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敢”:“老饕”偏愛20年

作者:海峽導報大财經

“遊”了20年的“海敢小鱿魚”如今越“遊”越遠了——從最早廈門将軍祠的一爿小店“起遊”,“遊”向廈門島内外,之後又“遊”到泉州……一直以來,廈門的餐飲競争激烈,能夠占據一席之地已經不容易,“遊”出一片美食小天地更不可能靠運氣,那麼,“海敢小鱿魚”的源動力來自哪裡?

“老饕”之偏愛

那裡曾是廈門“老饕”心中的美食小天地。

那裡曾經是外地遊客來廈門的美食打卡點。

二十年前,無論是本地食客還是外地遊客,坐上計程車,隻要對司機說“将軍祠小鱿魚”,司機大都知道,載着他們直奔目的地……

夜色降臨,華燈初上,這座城市的夜生活剛剛拉開序幕,這裡早已經排成長龍……将軍祠一棟不起眼的二層小樓,樓上樓下,熱鬧非凡。

廈門這座城市,吃的地方多得去了,好口碑的美食也不鮮見,“将軍祠小鱿魚”到底有什麼魅力,吸引八方食客蜂擁而至?甚至不惜在門口拿号排起長隊,輪到上桌有時還要等上一、兩個小時……

是的,“小鱿魚”、醬油水、好美味、将軍祠……被“老饕”、遊客津津樂道!以至于有人一說“将軍祠小鱿魚”,許多計程車司機“輕車熟路”,要知道,那個年代,車載導航可還沒普及,大都靠計程車司機記憶。

其實,何止于此,我聽過一個與“将軍祠小鱿魚”有關的故事。前不久,我與剛從海外歸來的博士吳先生夫婦在湖裡“小鱿魚”聚餐。吳先生是江西人,衆所周知江西人很會吃辣,且此辣味與“小鱿魚”之味相差很大。我問吳先生“吃得慣‘小鱿魚’嗎?他回答說,十年前來過廈門,就慕名到“将軍祠小鱿魚”吃過,就很喜歡了。海外求學的日子,每當想起美食的時候,總會情不自禁想起“将軍祠小鱿魚”……十年後,吳先生、吳太太海外雙博士畢業,他為愛而來,入職廈門一家研究所,又尋“将軍祠小鱿魚”……雖然就餐地點不一樣,但還是熟悉的、喜歡的那個味道——看得出,他非常開心!未來的日子,他再也不用想念了,因為他已不是遊客,而是新廈門人,可以想來就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他将從遊客變成“老饕”!

“名字”之由來

凡事皆有因果的,“海敢小鱿魚”火爆也是如此。這不得不先從“海敢小鱿魚”創始人“勇哥”說起。

“勇哥”是北方人,那裡和廈門一樣,也是美麗的海濱城市。後來“勇哥”參了軍,入了伍,在武漢,大地方。可後來,來廈門,就“死心塌地”愛上了這座美麗的“小島”。他覺得,這裡不僅“宜居”,而且還“宜業”。

部隊轉業後,“勇哥”來到廈門,憑着不錯的攝影技術,他成為一名攝影記者。雖然在媒體工作的時間不長,但他的敬業精神卻讓人“刮目相看”——比如,為了工作,他自己花費不少“武裝”了專業攝影器材。報社策劃拍攝的照片,不管是上山下海,還是清晨深夜,他從不計較,認認真真拍片,每次拍攝精益求精……

工作之餘,“勇哥”喜歡釣魚,先是廈門周邊海域。後來,他越釣越遠,漳州漳浦、東山,甯德霞浦,甚至出省了……大海釣魚,經常是租船出海,那不僅僅是釣魚了,而是出海探險了。汪洋大海,一葉扁舟,難免遇到大風大浪,如此激情體驗,不是像姜太公釣魚那般悠閑,而是中流擊水的豪情……沒有一點勇敢底氣是不行的——他拍攝的一些精美海釣照片,挂在自店裡,成為很好的宣傳廣告,食客一邊品嘗美食,一邊觀賞美照,相得益彰!

“勇哥”的豪情釣魚經曆,也是“海敢”店名的由來之一。勇!敢!“勇”是人名,“敢”是店名,“兩個字”組成的詞,诠釋了一個人對一份事業的拼搏精神,诠釋了一個被食客偏愛的美食由來。

“水煮”之美名

每次海釣歸來,漁貨滿滿,少不了犒勞一下自己。新鮮的漁貨,熱油稍煎,加點醬油,放點生姜、青蔥,即是美味……自食肯定吃不完,自然與他人分享,食者贊不絕口。

于是,“勇哥”從自己的業餘愛好,分享而被别人推崇,發現了“商機”,于是動了開店的念頭——獨樂樂不如衆樂樂。

2003年夏天,一爿小店在将軍祠的小巷裡稍稍地開張,一切都是因陋就簡,簡陋的舊廠房,被他租來稍作裝修,簡單的粉刷,簡單的擺設,簡潔的桌椅,蓋上薄薄的桌布,就像家常的環境,不一般的是店門口的那一排漁貨,薄冰之上,漁貨整齊,琳琅滿目,魚蝦鳗蟹,每條都精神得很,新鮮得很——或許有人會問,自己哪可能捕、釣這麼多漁獲?對了,這不全是他的“手獲”,大部分是廈門漁民捕撈的“漁獲”送上門來。他與漁民有約,你們隻管捕撈,有多少我收購多少,價格從優。漁民不愁銷路有幹勁,店裡不愁沒貨是以有食客。于是,良性循環,美名遠揚。沖着海貨新鮮、價格合理,食客口口相傳,“将軍祠小鱿魚”的美名一下子傳開了。

除了漁貨鮮美,“勇哥”明白,店裡必須有“招牌”菜才能吸引食客。他帶着廚師或讓廚師到處出去“取經”,學習他人之“招牌”,回來開發新菜,打造自己的“招牌”。經過不斷摸索,反複試菜,“小鱿魚”橫空出“鍋”,當然,美名應加上“水煮”。看材料似乎很尋常:小鱿魚、花菜、黑木耳等;調味輔料:油、辣椒等。但其實都不尋常,據店裡的師傅介紹,小鱿魚都是進口的深海紅鱿,去皮去肚淨重1兩左右;花菜是本地松花菜,木耳是東北大木耳;辣椒是紅燈籠椒、小米椒、青花椒,確定香、麻、辣。“水煮小鱿魚”味道不一般,秘訣除了精選用料,火候掌握恰到好處,還有要加上獨家湯底……這其中每一環節都很重要。最終上桌的“水煮小鱿魚”:白白的鱿魚、黑黑的木耳、紅紅的辣椒、綠綠的青蔥……剛端上桌還冒着騰騰熱氣。看,視覺賞心悅目;聞,嗅覺沁人心脾;吃,味覺香甜脆爽……還有一股小麻小辣小香的熱氣在身體彌漫!怎一個“爽”字了得,初次品嘗這道美食的食客一口難忘;經常品嘗這道美食的“老饕”常吃不膩;有一段時間沒過來吃,“老饕”們就會想念!

久而久之,“将軍祠小鱿魚”成為網紅打卡點,成為這座城市的美食記憶之一。

伴随着城市的發展,廈門拉開了軌道交通建設的序幕,這裡恰好位于地鐵建設位置。2013年,“将軍祠小鱿魚”所在的這棟兩層小樓被拆遷了,但“海敢小鱿魚”并沒有從此消失,而是借廈門軌道交通建設的東風“遊”出去了,而且“遊”出更寬闊的天地……

“招牌”之多多

20年來,社會發展進步不斷加速,“海敢小鱿魚”也“與時俱進”,因應食客的美食口味要求,不斷地優化店裡的就餐環境,不斷開發招牌菜——從原來的“一枝獨秀”,到後來的“百花齊放”。上網看看,網紅部落客幫助做廣告,免費幫忙宣傳,摘一些如下:

餐前有小點“老醋花生米”:一般來說,花生米一旦濕了,就不脆了,可“海敢”的這道小點不知被施了什麼魔法,摻了老陳醋的花生米,既有老醋的酸甜,又保持了花生米的脆香!想素一點的有水煮嫩筍幹:剝去薄薄的筍衣,露出雪白的嫩筍,有點小脆,微酸小甜,口感極佳……

湯類的有土豬肉竹荪湯:俗話說“慢工出細活”。這道湯挺花時間的,土豬肉(必須是土豬肉)、竹荪、西洋參等材料放到砂鍋後,先放到蒸籠蒸一段時間,然後埋在砂堆裡隔砂炖,慢火長時間熬炖幾小時。出鍋後果然味道不一般,土豬的肉香夾雜着竹荪特有菌菇味香隔着厚厚的砂鍋一直往外冒,裡面還有一層薄如紗的“蜘蛛網”——紅蛋白,也是以頗受食客的青睐。

魚類的招牌菜就很多了,經典的有水煮雜魚:這是“海敢”自開店以來的傳統菜,一般是三、四種野生小魚——小黃翅、小橡皮魚、小梭子魚,等等。魚雖然有點雜,有點小,但絕對保證新鮮。據廚師介紹,水煮的時候需加上一點“油”,至于什麼油,師傅沒說明白——這應該是獨家秘方,不友善透露吧?這道“尋常”菜常常成為食客下飯的必點菜。

值得一提的是“椒鹽鳗魚苗”:拌上佐料,腌好小鳗,還要均勻地塗上一層薄薄的純蛋黃,放下油鍋,熱火出爐,一道美食渾然天成,金燦燦的,細如金條,香脆可口。若點此道,幾乎桌桌盤空。

美味太多,是以留下美名。“海敢”自從将軍祠“遊”向島内外後,十分注重文化包裝,裝修風格各不一樣,比如其中佼佼者——文創園店文藝範十足,空間錯落有緻——空間跟食物、空間與食客、食客與食物互相交錯;店内還有水池盈盈,流動的水增加了動感,也拓展了視覺空間,如此,食客從一走進店裡,就有不一樣的就餐體驗……其他店有的古樸典雅,有的簡潔明快,食客到不同的地方就餐,就會有不同的美好體驗——除了美食的“獨一家”,還有環境的“不一樣”。這就是“海敢”,想他人想不到的——既堅持傳統,又堅持創新。也是以,20年來,無論“海敢”“遊”到哪裡,“老饕”們一路相随,而遊客也聞名紛至沓來!

(文/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