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空天飛機釋放6個神秘物體,美媒:美空天技術、空天戰落後了

作者:梁老師說事

美國戰區網站爆出一則消息。

大概意思是說中國的可重複使用的航天器,已經将六個神秘物體送入到了太空。

當然六個神秘物體進入到太空之中不算,還向外發射信号。

因為這些信号是擱開一段時間進行發射,而且發射的時間極其的短暫。

這讓追蹤信号的美國科學家,花費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捕捉到源頭。

從這些文字中,不難發現,美國對于中國的這架航天器非常的感興趣。

那麼這架航天器是什麼東西呢?

空天飛機,一說到這四個字,很多人會直接聯想到航天飛機,其實這件航天器是兩種不同的飛行器。

先解釋一下空天飛機和航天飛機的差別。

空天飛機和航天飛機。

中國空天飛機釋放6個神秘物體,美媒:美空天技術、空天戰落後了

空天飛機和航天飛機從發射方式上就有差別。

比如航天飛機,這是一種綁在火箭上,需要火箭發射升空的飛機,離開了火箭寸步難行。

而空天飛機就不一樣了。

它可以直接在普通的機場進行起飛,直接帶着運載的物品,飛到預定軌道上,把運載的物品,諸如衛星,空間艙室等等釋放出去。

不僅可以釋放,還可以抓取,比如一顆廢棄的衛星,一架無用的航天器,甚至是破壞一些好的航天器都是可以做到的。

傳回也簡單,直接可以像普通的飛機一樣,降落在跑道上,甚至是一些廢棄的跑道,通過簡單的修整之後,也能降落。

中國空天飛機釋放6個神秘物體,美媒:美空天技術、空天戰落後了

是以空天飛機沒有航天飛機那麼嬌貴。

這個性能,往深層次去挖的話,如果遇到戰争,空天飛機就可以做到在任意地方進行起降,不會受環境的束縛。

再有就是零件的回收。

很多人印象中,航天飛機升入太空,然後飛回來,感覺整架航天飛機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其實不是的,隻能做到部分重複利用。

而空天飛機除了消耗的推進劑以外,所有的部件都可以重複使用。

這意味着什麼?

省錢!

中國空天飛機釋放6個神秘物體,美媒:美空天技術、空天戰落後了

馬斯克不斷的嘗試回收火箭,目的也一樣,壓縮發射成本。

而空天飛機隻要造出來,就可以做到重複利用,是以空天飛機的發射成本隻有航天飛機的十分之一。

美國作為空天飛機的開創者,對于省錢這部分可是經過嚴格的計算。

比如美國計算過用航天飛機将一公斤的物品送入到地球軌道,需要一萬一千六百零七美元。

中國空天飛機釋放6個神秘物體,美媒:美空天技術、空天戰落後了

而使用空天飛機進行運輸,一公斤的運費至多隻有一千多美元,這麼一對比,就知道差距了。

最關鍵的是,這個壓縮的價格還不是最低的,最低甚至可以降到一百多美元運一公斤的程度。

這就相當恐怖了。

再回憶一下航天飛機,美國就造了五架航天飛機,光失事的就有兩架,連同航天員帶走了十四名。

是以航天飛機和空天飛機是沒法比的,不管是在經濟價值,還是安全價值都是如此。

接下來就介紹一下空天飛機。

中國空天飛機釋放6個神秘物體,美媒:美空天技術、空天戰落後了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美國的航天科學家就開始琢磨起了空天飛機了。

這個時間點,離航天飛機的使用并不遠。

那麼當時給空天飛機下的概念是什麼呢?

空天飛機是航空飛機和航天飛機的混血,在空天飛機上裝上兩種發動機,一種是航空發動機。

這樣空天飛機就可以像一般的飛機一樣,在跑道上起飛,并在大氣層内部進行飛行,在這個過程中,利用的是航空飛機的操作方法。

另一種發動機是火箭發動機。

這種發動機是讓空天飛機具備在大氣層之外飛行的能力,是按照航天飛機的飛行方式,以及操作方法進行飛行。

中國空天飛機釋放6個神秘物體,美媒:美空天技術、空天戰落後了

說道這裡,很多人會産生一個問題。

用得着這麼麻煩嗎?使用火箭發動機升空不就完了嗎?

這麼做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要知道發動機是需要氧氣作為氧化劑來點燃推進劑的。

如果使用了航空發動機的話,就可以在大氣層内使用空氣中的氧氣作為氧化劑,進而大大的降低飛機中儲備氧化劑的重量。

以一枚火箭為例,火箭燃料占據整個火箭重量的十六分之十五以上,是以能夠減少一部分燃料,對于空天飛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而且氧化劑的減少,不僅可以減少空天飛機的重量,還可以減少空天飛機的體積。

然後的優點就是可以像普通飛機一樣進行水準起飛。

說道這裡必須重點說明一下,豎直起飛需要的輔助裝置不僅多,而且複雜。

中國空天飛機釋放6個神秘物體,美媒:美空天技術、空天戰落後了

而水準起飛,僅僅需要一條跑道就完全可以做到。

是以空天飛機是一種想在大氣層内飛就可以在大氣層内飛,想在大氣層外飛就在大氣層外飛的飛行器,可以做到随時調整。

關于空天飛機的概念一經提出,就在不少國家引起了轟動,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航天界空天飛機都是一個标志性的詞彙。

很多國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英國的霍托爾,美國的東方快車,以及德國的桑格爾方案。

怎麼說呢?

這個概念的提出和當時的科技相比較起來,還是太早了,當時的科技不足以完成這麼複雜的航天器。

是以各國的空天飛機方案在啟動了一段時間之後,就下馬了。

簡單介紹一下這幾種空天飛機

德國的桑格爾方案。

中國空天飛機釋放6個神秘物體,美媒:美空天技術、空天戰落後了

嚴格的說德國算是空天飛機的故鄉,早在1943年的時候,德國的工程師就提出了使用火箭推進環球轟炸機的想法。

而這位工程師的名字就叫桑格爾,在1967年的時候,德國就根據桑格爾的建議,開始研究起了二級空間運輸系統。

到了1985年的時候,德國為了能夠在歐洲空間運載技術上有一席之地,就提出了比英國霍托爾方案更為友善的空天飛機方案。

為了紀念桑格爾,就把這一方案的空天飛機定名為桑格爾号。

是以德國的桑格爾方案是這麼來的。

桑格爾方案使用的是二級入軌的模式,第一級是一架超大型的超音速航空飛機,第二級是一個軌道器,是可以自帶液氫和液氧的軌道器。

中國空天飛機釋放6個神秘物體,美媒:美空天技術、空天戰落後了

首先桑格爾号是可以在普通機場進行起飛,第一級拖着第二級飛入空中,當速度達到一秒兩千兩百米,高度穩定在三十七公裡的時候,一級和二級分離。

二級在火箭發動機的推動下入軌。

這種二級技術,可以相對降低空天飛機的制作難度,首先一級部分可以使用當時的高超音速洲際客機代替。

是以整個的技術風險并不大,而且成本也低,每次飛行的費用可以控制在一千五百萬美元,到兩千萬美元之間,一年可以進行六次發射。

但當時歐洲對于德國的态度前後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是以這套方案被取消了。

英國的霍托爾方案。

中國空天飛機釋放6個神秘物體,美媒:美空天技術、空天戰落後了

這種方案采用單級入軌,和現在的空天飛機的概念類似。

有着普通飛機的外表,可以完全的重複利用,起飛時使用四台吸氣式發動機,當速度達到五倍音速,離地面二十六公裡的時候,就可以進入到火箭發動機模式,直推入軌,進入距離地面二百公裡的近地軌道。

這個概念是英國宇航公司在1982年提出來的。

到了1984年,世界航展上,英國還将這架飛機的模型推了出來,引起了很多相關領域科學家的注意。

到了1987年的時候,理論研究和論證才結束。

這架空天飛機的最大關鍵技術就是發動機,由羅羅公司進行設計,是一種單一機體式發動機,具備了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的特點。

中國空天飛機釋放6個神秘物體,美媒:美空天技術、空天戰落後了

也就說一台發動機具備航天和航空兩種模式的工作狀态。

想法雖然好,但技術方面受到的巨大的限制,最終在1988年将計劃放棄。

到了1991年的時候,就有了和蘇聯的合作,采用兩級發射方式的空天飛機方案,原理和德國的桑格爾一樣。

不過這個合作後來也杳無音訊了。

中國空天飛機釋放6個神秘物體,美媒:美空天技術、空天戰落後了

其實英國對于空天飛機就一直沒有放棄,後來有了雲霄塔計劃試驗很成功。

雲霄塔也成為了世界首個采用混合動力發動機的運輸器。

在最初飛行階段,可以吸入大氣中的氧氣和液氫混合燃燒,當進入到26公裡的高度之後,就可以達到五倍音速,并進入火箭模式下的工作,開始消耗自帶氧氣和氫氣。

當然雲霄塔還未進入到實際應用階段,但最後的目的就是載人載物,發射衛星。

據說可以搭乘三十個人,每一次發射隻需要不到一千萬美元。

要知道火箭發射一次是五千萬美元,航天飛機是四到五億美元。

美國的東方快車就比較有戲劇性了。

中國空天飛機釋放6個神秘物體,美媒:美空天技術、空天戰落後了

1981年的時候,五個機構共同提出該計劃,其中一家是星球大戰計劃組織,而且很快準許通過。

然後是在1986年,挑戰者号航天飛機的悲劇發生一周之後,裡根簽署了美國的航天計劃,東方快車方案被正式啟動。

先是五家公司參與其中,簽訂訂購合同,然後是兩家公式簽訂發動機和發動機一體化的設計合同。

到了1987年東方快車計劃管理辦公室,對發動機的概念進行了評審。

然後是對機體評審,接着再和三家公司簽訂合同。

預計1990年年底就可以決定是否生産試驗機。

中國空天飛機釋放6個神秘物體,美媒:美空天技術、空天戰落後了

接着呢?當然是流産了,時間是1993年。

是以可以說,美國的空天飛機在上個世紀一直停留在紙上。

不過在進入到2019年的時候,外界一點消息都沒有的情況下,美國造出了一架空天飛機,而且進行了五次飛行。

成果是繞着地球飛行了七百八十天,具體這架空天飛機在如此之長的時間裡幹了什麼?

到現在美國空軍也沒有透露出一點消息。

當然一點資料還是有的。

中國空天飛機釋放6個神秘物體,美媒:美空天技術、空天戰落後了

說是有點像縮小版的航天飛機,隻有航天飛機的四分之一大小,是無人駕駛的。

但速度可以高達二十五倍音速,荷載能力達到了兩噸。

可以使用天空機械臂,具有軍工衛星功能,還能搭載武器系統。

至于中國的空天飛機,隻是有消息說2018年的時候,武漢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中,航天科工集團三院的負責人說了這麼一句話:

中國近期完成了“騰飛”一号飛行試驗,順利完成核心關鍵技術“組合動力模态轉換”的飛行驗證。

現在已經是2024年了,時間不算短了,應該有效果了。

是以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有人酸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