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凱之死的心酸

作者:冷眼春秋
宋凱之死的心酸

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宋凱之死”讓人頭皮發麻,并心生絕望,讀書究竟還有沒有用?讀好書的出路又在何方?

一邊是一窩蜂似的考公考編熱,持續發酵,高溫不下;一邊是科研學術的霸淩、黑幕層出不窮,學術環境惡化,所有這些,叫這些高學曆人群何去何從?

身為南京林業副教授的宋凱,兢兢業業,卻依然通不過學校的首聘期考核,缺少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被學校認定不合格,降級降薪處理,并退還部分安家費和購房補貼。

如果宋凱真是一個華而不實,徒有外表的學術混子也就罷了,可事實上,真的不是呀!

宋凱之死的心酸

宋凱生于1986年7月,2010.9-2013.6,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所學生,畢業後在CSC資助下出國留學,加拿大UBC博士、博士後。2019年4月作為高層次人才引進到南京林業大學生物與環境學院,任工程系講師。

宋凱之死的心酸

這樣的履曆,完美無可挑剔,尤其還曾被作為人才引進,實在太過優秀。而僅僅過了4年,卻被就職的南京林大認定為考核不合格,不僅退錢還降職,給人的感覺就是:

“小樣,你進了我這籠子,看你還能飛哪?不乖乖受我拿捏!”

這前恭後踞的态度,這一副小人嘴臉,擱誰身上,都受不了呀!

作為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碩士生,作為加拿大的UBC博士、博後,無疑,宋凱是奔着科研學術去的,然而,4年的科研卻又是什麼樣的結果呢?撒手人寰!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紙考核,又是怎樣的一個人血饅頭呢?

考核不合格,成為壓垮宋凱的最後一根稻草,讓38歲,正當壯年的年輕博士魂歸離恨,更讓人淚目的是,留下2歲嗷嗷待哺的嬰兒,這,人間慘劇!

宋凱之死的心酸

我們一方面指責名校培養了那麼多的優秀學子,尤其理工科學子,卻不去搞科研,轉而考公考編,走選調生路子,去從政,投身于仕途,然而,那些選擇了科研之路的優秀學子卻過得如此凄慘,以至于連命都丢掉了,這是多麼大的諷刺和強烈的對比呀!

浩浩蕩蕩,潮流向前,每個人都在尋找最适合的位置,尋找最适合自己的路,請不要對他人苛責,每個人看到的世界和經曆不同,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評價他人。

但是,考核這玩意,掌握在他人手中,規則是得利者制訂的,别人怎麼劃線,怎麼訂定條條框框,實在管不着。有些決策者,講些天地良心,講些合乎實情,考核名額還算勉強接受;有些決策者,以人設線,以人定标準,八成考核就是專為某些人劃定的,這樣的事,随處可見,何必較真!偏偏讀書走來,33歲才入職的宋凱就較了真,白白送了性命,真是不值當!

宋凱之死的心酸

38歲的宋凱正是幹事創業的大好年華,懷抱着學術的赤誠,想要做出些成績來,卻不曾想到,我待學術如歌,學術卻報之以痛,最後導緻了人生悲劇!

不得不說,宋凱還是太年輕了,經曆社會毒打有些少了,一個考核通不過就承受不住。

其實,社會哪有那麼多的光明磊落的向陽面,哪裡不是營營苟苟,哪裡不是利益的計較和得利者的猖狂嘴臉,你的死可曾對那些規則制訂者有半分半亳的觸動?他們根本就不會把“宋凱之死”放在心上,他們是在對宋凱進行全面權衡,全面拿捏之後,才出爐的這個結果!

宋凱之死的心酸

“學術緬北,不見血,不吐骨頭。”宋凱的碩士同學真是少得的人間清醒!這個世道,還是有看得透事件本質的人的。

宋凱之死的心酸

宋凱38歲,畢竟年輕了幾歲,如再過三、五年,過了40歲這道坎,似我這老油條一般,還有啥事看不開呢?

信你這考核,信你個鬼,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名校的頭銜也夠我混吃等死半輩子了,我是真才實料學來的,你看不上爺,有本事照着爺的标準,你再去摘來個北大碩士,哥大博士來,拍拍屁股,起身走人,擡擡手,不帶走一片雲彩,哪至于把命搭上!不得說,宋凱真是糊塗,枉讀了那麼多年書,白白丢了自家性命,真是不值。

宋凱之死的心酸

考核通不過,有什麼大不了,不過就是降職降級,退還安家費和購房補貼罷了,退就退吧,降就降吧,隻要生活得下去,我照樣過好好日子,總不至于像現在這樣,留下2歲兒子,沒了父親,這對年幼的生命來說,實在悲慘!

放過自己,放過生命,與自己和解,救贖自己,圖日後東山再起,何嘗不是一種生命态度。人在某些時候,是需要點阿Q精神的,不要和生活較真,順着來,走過去就是個天!

我也曾頭頂名校光環,郁郁不得志好多年,但終久挺了過來,曾顧忌自己的臉面,顧忌同僚的難堪,顧忌家人的诘難,然而,日子一天天過去,發現也沒有一個人敢為難我,我反而過得坦坦蕩蕩,心底無私天地寬,反而活出了自我,沒有那些壓力和擔憂,我過得很好!

隻可惜,身為副教授的宋凱沒有活過38歲,放過自己,與自己和解,救贖自己是人一生的功課!

宋凱之死的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