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甫為何能被稱為“偉大”?王勃為何被稱作“奇才”?

作者:雪憶柔
杜甫為何能被稱為“偉大”?王勃為何被稱作“奇才”?

文藝列傳

文藝,即文學。文藝列傳,即文學家、藝術家的合傳,也稱為文苑列傳。從《後漢書》首開《文苑列傳》,後世正史屢有因襲。唐代文學的主要成就是唐詩,唐朝作為大陸古典詩歌最輝煌的時期,詩星璀璨。

《新唐書·文藝列傳》分為上中下三篇,記載了近八十位在文壇享有盛名的人物,本書選取杜甫、王勃、李白、王維、孟浩然、王昌齡、李商隐為代表。

杜甫為何能被稱為“偉大”?王勃為何被稱作“奇才”?

心懷蒼生的“詩聖”杜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襄州襄陽縣(今湖北省襄陽市),出生于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大陸曆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尊為“詩聖”,與李白合稱“李杜”。

杜甫出身于官宦之家,從小接受儒家傳統倫理教育,聰明好學,七歲便能作詩,少年時先後接受了公孫大娘的劍舞、李龜年的歌曲、吳道子的繪畫等多種文藝的熏陶,為詩歌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當時,社會上頗有聲望的名流,如李邕、王翰等前輩,在見到他的習作之後,都争相屈尊拜訪。

杜甫的青年時期,正值開元盛世,社會穩定,國力強盛。杜甫從二十歲開始遊曆祖國的大好河山,增加了閱曆,陶冶了情操,也先後結識了李白、高适等志同道合的詩人,彼此唱和。這一時期的詩歌,也透露着“會當淩絕頂,一覽縱山小”的潇灑豪邁。

杜甫為何能被稱為“偉大”?王勃為何被稱作“奇才”?

唐玄宗天寶年間,诏令天下有才能的人到京城長安應試,三十六歲的杜甫也參加了考試,因權相李林甫說“野無遺賢”,所有士子全部落選。杜甫為了實作政治理想,四處奔走于權貴之門,始終不得志。

754年,玄宗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專門進獻了一篇《三大禮賦》,深得玄宗賞識,讓他等待配置設定。結果,主持考試的人還是李林甫,杜甫最終沒有得到任何官職。一年後,杜甫終于等來了一個級别很低的小官。此時,他已經客居長安十年。

得到官職後,杜甫馬上回家省親,剛進家門,就遭遇小兒子餓死的噩耗,他也留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千古名句。

當年,“安史之亂”爆發,杜甫聽聞唐玄宗的兒子唐肅宗在靈武(今甯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繼位,隻身投奔肅宗,中途被叛軍所俘。

當時的杜甫官職卑微,卻關心局勢變化,始終不忘憂國憂民。他見山河依舊,卻已是頹垣斷壁,百姓民不聊生,感慨于“國破山河在”的悲壯,執筆為剿滅叛軍獻策,期盼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杜甫為何能被稱為“偉大”?王勃為何被稱作“奇才”?

兩年後,杜甫找到機會逃出,趕到鳳翔府(今陝西省寶雞市)投奔肅宗,受任負責谏言的右拾遺之職,因而世稱“杜拾遺”。

杜甫的好友房琯擔任宰相,因門客之事受牽連被貶職,杜甫上疏求情,肅宗大怒,将他貶到華州(今陝西省渭南市)任職。其間,杜甫目睹朝廷大軍慘敗,戰亂下的百姓承受了無窮的災難,依然忍辱負重參軍平叛,感慨萬千,創作了不朽的史詩——“三吏”“三别”。

759年,杜甫對腐朽的官場痛心疾首,毅然放棄了華州的官職,幾經輾轉到達成都府(今四川省成都市)。在友人嚴武等人的幫助下,杜甫修建了一座草堂居住,世稱“杜甫草堂”。

雖然不再漂泊,但生活依然困苦不堪。即便貧寒交加,杜甫依然惦記天下蒼生,自己的住處四處破漏,卻寫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的豪言壯語。

嚴武去世之後,杜甫再次踏上了漂泊的旅程。一年之後,得以在長江邊的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落腳,此時杜甫已經五十五歲,他的創作也進入了高峰期。據統計,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他總共作詩四百三十多首,占現存作品的三成。其中,就有“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樣的千古絕唱。

杜甫為何能被稱為“偉大”?王勃為何被稱作“奇才”?

768年,杜甫思鄉心切,不顧戰亂未平,決心買舟順長江東下,經過湖北省,漂泊到湖南嶽陽。他登上了向往已久的嶽陽樓,遠望浩渺的洞庭湖,慨然寫下了闊大沉雄的千古佳作《登嶽陽樓》。

随後,因為生活困難,戰争繼續,杜甫不僅無法北歸,反而隻能繼續往南走,在湖南省境内徘徊了兩年之久,最後在湘江的一條小船上孤獨離世,終年五十九歲。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曆史時期,他的一生亦如同這國家的命運。而他不同時期的詩歌,厚植于大唐的沃土,成為現實社會的縮影,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巨變,唱響了偉大的時代悲歌,因而被後人稱為“詩史”。

杜甫為何能被稱為“偉大”?王勃為何被稱作“奇才”?

天資聰穎的“奇才”王勃

王勃(649—676年),字子安,绛州龍門縣(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學家,“初唐四傑”之一。

王勃的祖父是隋朝著名的思想家王通。王勃從小就聰明好學,深受良好家境熏陶,六歲時就能寫出辭藻豐富、文筆流暢的文章,有神童之稱。十六歲時,便在科舉考試中取得了名次。

唐高宗時,開始在洛陽城修建乾元殿,王勃借機進呈一篇《乾元殿頌》,通篇詞語華麗、妙筆生花,高宗讀後驚歎不已,誇贊道:“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是以大振,被推舉為“初唐四傑”之首。

杜甫為何能被稱為“偉大”?王勃為何被稱作“奇才”?

高宗的兒子沛王李賢非常欣賞王勃的才華,讓他在自己府上任職。有一次,李賢和弟弟英王李顯鬥雞娛樂,王勃作了一篇文采斐然的《檄英王雞文》以供助興。誰知,這篇文章傳到高宗那裡,他認為王勃非但不進行規勸,還寫檄文誇大其詞,便怒斥他為“歪才”,将他趕出沛王府。許久之後,王勃在虢州(今河南省西部)謀得參軍小職,又因為恃才傲物被同僚記恨,并最終牽連到自己的父親被貶到交趾縣(今越南北部)任縣令。

王勃醉心于寫作,每次動筆前,不需認真思考,通常是磨了一池墨汁後,不肯落筆,反而酒醉酣睡。待他醒來後,便開始洋洋灑灑地創作,每次都是一氣呵成。人們稱他的寫作方式為“打腹稿”。

唐朝初期,骈文盛行。王勃的骈文對仗工整,意境曠達,又深受祖父影響,崇尚儒家思想,作品中處處可見開闊的心胸和深厚的底蘊。

杜甫為何能被稱為“偉大”?王勃為何被稱作“奇才”?

有一年,王勃去交趾探望父親,路過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時恰逢重陽節,洪州都督在滕王閣設宴招待賓客。這位都督原本讓自己的女婿寫好了一篇文章,準備在宴會上大出風頭。王勃毫不知情,在主人的假意邀請下開始提筆創作。

都督生氣地離席,卻又想知道王勃寫了什麼,便讓人一句一句傳給他聽。第一句報“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都督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報“星分冀轸,地接衡廬”,都督沉默不語。又報“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大吃一驚地說:“天才啊!”請王勃寫完全文,賓主盡歡而散。

這篇文章便是至今仍被廣為傳誦的《滕王閣序》,與駱賓王的《讨武氏檄文》并稱為“骈文雙璧”。

此後,王勃去交趾探望父親,傳回渡海時不幸落水而亡,英年早逝。他的一生雖然如驚鴻一般短暫,卻如夏花一般絢爛。

本文節選自《二十四史馬上讀,國文曆史都進步》——第九冊《新唐書》,官方唯一授權釋出,歡迎持續關注。

杜甫為何能被稱為“偉大”?王勃為何被稱作“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