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裕親王福全:順治欽定的第一親王,卻被康熙剝奪所有權力

作者:曆史雲霧

康熙二十七年八月,裕親王福全率兵西征準噶爾丹,在内蒙古的烏蘭布通展開激戰,經過一連七日的炮火互轟後,準噶爾軍彈盡糧絕,福全随即下令八旗騎兵沖鋒陷陣,将敵軍殺的丢盔棄甲,由此取得了烏蘭布通戰的大捷。然而,就在福全班師回朝之際,康熙卻突然召開議政會,罷免了他的所有權力。作為至親手足,康熙為何要對皇兄趕盡殺絕,這其中暗藏何種隐情?

裕親王福全:順治欽定的第一親王,卻被康熙剝奪所有權力

裕親王福全

願做賢王,忠心輔政

順治十六年八月,順治專程來到孝莊太後寝宮,向同年僅7歲的福全和6歲的玄烨問政,當順治詢問兄弟二人有何遠大抱負時,福全回複道:願做賢王。相比之下,年幼的玄烨反而盡顯王者風範,隻見他铿锵有力的應答道:兒臣願效仿皇阿瑪。

裕憲親王福全,世祖第二子。幼時,世祖問志,對:願為賢王!玄烨則對:待長而效法皇父。《清世祖實錄》

誰能想到父子當年的這番對話,竟成為順治擇立繼承人的最終依據。就在順治駕崩後的第二日,索尼公布了一份先帝遺诏,遺诏中特命玄烨繼承大統,是為康熙帝。

裕親王福全:順治欽定的第一親王,卻被康熙剝奪所有權力

少年康熙

康熙即位之初,由于尚且年幼,皇權深受掣肘,待到其十四歲親政時,立即賜封皇兄福全為裕親王,并加封議政王政務,這不僅是履行順治帝的遺命,更是想借助福全借力打力,來對抗兩黃旗權臣鳌拜。

福全也确實沒有辜負康熙的殷切希望,在鏟除鳌拜的整個過程中,正是有賴于他與索額圖的親密配合,才有驚無險地擒拿鳌拜,完成了親政以後的第一場權力鬥争。

在此之後,康熙掙脫了權臣的束縛,得以大展宏圖,這位千古一帝先後完成平三藩、統台灣的偉大曆史創舉,而在這傲人的功績背後,都離不開皇兄福全的傾力襄助。可以說,正是由于福全相伴左右,康熙才得以毫無顧忌地施展抱負。

尤其是在統一台灣的程序中,有不少朝臣以勞師遠征為由,力阻康熙派兵出征,可福全卻堅定的站在皇權一邊,竭力擁護水師東進,力主将台灣收複到清政府的管轄之下。

裕親王福全:順治欽定的第一親王,卻被康熙剝奪所有權力

在殲滅鄭氏政權的過程中,福全一直作為議政王輔佐康熙制定宏觀戰略,何時應與敵軍激戰、何時應從側翼包抄,都由兄弟二人居中排程。而在深入敵軍腹心之時,福全又極力主張放權,好讓施琅的福建水師能夠擺脫中央掣肘,毫無顧忌地放大戰術,最終勢如破竹的攻占澎湖,收複台灣。可以說,台灣的最終收複,與福全的忠心輔佐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系。

西征蒙古,功高蓋主

1688年,準噶爾丹所在的草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特大幹旱,為了擷取生存所需的物質資源,他們與沙俄結為聯盟,率軍突襲喀爾喀,并以閃電般的速度,挺進内蒙古的烏蘭布通地區,邁出了烽火付邊畿的第一步。

此時的準噶爾丹列兵烏蘭布通,距離京師僅剩700裡的交通距離,對于清廷而言已經是肘腋之患。是以,清廷當即調集大軍征伐噶爾丹,康熙帝特命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将軍,聯合皇長子胤率一路大軍出古北口,迎戰來勢兇猛的準噶爾軍。

裕親王福全:順治欽定的第一親王,卻被康熙剝奪所有權力

噶爾丹的駱駝火炮軍隊

鑒于清軍人多勢衆和武器精良,噶爾丹特别注意沿着有利地形行軍紮營。其先在烏蘭布通勘測地勢,于 “山林深塹之中,奇險結營”,其後又運用從歐洲學來的駝城戰術,将後方運來的一萬隻駱駝,綁縛在河道旁的樹林中,并在其上方鋪蓋毛毯,如此形成了一段天然的保護屏障。

福全敏銳地察覺到了噶爾丹的軍事佯裝,随即将軍隊拆分為兩部,一部操作紅衣大炮猛轟駝城,另一部則從左翼山腰突入,直沖準噶爾軍的腹心之地,一時間厮殺驟起,兵亂湧溢。

此時的噶爾丹完全沒有想到清軍如此兵貴神速,還沒來得及集合軍隊,就已經被打的四散而逃,退居到高險之處。

裕親王福全:順治欽定的第一親王,卻被康熙剝奪所有權力

烏蘭布通之戰

為了避免全軍覆沒的厄運,噶爾丹想出一招緩兵之計,派出使臣前往清營求和。對此,康熙曾提醒福全,噶爾丹詭計多端,讓他始終保持鎮靜,一定要確定噶爾丹處在清軍的包圍圈中。可清軍此時經過接連數月的征戰,糧草已早已供不應求,福全擔心過度追擊會引起噶爾丹殊死一搏,是以就準允了對方的請和,下令班師回京。

福全自以為得勝而歸,會得到康熙的褒獎封賞,誰成想剛一踏入京師地界,康熙就對他和胤禔展開盤問,為何擅自撤兵?為了推卸責任,胤禔便将過錯全部轉移到統帥福全身上,是以出現了截然相反的兩份供詞。

裕親王乃汝伯父,倘汝供與王有異同,必置汝于法。《清聖祖實錄》

康熙為了逼迫福全認罪,在此展現了極為高超的帝王心術:裕親王福全是你胤禔的親伯父,倘若你的供詞與他略有不同,那便是犯了不忠不孝之罪,必定将你即刻正法。康熙此言明面是在苛責胤禔,實則是将福全逼到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倘若承認撤兵有罪,那免不了要受到降職奪爵的懲處,但如果推翻胤禔的供詞,便會讓康熙背上殘害親子的千古罵名。

裕親王福全:順治欽定的第一親王,卻被康熙剝奪所有權力

大阿哥胤禔影視形象

本着兩權相害取其輕的原則,福全隻好獨自承擔了撤兵之罪,可身為仁君的康熙非但沒有予以寬恕,反而還得寸進尺,除了撤出佐領以外,還剝奪了他一切議政權力。據清史稿記載:

罷議政,撤三佐領,罰俸三年。《清史稿》

自此以後,康熙朝的第一議政王徹底退出權力中心,但福全并沒有就此沉寂,而是參與到了九子奪嫡當中,積極襄助八阿哥胤禩謀奪儲位。

韬光養晦,暗助奪嫡

既然已将福全移出權力中心,那麼康熙就勢必要在宗室内培養人才,否則漢臣就會占據主體。是以,康熙不僅讓太子胤礽處理國事,還讓其餘阿哥也一并參與其中。

八阿哥胤禩由于能力出衆、辦事得力而頗具賢名,但由于其出身卑賤,母親是辛者庫包衣,是以在皇子中的地位最為低下,難以被立為儲君。然而,福全卻對這位侄子格外欣賞,在胤禩尚無任何爵位加持的情況下,就推選他署理廣善庫(金融機構)。

裕親王福全:順治欽定的第一親王,卻被康熙剝奪所有權力

八阿哥胤禩

胤禩也沒有辜負福全的殷切希望,在料理廣善庫期間,将官貸利息打理的井井有條,部務皆所優為。

眼見胤禩在朝中的威望與日俱增,福全認為時機已然成熟,竟不顧大清已有太子的事實,竭力在康熙面前保舉胤禩,據《清聖祖實錄》記載:

八阿哥心性好,不務矜誇,聰明能幹,品行端正,宜為儲君。《清聖祖實錄》

立儲之事,事關國本,先不談福全已經遠離了政治中心,即便他還處于議政王的位置上,那也不能對立儲妄加染指。更何況康熙早已三令五申,嚴禁宗室王公私下交結,謀奪儲位。

裕親王福全:順治欽定的第一親王,卻被康熙剝奪所有權力

康熙晚年深受奪儲折磨

如此莠言亂政,康熙自然要加以嚴懲,但在保舉胤禩失敗後,福全的身體每況愈下,不久後就撒手人寰了。此時的康熙正在塞外巡幸,當聽到皇兄去世的消息後,他馬不停蹄的趕回京城,并下令所有皇子送葬出殡,葬禮上,康熙親自為福全扶棺痛哭,幾度暈死過去。

朕幼年喪父,唯汝一兄,而今汝去,朕失一手足矣。《清聖祖實錄》

不僅如此,為了彰顯兄友弟恭的深厚情誼,康熙還特命福全的兒子不用按照降級襲爵的規矩,直接繼承裕親王爵位。而在谥号的拟定上,專門用到了憲這個字,封建體系中,“聖善周達”為憲,也比較符合福全的一生。問題來了,康熙在福全生前咄咄逼人,極力打壓,死後又為何對其百般褒獎,一言以蔽之,都是為了塑造仁君的形象罷了。

結論:

作為順治欽定的第一議政王,福全一直忠心耿耿地輔政理國,在擒鳌拜、平三藩、統台灣等重大事件中,皆立下了不世之功,不僅幫助康熙穩固了皇位,還保全了大清王朝的疆域統一。可就是如此一位赤膽忠心的賢明之王,也逃脫不了皇權的猜忌防備,在功高蓋主的威脅下,康熙縱有千古仁君之稱,也難免不會由仁轉暴,對皇權的一切挑戰者痛下狠手。可以說,福全康熙兩兄弟的關系變化,是君臣關系走到極緻的必然結果。

本文資料來源:《清聖祖實錄》《清世祖實錄》《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