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年收入10億,國中畢業的“參哥”為何能反向收割大廠精英

作者:鳥哥筆記

文|易琬玉

編輯|斯問

來源 | 電商線上

“員工鬧分手提離職我秒批”、“300封舉報信撒滿工位”、“公關人春節周末沒有假期”,前百度公司副總裁璩靜的一系列“霸總”言論,引發大量關注與争議。

從5月1日璩靜釋出第一條抖音視訊,6日登上熱搜,7日清空賬号,再到9日離職,璩靜事件在不到一周内潮起潮落,看熱鬧的人也将眼光延伸到了事件背後的個人IP孵化團隊。

網傳聊天記錄顯示,璩靜曾讓全體員工學習“參哥金句”,網友們好奇“參哥”在璩靜事件背後發揮了哪些作用,也把這個被粉絲稱為“抖音變現之王”的參哥推上了熱搜。

一年收入10億,國中畢業的“參哥”為何能反向收割大廠精英

作為靠短視訊起來的草根商業部落客,參哥反向收割大廠精英的叙事迅速傳播,他對此事的回複也經曆了兩極反轉,從否認了與璩靜的交集,稱“完全是造謠,誰信誰智障”,到5月10日又在視訊中回應,璩靜“确實來過我這兒,沒進社群但聊得很愉快”。

璩靜事件暫告一段落,作出回應的參哥卻“接棒”上了熱搜。參哥自稱流量變現領軍人物,他的收入主要來源于付費課程、私董會、流量扶持與合作分成等。騰訊深網報道,參哥曾在其公司2023-2024年年會上的演講透露,他的公司年營收達10億。

草根部落客反向收割大廠精英

一年收入10億,國中畢業的“參哥”為何能反向收割大廠精英

盡管學曆不高,參哥卻是一衆企業高管、中小企業老闆的短視訊變現導師。

在兩三個月前,璩靜花費5980元線下報名了三天參哥的線下課程,參哥也在視訊中回應,“她大廠來的,課程中間單獨交流了10來分鐘。”

對于“璩靜盲目迷信參哥”的說法,參哥并不認可,他并不認為自己是“教成功學的、會洗腦”,“我實際上就是個教企業老闆打造個人IP,上抖音課程的人”。

一年收入10億,國中畢業的“參哥”為何能反向收割大廠精英

在路人眼裡,不管是售價幾千元的課程,還是幾萬元的私董會,都有一定消費門檻,而被看熱鬧的網友調侃“參哥從不坑窮人”,畢竟如果在閑魚上搜尋“參哥”課程,幾塊錢就能買到千元課程的同款。但在有消費能力且焦慮做短視訊的大廠精英、中小企業老闆眼裡,參哥是他們實作短視訊變現的捷徑。

參哥2018年開始做視訊,打造流量矩陣,孵化了一批網紅IP,并将上述IP包裝成案例,開發付費課程,教人如何做短視訊IP。在課程之外,還有8萬元的私董會、200萬元全案合作、5萬元的矩陣合夥人和30萬元收徒等多種營收模式。自此,參哥搖身一變,成了他自己口中的抖音“變現王”和“全網現象級IP幕後操盤人”。

一年收入10億,國中畢業的“參哥”為何能反向收割大廠精英

據媒體報道,參哥私董會的參與門檻是“年入百萬,樂于交朋友,費用8萬”,早在2023年9月,私董會人數就超1500人。有了成功案例在前,加上參哥對身價過億的老闆們也拿出直率批評的态度,這群久經沙場的精英反而在被教育後,像打了一番雞血,生出更大的野心。

而這次的登上熱搜的回應,也确實給參哥帶來了流量和熱度。

今年3月份,參哥百萬粉絲體量的矩陣賬号被抖音官方禁止搜尋90天,但他依舊在新的矩陣賬号上活躍着。

一年收入10億,國中畢業的“參哥”為何能反向收割大廠精英

(截圖自蟬媽媽)

新賬号們在今年4月份才集中開始釋出視訊,其中,同名的“參哥認知圈”新賬号,粉絲總量19.4w,不到曾經同名大号粉絲體量的1/10。但5月10日淩晨,參哥在“參哥(日常号·記錄成長)”上釋出了對于璩靜事件的回應後,這個在今年4月14日才釋出第一條視訊的賬号,也是以攀上了近30日的流量高峰,增粉1880。

雖然大号已經被限制搜尋,但關注了的粉絲依舊可以看到大号釋出的内容。在大号被限制搜尋後,“參哥認知圈”的流量下滑,今年三月份之後釋出的視訊,僅有一條點贊過萬,與之前動辄幾十萬點贊的爆款視訊形成了鮮明對比。而根據蟬媽媽背景資料顯示,參哥的大号矩陣在近30日,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掉粉,其中體量最大的“參哥認知圈”掉粉2295。

參哥出品,粗暴好用?

參哥從2018年開始做自媒體創業後,打造出了多個粉絲體量百萬級的賬号,并在 2020 年 5 月入駐抖音後,成為抖音知識類部落客現象級IP,巅峰時抖音矩陣超過 2000 萬粉絲,每場直播過萬人同時線上,月變現8位數。

在他的視訊開頭或結尾,最常出現的slogan是“參哥出品,粗暴好用”。在他2023年4月釋出視訊自述的發家史裡,他認為自己的核心優勢是,“我是真的創業有20年”。1987年出生的參哥,本名沈文君,是煙台市牟平區甯海鎮西關村人,牟平職專2002級鉗工班的畢業生。他曾自述15歲進入社會,18歲買了人生第一輛車。

一年收入10億,國中畢業的“參哥”為何能反向收割大廠精英

2003年,16歲的參哥開始做淘寶,因為靠賣海參發迹,才有了“參哥”這一名号。但後來,參哥發現比海參更賺錢的是燕窩,他通過微商直營把海參和燕窩的業績做到2000萬元,利潤300萬—500萬元,還從1家店擴充到12家店。

這樣的擴張,讓參哥看到了新的搞錢路徑。2017年,他在知乎發帖分享創業幹貨,賣起了淘寶店營運的相關課程,雖然一開始的目的是發展燕窩店鋪的加盟商和營運者,但他很快發現,賣課比賣産品更賺錢。

據騰訊深網報道,參哥曾在其公司2023-2024年年會上的演講透露,他的公司營收超10億。公司在四年時間内,從0增長到上千人,且2024年保底能增長到3000人。“變現”是他們團隊自稱“術業有專攻”的長處,這也是許多老闆、網紅找他指點迷津的原因。

一年收入10億,國中畢業的“參哥”為何能反向收割大廠精英

有報名參與的網友分享說:“私董會聽了讓我思維開闊很多,學到了很多東西。”但也有人表示,私董會就是一幫老闆互相吃吃喝喝,拉人頭來消費自己的産品,“交8萬有沒有賺1個億不知道,反正參哥靠這些8萬賺夠了1個億。”

參哥團隊自诩在變現領域一枝獨秀,甚至面對咨詢者的質疑也是直接回怼,但他們也确實拿到了巨大利潤。參哥在其公司2023年年會演講中提到,公司營收超10億,“2023年,公司有3個小夥伴年收入過千萬,年收入過百萬的同僚超過20個,超過500萬的有6個。”

誰在為參哥買單?

但變現真的有這麼簡單嗎?此次意外爆火出圈之前,參哥的賬号曾屢遭封禁,其商業行為和課程也被質疑割韭菜。

有想要轉型做短視訊部落客的人,曾經購買過璩靜同款參哥課程,而課程的核心技能就是“借鑒”,“找準對标賬号,分析複制視訊結構、背景音樂甚至字幕形态。3秒停留抓住使用者,跟使用者保持互動,盡量吸引使用者點贊評論等。”

也有粉絲僅有幾百粉絲的部落客,分享自己花費幾萬元報名參哥課程後的心得,盡管熱評辛辣諷刺“4萬塊的課就漲了400個粉”,花了錢的部落客還是覺得一切值得。

一年收入10億,國中畢業的“參哥”為何能反向收割大廠精英

對于許多曾經為參哥買單的人來說,焦慮是咬牙付款的一大原因,但因為參哥團隊并不明确承諾對具體的商業結果負責,且這類知識付費課程的效果也确實難以量化,不少人哪怕後悔也隻能自認倒黴。

而對于那類花了更大價錢進入購買私董會的創業者而言,花錢并非為了求知,而是為了社交,用花錢買門票的方式,打破圈層向上社交,并不算是被割韭菜。有參加過參哥私董會以及其他商業導師課程的人表示,同期的大部分學員是中小企業老闆,因為依賴過去的路徑難以延續成功,又因為難以重新了解市場和需求而焦慮,是以一旦看到有人拿到了确切結果,就心急地想要跟随腳步,謀得一份靠譜的操作模式。

在自媒體“瓦肯經濟”釋出的一條有關“付費跟參哥學的人,後來都怎樣了?”的視訊裡,有花費了幾萬到百萬元不等的學員爆料毫無收獲。有人在一開始意識到被騙,但因為交了錢,是以硬着頭皮學下去,幻想最後能真的學到東西。也有人轉賬百萬跟着參哥做IP,但卻線上下考察時傻了眼,因為除了基礎剪輯,操盤課強調最多的就是“抄”和“對标”,卻不涉及真正的方法論和行業判斷,而所謂的千人公司,其實是由許多交了五萬元學費來學習的操盤手組成,他們不僅交了學費,還甘願做免費勞動力。

一年收入10億,國中畢業的“參哥”為何能反向收割大廠精英

曾經,參哥與李一舟、dada并稱為知識付費領域三大頂流。參哥和dada的一大特點是在各社交平台上擁有成百上千個切片賬号,并擁有百萬級的粉絲數量,而堪稱賣課個體戶“天花闆“的李一舟則坐擁300多萬粉絲,有過靠賣課月入上千萬元的戰績。

在參哥之前,dada、李一舟等網紅導師們就接二連三“塌房”。李一舟将注水AI課程一年賣出了5000萬元,但賣課套路、名校博士頭銜接連被扒,且因為課程中包含的“一舟智能”AI工具網站陷入了涉嫌侵權和沒有備案的争議中,今年2月22日李一舟的AI課程被全網下架,其個人視訊号也被禁止關注。

同在2月,2023年最火的女性商業IP“dada”也遭封号。dada自稱95後,女性創業導師裡的佼佼者,年收入超過1億,25歲提勞斯萊斯,抖音及視訊号擁有數百個矩陣賬号,全網粉絲數達到幾百萬,主要通過招收管培生的模式賺錢。

dada的管培生模式,就是她口中所謂的“共同創業”。dada标榜自己是400人新媒體公司老闆,全網矩陣1500萬粉絲,而其公司的400人中,有一半以上沒有工資,甚至沒有底薪,完全就是靠“分潤”。然而今年2月份,因為疑似遭到沒賺到錢的管培生舉報,dada也“翻車”被封。

實際上,知識付費能夠抓住消費者,一是因為購買課程的人一有焦慮,二有學習新技能的實際需求。網紅導師們則在多個平台的投流拉新,再通過人設、課程和話術包裝,迎合這些焦慮,借此變現。從單純賣課,到花錢打工,韭菜的收割方式也開始進階。

在李一舟和dada被封禁後,目前參哥的賬号隻是被限制搜尋,這些現象确實預示着販賣焦慮的課程生意不如從前好做。其實,正經做教育訓練,無論線上線下都切實陪跑,幫助解決需求的知識部落客不大會暴雷翻車,但在更加嚴格的監管之下,不少知識類部落客開始有意收縮生意,甚至為了避免同行舉報,而降低定價、限制銷售份額。

(除标注外,部分截圖來自參哥抖音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