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七國之亂”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怎麼被平定的?可見衆生相

作者:孤狼說曆史

曆史如一潭秋水,時而靜谧如鏡,時而波瀾壯闊。當我們凝望那淵淵曆史長河時,總有一些浪花在其間蕩漾開來,給這古老的水面抛灑下點點圈圈的漣漪。探究這些漣漪的緣由,便是一種解讀曆史的獨特方式。西漢中期爆發的"七國之亂",正是這片曆史江河上的一個狂瀾。這場由諸侯王聯合造反引發的動亂,無疑是西漢王朝統一程序中的一個重大考驗。那麼,這場動亂是如何醞釀而成的?為何會在這個時候爆發?漢武帝又是如何将這場浪潮平息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從中窺見什麼樣的人性與曆史哲理?

“七國之亂”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怎麼被平定的?可見衆生相

一、宦官專權與王侯蠢蠢

西漢中期,王朝開始出現一些隐患。自漢宣帝時期開始,宦官窦太後權力日漸膨脹,專橫跋扈,影響深重。她不僅幹涉朝政,還生殺予奪,肆意妄為。當時諸侯王及權臣們雖有不滿,但無可奈何。及至漢元帝繼位後,丞相陳平為了削弱諸侯實力,大舉加強中央集權,諸侯王家族的權力漸行漸遠。

“七國之亂”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怎麼被平定的?可見衆生相

諸侯王們看到中央在漸漸擠壓自己家族的勢力,不免心生忿恨。他們開始私下醞釀反抗,尋找突破的機會。比如,當時膠東王劉雄渠就曾密使人往返于吳、楚、趙等地,暗中勾連。趙王劉遂也曾派人潛往膠東,與劉雄渠勾結。可見,王侯家族正蓄勢待發,等待一個機會爆發。

此外,還有一股新生力量在默默崛起——那就是軍閥割據。西漢後期,由于戰亂頻仍,朝廷不得不廣納重臣舊将為郡守,擁有私軍。許多地方是以出現了軍閥割據的現象。漢元帝時期的上佳郡太守窦勉,淮陽郡太守馮異等人,都被視為當地的軍閥。這些武力淩駕于臣民之上,操縱重大,甚至揮軍犯上,頗有諸侯王般的作風。

“七國之亂”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怎麼被平定的?可見衆生相

二、兩大新因素加劇沖突

随着中央政府不斷加強集權,地方軍閥和王侯家族的不滿情緒積聚,這已是燃眉之急。此時,兩股新的力量浮現,使局勢進一步惡化。

與此同時,王侯家族也加快了行動步伐。漢元帝時期,朝廷放權于淮陽太守馮異,使其擁有十萬重兵。其子馮祖兵權漸重,被當地士民尊為"淮陽王"。另一位豫章太守王淩則被地方群眾尊為"豫章王"。可見,王侯們已不再等待中央授權,開始自行在地方擴充疆土,重掌兵權。

“七國之亂”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怎麼被平定的?可見衆生相

面對民間軍閥集團和地方軍事割據現象,中央政權進退兩難。一旦動武剿滅,又恐引起更大的内亂;若不加管控,這些武裝力量勢必會瘋長,最終反過來噬臍。是以,朝廷隻得暫時容忍,不做理睬。然而,這一姑息态度,無異于熊熊戰火上澆了一把油。

農民軍和地方軍閥的出現,無疑進一步加劇了王侯家族與中央政府的沖突和對立。各路勢力仿佛成了同一個夾縫中生存的豺狼,命運交織在一起。一旦有個哪路先行發難,其他路途便會效仿,群起反抗。這場動亂,隻待把上一把火就能燎原。

“七國之亂”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怎麼被平定的?可見衆生相

三、七國之亂狂濤疊起

漢武帝剛登基不久,中央政權便遭遇了一場重大動亂。這場由諸侯王揮師反叛引發的戰亂,被稱作"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怎麼被平定的?可見衆生相

導火索是漢武帝時期權臣晁錯提出的"削藩"政策。晁錯主張削弱諸侯國的土地和财賦,以削弱地方實力,加強中央集權統治。這一政策無異于刺痛了諸侯王們的肺腑之疾,他們紛紛拒不從命。

先是楚王劉戊公然藐視晁錯的削藩诏令,遭漢武帝削奪封地。随後,吳王劉濞等國繼之而起,聯合起兵。劉濞率領吳國軍隊開拔,并召集其他國的兵馬,集結于武昌。不久,趙國、齊國、楚國等七國共同響應響應,在武昌共聚軍馬數十萬之衆。

“七國之亂”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怎麼被平定的?可見衆生相

這使中央軍隊節節敗退,河北、隴西、三河軍閥組織的軍隊相繼被擊潰。就連侍衛騎士長曹節之軍也遭到重創。朝廷一度憂心黨羽力量不足,難以平亂。于是采取彈性政策,委任曹節為大司馬,并急令各地招募壯丁,募集新軍。

“七國之亂”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怎麼被平定的?可見衆生相

面對叛軍強大的戰鬥力,中央軍心漸矣。有識之士紛紛上書朝廷,建議以重賞平叛的方式化解危機。漢武帝采納這一建議,不殺傷降者,對獻降王侯優厚封賞。果然,不久諸國軍閥紛紛離心離德,重歸于漢。僅剩吳國人馬固守湖口,漸漸陷于孤立無援的處境。

四、漢武帝"以武制武"平亂

“七國之亂”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怎麼被平定的?可見衆生相

面對七國聯軍的強大威脅,漢武帝下定決心,親自督師出征。他首先集中全力剿滅張骞、項燕等農民軍餘部,以免後患無窮。

當時,張骞等人雖然曾獲朝廷一時納用,但終歸是外力軍閥,無法完全掌控。是以,漢武帝先以重金賜予張骞等人,哄騙他們退兵。待勢單力薄後,遂命大将王恢、陳彭各率軍隊偷襲,将他們消滅于齊地。農民軍最終在血腥中覆沒。

“七國之亂”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怎麼被平定的?可見衆生相

狡黠的漢武帝見時機已到,遂親征吳國。他首先揮師壓境,切斷吳國後路。為避免陣地遭到蹂躏,吳王劉濞隻得棄武昌,轉徙長沙。但漢軍緊随其後,迅速包圍了長沙城。劉濞的臣子韓王佗建議固守堅壁,久攻不下。但劉濞力有未逮,終難堅持。

眼見吳國軍心漸失,漢武帝乃命人鼓噪漢軍大捷的消息。吳國軍民頓失信心。這時,功勳卓著的軍師周亞夫等人出面斡旋,終于使劉濞漸漸心服。最終,吳王劉濞攜家眷歸降于漢。

“七國之亂”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怎麼被平定的?可見衆生相

漢武帝雖用武力平定了七國之亂,但并未加重懲治。他認為如若處罰過重,必将徒增王侯恐懼,不利于長治久安。是以,他不但寬宥了王侯,還優渥封賞,賜予田地錢糧。對于立下大功的将士,如陳彭、周亞夫等人,更是重賞有加。

這一"重賞不殺"的政策,不僅使得戰後局勢暫時穩定,也極大地挽回了漢武帝的威信。随後,漢武帝又派遣大臣出訪各地,慰問群眾,表達中央誠懇善意。加之不斷下џ´ž大赦令,社會漸趨于安甯。

“七國之亂”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怎麼被平定的?可見衆生相

五、集權與去權的平衡之道

"七國之亂"被平定後,朝野開始反思這場動亂的深層根源。人們意識到,要維系一個統一的大一統王朝,中央集權是不可或缺的。

“七國之亂”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怎麼被平定的?可見衆生相

中央集權能夠統一諸侯,遏制分裂。如果分權太多,地方實力壯大,諸侯王們便很容易挾國中之國,産生離心離德之想。正是由于前朝分封制過于放縱,導緻諸侯力量日漸膨脹,終于釀成七國聯盟,向中央宣戰。

同時,過度中央集權也會引發不滿。當晁錯提出"削藩"政策時,諸侯王們便視為中央閹割自身權力,因而引發了反抗。可見,中央若是一味加強集權統治,無視地方利益,也必将引發動蕩不安。

“七國之亂”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怎麼被平定的?可見衆生相

有鑒于此,漢武帝在平亂之後,做出了一些改革。他減免了百姓的賦役負擔,廢止了"削藩"政策,努力平衡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他還下令裁撤宦官,削弱權臣勢力,以期朝廷清明。

不過,漢武帝畢竟是一代英主。為鞏固中央權威,他也采取了一些舉措。比如廢黜了原先的郡國二制,改置郡縣制,由中央直接任命地方官員。他還大量任命親信重臣為地方太守,充實自己在地方上的力量。

“七國之亂”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怎麼被平定的?可見衆生相

可以說,漢武帝的這些改革,都在努力尋求中央與地方權力的平衡。它警示了後世,一味強調集權或分權都是不可取的,隻有動态平衡,才是一個大統一王朝永續經久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