,每個人仿佛都能感受到他在臨終之際的那份甯靜與安詳,不禁也會心地露出微笑。

确實如此,對于這位享年86歲的長者而言,離世确實是人生最後的一次完美謝幕,我們不應為此感到悲傷,反而應該為他的離去感到欣喜。

“喜喪”不哭反笑,老人多少歲能夠稱作“喜喪”,有何标準呢?

于是,這場莊重而感人至深的送别儀式便在一片祥和的氣氛中落下帷幕。人們依依不舍地告别,撫平心中的悲痛,同時也深深地被賴老祖一生的堅毅、頑強不屈的精神所感動和啟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