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鬧大了!男子電商平台買紅黴素3.6元!線下藥店賣39!評論炸了

作者:大大羅說事

已開啟全網維權,搬運抄襲舉報

在這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很多人養成了通過網購采購日常用品的習慣。

鬧大了!男子電商平台買紅黴素3.6元!線下藥店賣39!評論炸了

相比傳統實體店,網購價格更加透明,種類也更加豐富。然而,就在最近,一名男子的經曆引發了公衆對于藥品價格的廣泛關注和讨論。

事情是這樣的,這名男子在某電商平台上購買了一支價值3.6元的紅黴素軟膏。而當他前往附近藥店想再買一支時,竟被告知售價為39元!

鬧大了!男子電商平台買紅黴素3.6元!線下藥店賣39!評論炸了

也就是說,同一種藥品,線上和線下的價格相差了接近10倍之多。于是,這名男子憤憤不平地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投訴,并在網上發帖吐槽。

很快,這件事在網上引起了熱烈讨論。有網友認為,藥店的這種瘋狂"敲竹杠"定價已經嚴重違背了良心,是在赤裸裸地傷害消費者利益。

鬧大了!男子電商平台買紅黴素3.6元!線下藥店賣39!評論炸了

但也有網友為藥店說話,表示定價權在于商家,如果覺得太貴就可以選擇不買。還有網友分析道,線下藥店能夠提供即時服務,從這個角度看,略高一些的價格也在情理之中。

無論哪種觀點,這件事無疑揭開了一個潛藏已久的話題:為什麼同一種藥品,在不同銷售管道的價格會相差這麼多?背後又隐藏着怎樣的秘密?

鬧大了!男子電商平台買紅黴素3.6元!線下藥店賣39!評論炸了

事實上,從藥品生産到最終售賣給消費者,中間經曆了一個複雜的流通環節。

生産廠家首先會把藥品批發給各級藥品經營企業,然後這些藥品經營商再将藥品分銷給零售終端,比如藥房、醫院門診等。每一級的流通環節,都會有一定的加價空間。

鬧大了!男子電商平台買紅黴素3.6元!線下藥店賣39!評論炸了

以大陸最常見的"兩級分銷模式"為例,藥品從生産企業流向配送商,再從配送商流向終端零售藥店,每一級的加價幅度約在15%-20%左右。

有業内人士分析,每支紅黴素軟膏生産企業的出廠價可能隻有1元左右,當通過兩級分銷體系流向終端藥店時,到手價格就已經是3元多了。

鬧大了!男子電商平台買紅黴素3.6元!線下藥店賣39!評論炸了

而藥店作為最終零售端,還要承擔門店租金、員工工資等營運成本,是以往往會在進價的基礎上再适當加價一些。

一般來說,藥店的加價幅度在40%左右。也就是說,進價3元多的藥品,在藥店的銷售價很可能就在5元上下。

鬧大了!男子電商平台買紅黴素3.6元!線下藥店賣39!評論炸了

可見,3.6元的網購價格和39元的線下藥店價格,其實都是合理可解釋的。不過,網購平台能直接從生産廠家拿貨,中間減少了分銷環節,是以價格才會如此低廉。

當然,實際情況可能會比這更複雜。監管缺位、分銷商哄擡藥價、生産企業和銷售終端互相勾結等現象,都可能會對藥品價格構成扭曲和影響。

鬧大了!男子電商平台買紅黴素3.6元!線下藥店賣39!評論炸了

有報告顯示,在部分地區,原本同一種藥品在不同銷售管道的價格差異,高居5倍以上。

盡管如此,藥品作為一種民生商品,價格問題始終是一個敏感話題。為了維護公衆利益,藥品定價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規。

鬧大了!男子電商平台買紅黴素3.6元!線下藥店賣39!評論炸了

比如對于醫保目錄内的藥品,各省市醫保部門會根據藥品分類等因素制定統一的支付标準,藥店不得任意加價。

此外,很多藥品專家也呼籲加強行業監管,規範藥品流通秩序,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鬧大了!男子電商平台買紅黴素3.6元!線下藥店賣39!評論炸了

他們建議,生産企業應公開透明地制定出廠價格,各級分銷環節的加價幅度也要接受必要的監督和限制。

隻有讓整個藥品營銷鍊條的運作透明化、陽光化,消費者權益才能得到切實保障。

鬧大了!男子電商平台買紅黴素3.6元!線下藥店賣39!評論炸了

毫無疑問,提高公衆對藥品價格機制的認知,提高藥品營銷鍊條的透明度,都是需要有關部門、企業和公衆一起努力的。

無論是網絡管道還是實體店管道,消費者都應該能夠公平地獲得所需藥品。讓藥品回歸最初的本質——一種保障民生健康的平價商品,才是大家最樸實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