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想說 | 秦腔版《上春山》爆火的原因在這!

作者:秦之聲

4月28日晚,由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出品,根據同名歌曲改編的秦腔版《上春山》MV橫空出世,短短幾天就在各短視訊平台迅速傳播,甚至“霸屏”朋友圈,俘獲了衆多“粉絲”,截止5月5日,該視訊全網播放超過300萬次。

短短一周時間,一個僅有166秒的戲歌視訊,就能在網上引發如此高的播放量,同時被央視訊、陝視新聞、陝西交通廣播、陝西都市快報等多家媒體的視訊賬号轉發,這對于秦腔界來說應該是很少見的,在其他劇種也不常見。

想說 | 秦腔版《上春山》爆火的原因在這!

過去在很多普通觀衆的心目中,戲曲“是老年人才喜歡的東西”、“戲曲已經不适合現在的觀衆了”。這也不能完全當做是來百姓的錯覺,我們在劇場和廣場演出時觀察台下的觀衆,确實存在着普遍年齡偏大等現狀。就連秦腔的從業者也經常感歎,“秦腔太土了,跟不上時代了,台下都是白頭發”。

想說 | 秦腔版《上春山》爆火的原因在這!

但是秦風秦韻其實并不過時。從八十年代獨幕喜劇舞台上大放異彩的“西北風”、在銀幕上威震一時的“西部電影”,到《武林外傳》裡說着“洋氣陝西話”的佟老闆、《裝台》裡不時精彩亮相的秦腔碗碗腔,具有陝西特色的文化樣态不僅吸引着中老年人關注,也引領了國潮發展、進入了青年生活。

正如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李梅所說,“秦腔是古老的,但不是衰老的”,當平均二十出頭的創作團隊,将自己對從事傳統藝術的思考,和自己對時尚都市生活的體驗融為一體,古老的秦風秦韻與時尚的流行歌曲相結合;再輔以西安諸多地标建築和知名景區,青春面孔飛揚在草長莺飛、綠樹繁花的季節裡,文化和旅遊完美融合在輕快的旋律中。

想說 | 秦腔版《上春山》爆火的原因在這!

秦腔版《上春山》爆火的另一個原因是使用了新媒體平台進行推廣。前幾年開始,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嘗試将演出從劇場“搬”到了線上,在吸引現場觀衆的同時也将觸手伸向網絡閱聽人,曾經創下一部戲曲、十幾個平台、百萬播放的記錄。

應該說,這些年輕人是很優秀的。他們具有紮實的傳統戲曲功底,能在鏡頭前展示水袖、翎子、帽翅等程式技巧;他們了解年輕人的線上審美習慣,一聲闆胡先聲奪人、青春活力引人關注。這次秦腔版《上春山》觸網,其實也是将傳統的藝術和新興的技術相結合,探索秦腔時代化、青年化的一種嘗試。

戲曲藝術有高台教化的效果,但表現形式不應該是沉悶甚至沉重的。沉重的東西總是讓人心生敬畏,封存在博物館裡的展品會讓人尊敬,卻很難融入成活,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是以也會缺乏活力、使人遠離。是以,想要培養觀衆,特别是吸引年輕觀衆,戲曲應該以最容易被接受、最生動活潑的形式出現,入耳之後逐漸入心。

想說 | 秦腔版《上春山》爆火的原因在這!

平劇戲迷大多是從“蘇三離了洪洞縣”“驸馬爺近前看端詳”入門,黃梅戲觀衆大多數是從“樹上的鳥兒成雙對”開始看戲,進了門之後逐漸深入了解,咂摸其中滋味。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秦腔版《上春山》對那些沒接觸過秦腔、沒聽過秦風秦韻的人來說,當然也是引人入勝的“敲門磚”。

想說 | 秦腔版《上春山》爆火的原因在這!

秦腔《上春山》主創做客陝西戲曲廣播

秦腔版《上春山》嚴格來說是秦味兒戲歌,不是端端正正的秦腔戲曲。但如果能通過這首歌,借助這次東風,吸引更多年輕人對秦腔産生興趣,走進秦腔、接受秦腔,當然是培養觀衆的絕佳機會。正如粵劇《決戰天策府》的創意引發青年人關注古老劇種,越劇《新龍門客棧》走紅吸引“不看戲的年輕人”走進劇場,這幾年戲曲界為了培養年輕觀衆做了大量嘗試,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想說 | 秦腔版《上春山》爆火的原因在這!

越劇《新龍門客棧》

正如千年古都西安,通過對文旅行業的精耕細作,也能逐漸成為遊客心目中的“網紅打卡地”;那麼,古老的秦腔也不會與時代脫節,以蓬勃的朝氣吸引更多人關注和追捧。希望有更多像秦腔版《上春山》這樣的戲歌,通過新媒體走進千家萬戶,走進年輕人的心裡。(作者:李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