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季度17個省會城市跑輸全省:強省會戰略失靈了嗎?

作者:水木社

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裡,“省城”或者說“省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存在。

除了少數“雙子星”城市的省份(比如廣東、江蘇、山東),省城基本上集全省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于一體,全省最高深的大院在省城,最好的企業在省城,最牛的大中國小,當然不用說還有最厲害的醫院……

但是,你如果拉一下今年一季度大陸地區的經濟資料,卻能發現一個讓人非常意外的資料:27個省(自治區)裡,有17個省的省會(首府)經濟增速,竟然低于全省平均水準(為了友善表述,後面文章就把自治區的首府也叫做省會)。

這些省會城市,怎麼會跑輸大盤,這麼拉胯?

在五一假期時,就和大家說過要寫這麼一篇文章。

因為整理資料耽擱了一段時間,今天總算發出來了。

先上資料。

一季度17個省會城市跑輸全省:強省會戰略失靈了嗎?

一季度省會城市經濟增速比較

先簡單分析下資料。

今年一季度,全國GDP名義增速3.97%,實際增速5.3%。

總體來看,27個省會城市中,一季度GDP名義增速有15個低于全國平均水準,當然,其中有2個城市(江西南昌、西藏拉薩)沒有公布名義增速。

再看實際增速,27個城市裡,有16個低于全國平均水準。

也就是超過一半的省會城市,在今年一季度,發展還不如全國平均水準。

接着,把各省省會和本省的平均水準來比下。

同樣先看名義增速,有15個省會城市跑輸本省平均水準。

再看實際增速,跑輸的省會就更多了,有17個之多!

也就是說,有17個省的省會(占比近63%),在今年一季度發展,比全省平均水準慢。

再看看典型城市。

相比全國名義增速,差距最大的是山西省會太原,低了9.41個百分點。

同樣,太原比全國實際增速低4.3個百分點,也是差距最大的。

再與全省平均水準看,南京就差點意思,不過江蘇省内的“十三太保”向來你追我趕,都很拼。

當然,也有很硬的省會。

像這些省會不隻是跑赢全國平均水準,更跑赢全省平均水準。

但也有略遺憾的,這樣的省會隻有7個:

呼和浩特、沈陽、福州、鄭州、貴陽、西甯、銀川。

一季度17個省會城市跑輸全省:強省會戰略失靈了嗎?

沈陽盛京大劇院

為什麼會這樣?

網上有人說,這是2024年省會“吸星大法”失靈的表現,理由就是省會城市吸不動了,甚至還舉例說江蘇、廣東、山東、福建、安徽的省會齊刷刷地全部低速增長。

但這種原因分析有點扯,為什麼?

因為,這些例子裡省份的省會,都算不上強省會(一般來說,強省會的GDP占全省30%以上)。

盡管有人說合肥在安徽是“一城獨大”,但實際上,合肥在全省的GDP比重也隻有24.5%。

是以,“省會吸星大法”失靈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

反而是根據國外城市發展經驗,最終,會形成一個或者幾個全國性的超級城市圈,各個區域也會有自己的核心城市。

比如,日本就是三大都市圈:東京都市圈(首都圈、東京圈),大阪都市圈(近畿圈、大阪圈),名古屋都市圈(中京圈、名古屋圈),統稱“東名阪”。

一季度17個省會城市跑輸全省:強省會戰略失靈了嗎?

今年一季度省會城市GDP占全省比重

回到正題。

一季度省會城市集體失速,到底是為什麼?

可能直接分析,原因有點複雜。

我們先從反面來看。

名義增速、實際增速都超過全省平均水準的一共有8個城市:呼和浩特、沈陽、哈爾濱、福州、鄭州、貴陽、西甯、銀川。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8個城市隻有1個南方城市(福州),其他都是經濟地理意義上的西部或北方城市。

除了呼和浩特外,其他城市在全省的GDP占比都在百分之二三十,而西甯、銀川甚至能占到全省的半壁江山。

也就是說,對于這些省份來說,省會其實是全省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省會好則全省好。

按照這個邏輯,來看長春(2023年GDP占吉林全省GDP的51.7%),一季度名義增速雖然低于全省0.88個百分點,但是實際增速卻高出全省0.6個百分點。

這個邏輯,對于強省會的省份,或者說省會城市“首位度”高的省份,都适用。

省會城市就是全省經濟的基本盤。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也能佐證這個邏輯。

各省裡省會經濟占比低的,省會慢一點,往往不會影響全省。

一季度17個省會城市跑輸全省:強省會戰略失靈了嗎?

工業是城市發展的基石

再進一步分析。

先行一步的,總是先遇到問題。

可以這麼說,正是因為省會城市在整個省域範圍裡是經濟的先行者,是以在目前這種内外大勢前所未有的變動下,自然而然會首先遇到問題。

比如西安,是陝西乃至整個西北地區的龍頭。

但今年一季度,西安的增速卻慢于全國、全省。

究其原因主要:一是工業增長不夠強,前兩年西安一度成為新能源汽車第一城,但是今年一季度汽車制造業總産值下降了3.4%;二是固定資産投資下降,一季度同比下降了2.6%;三是消費不夠活躍,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隻增長了0.1%。

其實,廣州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今年一季度,甚至被重慶拉下馬,在全國排名從第4,滑到了第5。

廣州是千年商都,又是華南地區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城市,但是廣州工業低位運作已有時日。

今年一季度,廣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0.1%,比全國低6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總值增速比全國低3.3個百分點。

汽車、電子和石化,一直是廣州工業的“壓艙石”,但是因為新能源汽車崛起,以及外貿形勢、産業轉移等因素,難免受到波及。

一季度17個省會城市跑輸全省:強省會戰略失靈了嗎?

廣汽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

俄國大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在名著《安娜·卡列尼娜》開篇第一句話就寫道: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這句話,用到今年一季度各省的省會城市經濟資料上,也很恰當。

可正所謂,不在乎一時一地,不争一時長短。

盡管一季度大部分省份省會經濟表現拉胯,不過,大哥終歸是大哥,大哥回歸隻是時間問題。

而且,你追我趕,大家力争上遊,才有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