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人最忌諱的,是太有身份感(經典)

作者:藝境
做人最忌諱的,是太有身份感(經典)

對待底層人的态度

藏着你的真實人品

J·K·羅琳曾說過:

“一個人真正的修養,不要看他如何對待比自己身份高的人,要看他如何對待比自己身份低的人。”

這是因為,一個人對待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時,會本能性地讨好,所表現出來的态度和涵養都很可能是僞裝出來的。

可一旦面對比自己弱的人,Ta才會卸下僞裝,自然地暴露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越是低劣的人,越是喜歡靠着打壓别人來彰顯自己的身份,進而擡高自己。

“你們跑外賣的,沒資格坐我們這個電梯!”

這是大二女學生小卞送外賣時,顧客刁難羞辱她時說的話。

暑假期間,小卞成為了一名兼職外賣騎手。

一天,她一如往常送餐,卻遇見了一件讓她特别崩潰的事情。

這天,一位女顧客點了一碗17元錢的牛肉面,小卞取餐後匆匆趕來小區。

因為不是業主進不了電梯,她就按照往常遇見這種情況的處理方式,打電話聯系女顧客詢問能否幫忙刷一下電梯,或者采用别的取餐方式。

讓她沒想到的是,女顧客張口就諷刺說:

“爬樓梯不行嗎,又不是沒長腿!

4樓又不高!”

第一次遭遇這種狀況,小卞雖滿心委屈,但還是爬樓梯将牛肉面送上門。

結束後,她才發現下一單馬上就要逾時了,于是馬不停蹄地開始趕路。

在趕路途中,前一單的女顧客來電話讓她滾回來。

小卞吓得趕緊掉頭,女顧客以湯灑為由,将那碗面直接扔在地上,濺了小卞一身。

随之而來的,是無盡的辱罵:

“你送來的這些菜都這樣了,還怎麼吃?

送外賣也不好好送,這麼大也不去上大學,會送外賣嗎?”

哪成想,女顧客仍然态度惡劣,一個又一個電話催促。

取到餐後,嘴裡仍然不停羞辱小卞“學也上不好,外賣也送不好。”

視訊中的小卞淚流不止,隔着螢幕,都能感受到她的委屈。

一個人對待底層人的态度,就是自身的教養。

雖然沒有人見過這位女顧客,但卻不難知道其人品低劣,畏上欺下。

木心說過:

“有教養的人士,對車夫、浴室侍應生、任何傳遞物品的人,從來不會敷衍搪塞。”

事實如此,越是有教養的人,越懂得放下身份感,越不會以身貴而賤人。

而是将别人放在心上,發自内心地體諒他人。

做人最忌諱的,是太有身份感(經典)
做人最忌諱的,是太有身份感(經典)

“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

梁仲春在《僞裝者》中說:

“任何人都可能成事,千萬不要瞧不起你身邊的小人物。”

人之一生,境遇變化無常,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沒有人會一直身處高位,也沒有誰會一直處于低谷。

也許你當下輕視的人,在未來會讓你望塵莫及。

若是不懂得将别人放在眼裡,那麼隻會慘遭打臉。

網友@愛默裡曾分享過一段自己的經曆:

做實習生的時候,她去參加了一個酒席。

當時,他們公司的一位小上司被同行業的一位高層言語攻擊。

高層言辭犀利,從穿着裝扮到業務能力,都将小上司打壓得一無是處,氣氛一度降到冰點。

小上司非但沒有發火,反而在那位高層說完後,微笑地回了一句:

“感謝您的指點,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高層見小上司像團棉花一般軟弱,内心更加瞧不上,便漸漸沒有興緻挑釁。

第二天,有同僚偷偷将這事告訴了大老闆。

一邊說還一邊嘲笑小上司太丢人,被欺負到頭上也不還手。

大老闆聽了,反而誇贊說:

“這人,前途無量啊。”

當時她們一衆實習生都不解,為何小上司如此軟弱可欺的表現,會被老闆大大贊揚。

直到多年以後,她才明白。

一如大老闆所言,小上司幾年前出來自己創業,開辦了自己的公司,成績也是相當出色。

反觀那位高層,因為一次嚴重的工作纰漏,被公司解雇,後來碾轉多個行業,始終做不長久。

生活中,有很多人也是如此。

稍有成績,便不知天高地厚;

暫時得勢,便狂妄目中無人。

殊不知,沒有誰的人生,會注定順遂無虞,落寞風光總是交替伴随。

今天你瞧不上的,明天也許就是你的處境。

陳道明曾在某節目中,告誡廣大年輕人說:

“上山的人永遠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為他曾風光過,你還在山下;

山上的人永遠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為不定什麼時候,山下的人會爬上來,一定要做好自己。”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永遠不要瞧不起那些當下看起來不如你的人,拉長時間戰線,你未必能笑到最後。

越是身處高位,越要懂得把别人當人。

因為,未來的際遇如何,誰也無從預料。

做人最忌諱的,是太有身份感(經典)
做人最忌諱的,是太有身份感(經典)

因果報應,環環相扣

《法句經》有雲:

“行惡得惡,如種苦種,惡自受罪,善自受福。”

到了一定的年紀才頓悟:人之一生,所曆種種,皆有因果。

你種下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果;

你對待别人的态度,決定了别人對你的态度。

說到底,你會經曆怎樣的生活,獲得怎樣的結果,其實冥冥之中早已掌控在自己手中。

《世說新語》中,有一則名為“顧榮施炙”的典故,講的是:

西晉末年,顧榮在洛陽時,曾受邀赴宴。

觥籌交錯之間,顧榮發現,一旁端烤肉的傭人臉上充滿了對烤肉的渴望,于是便将自己手中的那份賞給了傭人吃。

一同赴宴的人都譏笑顧榮說:

“一個仆役而已,何必給他肉吃呢?”

顧榮不以為然,回答說:

“哪裡有人整天端着肉,卻不知道肉味的人呢?”

讓顧榮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毫不費力的一次施肉之舉,卻在關鍵時刻救了自己的性命。

後來,匈奴攻進長安,洛陽城破。

顧榮不得不南下避難,一路危機四伏。

顧榮驚奇地發現,每到危急關頭,總有一個人在護衛自己。

一問之下,才知道對方竟是當年接受烤肉的傭人。

網絡上有一個“回聲法則”,意思是說:

“你發出什麼聲音,就會聽到什麼聲音。”

與人交往也是如此,你給别人釋放的善意和尊重,總有一天也會回饋到你的身上。

你一時恻隐所行的善舉,他日也許能于窘迫之際拉你一把;

你當下為别人修的橋,來日或許成為你前行時腳下鋪的路。

正如那句話所說的:

“沒有無緣無故的好運,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厄運。

每一次好運的降臨,都是你曾經存下的利息;

每一次厄運的到來,都是在為過往補償代價。”

的确,因果報應,環環相扣。

面對弱者,你若是輕蔑與不屑,隻會換來冷漠與唾棄;

相反,你若是報以善良與尊重,最後必定也會為自己迎來尊重和好運。

生命是一場輪回,想要收到返利,不妨先學着傳遞善意。

劉慈欣曾說: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做人最忌諱的,是太有身份感。

職場中身處高位,若是不懂得與人平等交流,注定換不來死心塌地的人心;

生活中身處風光,若是做不到真心尊重别人,必然會讓人敬而遠之。

人與人之間,是一場以心換心。

你輕賤别人,别人自然會輕賤你;

你尊重别人,别人才會給你尊重。

諸葛亮說:

“勿以身貴而賤人。”

到了一定年紀,方才明白,沒有身份感,才是一個人最頂級的高貴。

點亮在看,願你我都能夠放下身份感,謙卑處下,平等待人,面對人生的任何境遇,都能夠從容自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