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5歲那年母親不告而别,32年後,我和妹妹收到她一封來信

作者:古軒說史
【本内容為改編短篇虛構小故事,請理性觀看,切勿對号入座】

我叫李淼,從事市場策劃工作,說實話我過得還算不錯,單身生活自由自在,加上職場上小有成就,收入也可觀,但唯一讓我遺憾的,就是缺失了家的概念。

從小就沒有母親的陪伴,但我有個妹妹,比我小3歲,我們倆就這麼跟着父親一路長大的,直到多年後,我們收到了一封沉寂了32年的特快專遞.....

或許就是這封信能為我們撥雲見日,找到兒時家庭生活的最後缺失的一塊拼圖。

我5歲那年母親不告而别,32年後,我和妹妹收到她一封來信

我依稀記得那是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媽媽照舊起了個大早,做了我最愛的餡餅,邊熱乎着吃邊嘟哝:“媽媽要出去一陣子,乖乖在家等我回來。”她擁抱了我們姐妹,匆匆離開了家門,從此像人間蒸發了一樣,音訊全無。

母親離家後的日子裡,我們就這樣默默長大,父親工作勤懇,但言語寡少,從不主動提及母親的事。

我們隻能從他偶爾無意間流露的神情中,去揣測他内心的傷痛,漸漸地,我開始懷疑起母親的離去是否另有隐情,是不是當年家中發生了什麼,讓她不得不離開?可每逢開口,父親就噤若寒蟬,把一切好像都鎖在了心底最深的所在。

這份懵懂的好奇和疑慮一直延續到了青春期,我開始反叛,迷戀上酗酒、嬉皮笑臉的生活方式,好像希望用這種方式麻痹内心的焦慮,妹妹則選擇了逃避,整日埋頭于學業,對所有關于母親的話題敬而遠之。

我5歲那年母親不告而别,32年後,我和妹妹收到她一封來信

直到有一天,一個不經意的場景紮醒了我,那天放學,妹妹迎面走來,她眼眶還紅腫着,顯然是剛在無人處偷偷哭過,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識到,原來她一直在壓抑着内心對母親的思念和失落。

從那天起,我暗下決心要為妹妹,更要為自己,去找尋母親的下落,哪怕隻能獲得一個真相,那也足以慰藉兒時被遺棄的創傷了。

我開始在業餘時間窺探父親的腳步,追查當年母親的行蹤線索,但每每受挫,父親就像當年那樣沉默,直到妹妹結婚的那一天,母親那封32年未達的特快專遞,終于為我指引出了一條尋母的曙光。

打開郵包的那一刻,我的心髒簡直要跳出胸腔,來信竟是我們兒時就人間蒸發的母親!信上鄭重而誠懇,首先是對我們姐妹長久以來的遺憾和歉意。

我5歲那年母親不告而别,32年後,我和妹妹收到她一封來信

母親寫道,當年之是以匆匆離開,完全是出于無奈和被逼無助,一些家庭變故迫使她不得不離開,但她時刻惦念着我們,是内疚和無助讓她無法開口解釋。

讀着母親的筆迹,我的淚水滴滴答答落在信紙上,這就是31年來,我一直期盼的關于母親離去的解答啊!原來她并非自願離開,而是另有苦衷。

妹妹的反應卻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她憤怒地将信紙撕得粉碎,咆哮着:“32年了!32年了她才願意給我們一個解釋?!母親的确确實實抛棄了我們啊!”

我試圖安撫妹妹,可她已然傷痕累累,我們姐妹從小就被母親的缺席所傷,經年的創傷早已在内心蠶食發酵。

母親的來信就像一劑猛藥,終于讓我們爆發出了多年的痛楚,那一夜,我們無話可說,各自躺在床上長久的反映,我的内心也有說不盡的憤懑,但更多的是對母親的思念和渴望。

我5歲那年母親不告而别,32年後,我和妹妹收到她一封來信

就讓我親口聽她訴說吧,哪怕她當年确有她的難言之隐,我也必将寬恕她,生命終将追問一個“為什麼”。第二天拂曉我拿定了主意,哪怕千裡萬裡,隻為能再見母親一面,了結最後的心結。

拿定主意要尋找母親後,我開啟了一段漫漫尋親之路,首先,我回顧了信中母親留下的一些線索,比如當年居住的小區、工作的機關等等,可是時過境遷,很多已經面目全非。

我又嘗試打聽父親那邊的親朋好友,看是否有人知道母親的下落,但令人意外的是,大多數人表示根本就不太了解母親的去向,看來當年父親也是将母親的離去封鎖了起來,極少主動對外人提及。

就在我幾乎要放棄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發現了一條新線索,原來,母親當年曾在一家小出版社工作過一段時間,通過舊同僚的牽線,我終于拿到了母親的一個疑似去向。

我5歲那年母親不告而别,32年後,我和妹妹收到她一封來信

那是一個遙遠的小城,地處山谷之中,曾經是母親的娘家所在,帶着激動緊張的心情,我決定不遠千裡,親自前往一探究竟,妹妹則婉拒同行,她的心結似乎還未完全解開。

行駛的路上,我無數次設想着與母親重逢的情景,是否她已年老邁朽?還會記得我們姐妹嗎?而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她?憤怒?失望?還是釋然原諒?

小城的确如傳聞般靜谧幽深,這裡更像是一個世外桃源,在當地人的指引下,我終于找到了一處曾經屬于母親娘家的老宅,看着那座略顯陳舊但溫馨的小屋,我的心再次怦然狂跳起來。

“咚咚咚”我用力叩擊着那扇老式的木門,每一下似乎都能敲碎自己的心防,漫長的等待後,一個蒼老但依舊溫和的身影出現在門口,正是我們兒時的母親!

我5歲那年母親不告而别,32年後,我和妹妹收到她一封來信

“孩子,你終于找到媽媽了...”母親微微一笑,眼角劃過淚花,一切似乎都放緩了腳步,時光仿佛在這一刻凝結,我緊緊擁抱住這個曾經抛離我們的女人,久久不能言語。好多的憤怒、迷惘、思念一下子在心頭洶湧.....

“媽媽,你當年到底為什麼要離開我們?為什麼消失了這麼久?”我終于迫不及待地問出了心中的疑問。

母親深深歎了口氣,緩緩道來了當年一個家庭巨變,迫使她不得已離開,但她從未想過要抛棄我們姐妹。她的話語誠摯動人,一雙慈祥的眼神滿懷歉意和愛意.....

就這樣,我們母子終于坐在了一起,三十二年來首次重拾着親情的溫馨,我寬恕了母親,也釋然了自己的執念,回程的路上,我決心要帶着這份釋然、寬恕和重拾的親情,去将妹妹最後的心結也解開.....

我5歲那年母親不告而别,32年後,我和妹妹收到她一封來信

母親雖然當年的離去給我們帶來了難以啟齒的傷痛,但她也并非自願抛棄兒女,而是另有無奈,更重要的是,這一次重逢讓我切身體會到了母親對我們的那份深深愛意。

盡管分離了整整32個年頭,她的眼神中卻仍然充滿着惦念和不舍,或許正是這份愛,讓她一直放不下心中的牽挂,促使她在餘生的終點寫下誠懇的解釋和訴說。

可是另一方面,我也深知這份重拾的親情還未能完全撫平妹妹的創傷,她一直是個内向孤僻的孩子,母親的離去給她的打擊更甚于我,這一次雖然母親道出了原因,但她心中的叛逆和埋怨或許還需要更多時間來寬恕和接納。

回到家後,我将這一路的所見所聞誠懇地告知了妹妹,她聽完母親的訴說後,神情黯然沉默良久,她終于開口:“姐姐,我知道你是好意,想為我解開心結,但母親離去的31年對我造成的創傷,你永遠無法體會....我需要一些時間。”

我5歲那年母親不告而别,32年後,我和妹妹收到她一封來信

我握住妹妹的手,有些哽咽:“可是妹妹,她确實有她的難言之隐....而且她是那樣思念着我們,你沒看到她眼中的愛意和歉意。”

她掩面痛哭,我隻能将她擁入懷中,一遍遍順着她的背,作為姐姐,我太了解妹妹此刻的心情了,或許她真的需要一些時間,時間會慢慢治愈一切傷痕。

而我會一直陪伴在她身旁,用姐姐的愛去療愈她最後的傷,至于母親,我會尋找機會,再次将妹妹帶到她的身邊,用慈愛和耐心去化解她心中最後的堅冰...

時間緩緩流逝,就在妹妹的婚後第三年,我終于說服了她,再次和我一同前往母親那個世外桃源般的小鎮。

走進那座熟悉的老宅,母親已然比三年前蒼老憔悴了許多。但當看到我們姐妹出現在門口時,她的眼睛仍然會閃爍出耀眼的光芒。

我5歲那年母親不告而别,32年後,我和妹妹收到她一封來信

“孩子們,你們終于來看媽媽了.....”母親笑着朝我們招手。

妹妹低着頭,神情有些局促不安,我輕輕拉着她的手臂,用眼神安撫着她,對于妹妹來說,再次見到當年抛棄過自己的母親,心中注定會有些掙紮。

母親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她沒有像我第一次見她那樣,熱淚盈眶地擁抱我們,而是緩緩走到妹妹面前,虔誠地朝她行了一躬:“對不起,媽媽當年離開給你帶來的傷痛....請你寬恕媽媽。”

妹妹睜大了眼,嘴唇哆嗦着卻不知說什麼好,我在一旁看着,心如刀割,卻也無能為力,母親的誠摯和歉意無須多言,這份愧疚她已背負了三十餘載。

漸漸地,妹妹的面容柔和了下來,她的眼角泛起了淚光,“媽媽.....其實我并不是無法寬恕你,隻是一直放不下内心的執念罷了...”妹妹終于開口,語氣低沉哽咽。

我5歲那年母親不告而别,32年後,我和妹妹收到她一封來信

她向前一步,輕輕擁抱住母親蒼老的身軀,兩人相擁着默然流淚,我在一旁看着,也熱淚盈眶,三十餘載的漫長等待和撕裂,才終于等來了這一刻的解脫。

就這樣,一個原本破碎的家庭,重新拾回了溫馨的氛圍,盡管歲月無情,我們仍在母親的慈祥目光中,尋回了那段從未有緣完整擁有的親情。

對于我們姐妹來說,這個遺憾延續了整整32年,以一個出乎意料的方式終于等來了圓滿的結局,而母親的離去,或許才是注定的一場曆練,讓我們更懂得珍惜彼此、珍惜當下的親情,去擁抱生命中已然缺失的部分。

人生的确難免遺憾,但隻要我們心存寬恕、不放棄尋找,就一定能尋回被遺失的那一份純粹,就像母親在32年後終于回到了我們身邊,用她滿懷的愛去治愈兒女的傷口。[月亮]

【本故事純屬虛構故事,故事中的人、事均為虛構,目的僅為情節描述所需,友善閱讀了解,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