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花鼓戲泰鬥——鐘宜淳

作者:中國藝術品理财網

六十離休不離戲,寫戲演戲教徒弟。七十練字習英語,再學電腦敲日記。八十磨難難不倒,視訊演出萬人迷。九十社會活動多,寫字著書當編輯。百歲已備答謝禮,登台還唱花鼓戲。精彩人生笑着走,人瑞百二定可期。

這首打油詩是湖南花鼓戲泰鬥----95歲的鐘宜淳老師晚年生活縮影的寫照。她是新中國的第一代文藝戰士,她的藝齡與新中國同齡。花鼓戲與她此生有緣,一見鐘情,永不分離。她熱愛生活,性格開朗,做人低調,待人真誠,對世人充滿愛心,對事業充滿信心。她多才多藝,學不止步。特強的記憶力和不倦的學習精神是她的标配。她有年輕人的心态和激情,也有當家人的刻苦和勤奮。她總是精神煥發,神采奕奕,風趣幽默,談笑風生。初和她打交道的人,誰也看不出她已年近期頤。她留給人的印象是:

睿智機敏反應快,記憶超凡世上少,耳聰眼明腰腿健,博學多才言談妙。詩書戲文結伴過,飯菜家務自己搞,一生少有休閑日,韶華易逝人不老。

鐘宜淳,女,湖南邵陽市人,1929年出生。中共黨員,國家一級演員,著名花鼓戲表演藝術家。曾任湖南省花鼓劇院演員隊長、編導組長、團長、藝委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及主席團成員。湖南職業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花鼓戲泰鬥——鐘宜淳

湖南花鼓戲泰鬥鐘宜淳

鐘宜淳出身于名門望族。外公魏光焘是清代的欽差大臣、八省總督、抗日名将。鐘宜淳的母親魏靖虞是魏光焘第8房太太董氏所生的女兒(又名魏雲芳)。魏光焘有11個兒子,7個女兒。魏靖虞年齡最小,實稱七女。

鐘宜淳的祖父鐘春台是擁有許多土地的大富豪。鐘家和魏家開親可算門當戶對。坐落于邵陽市南正街的鐘家和考棚街的魏家(雅稱“亦吾廬”)相距僅一路之隔。但在鐘宜淳尚未出生前,兩家皆趨沒落。鐘宜淳一歲時,他的父親鐘邵文就因病離世,家境日趨艱難。幸虧知書達理、勤勞善良的母親魏靖虞含辛茹苦,用心血和生命養育和護衛着三個孩子。命運乖戾的鐘宜淳才能像石縫裡的小草,向着陽光,茁壯成長。

在魏家這個大家庭中,有她留學日本的三位舅父和姨父。三位舅父都是辛亥革命的先驅。三舅父魏肇文是湖南省第一任圖書館長,是京滬馳名的書法家。姨父朱劍凡是毀家興學創辦周南女校的教育家。還有兩位很早投身革命的表姐朱仲芷、朱仲麗,表姐夫肖勁光是新中國的海軍司令;表姐夫王稼祥是外交部長兼駐蘇大使。表兄魏榮爵是留美歸來的國際著名聲學家。

花鼓戲泰鬥——鐘宜淳

兩個大家庭雖行将敗落,但仍充滿了文化氣息。年幼的鐘宜淳常蹦蹦跳跳地往來于兩家,常随着長輩們看平劇、祁劇和桂劇,也常伴着媽媽彈風琴唱小曲。在這兩個書香門第和充滿藝術氛圍的大家庭裡成長,她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教和藝術薰陶。

1949年,鐘宜淳于長沙周南女中畢業回到邵陽。在迎接解放的鑼鼓聲中,她參加了邵陽資江文工團,是新中國第一代文藝兵。在文工團三年的時光裡,她們打腰鼓,扭秧歌,演出《白毛女》《血淚仇》等歌劇,她們也曾三次深入農村,參加減租反霸、土改分田。經過舞台實踐及深入生活的體驗和磨練,鐘宜淳的思想覺悟和演技均有較大的提高。

1950年,爆發了抗美援朝戰争。鐘宜淳去觀摩邵陽花鼓戲《勸妻援朝》,被那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樸實生動的表演而吸引。在民間老藝人王佑生的指教下,她對花鼓戲一見鐘情。1951年秋,全省文工團彙演,她參演的花鼓戲《張謙參軍》榮獲金獎,名聲大噪。這次奪魁,更堅定了她對花鼓戲的熱愛。

花鼓戲泰鬥——鐘宜淳

1952年秋,全省各地文工團将全部解散,何去何從?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配置設定,鐘宜淳當時報考了礦冶學院(現改為中南大學),喜從天降,竟然金榜題名。不料她卻放棄上大學,在志願表上填上“願為花鼓戲事業奮鬥終生”。機遇不負有心人,全省僅留下唯一的湖南省文工團,向她抛來橄榄枝,她通過考試被錄取。自此開啟了她藝術人生中新的裡程碑。

進團适逢南洞庭遭受特大水災,省文工團分成了四個小分隊赴治湖工地,為20幾萬民工慰問演出。民工的沖天幹勁,那如火如荼的家國情懷,在鐘宜淳心中激起了滾滾的創作激情。從未寫過劇本的她,竟在一夜之間寫出了她的處女作《姑嫂忙》,繼而又創作了《四姐妹誇夫》,并擔任兩個劇中的導演和演員。這一對姐妹篇演遍了八百裡洞庭,受到了民工的熱烈歡迎。後來,在全省戲曲彙演中,《姑嫂忙》獲得劇本獎、導演獎、音樂獎、演出獎和演員獎。并由湖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

花鼓戲泰鬥——鐘宜淳

1953年,鐘宜淳赴朝慰問演出歸來,省文工團分成了話劇團、歌舞團、花鼓劇團、管弦樂隊等四個演出機關。鐘宜淳被配置設定在花鼓戲劇團。建團隻有18個人,被稱為18羅漢,他們是湖南省花鼓戲劇院的奠基者和開拓者。

1958年,湖南省花鼓戲劇團到武漢洪山為八屆六中全會演出,毛主席觀看了他們的演出。毛主席對湘劇和花鼓戲有深厚的家鄉情懷。那些年常回湘巡察,鐘宜淳有幸多次為毛主席演唱花鼓戲。主席和藹可親,風趣随和,為他們鼓掌,招手把他們叫到身邊,暢談劇情、台詞和劇中人物,提了很中肯的意見。

當鐘宜淳告訴毛主席,王稼祥的夫人朱仲麗是她的表姐時,毛主席問:“是姑表呀還是舅表呀?”

“是姨表。”

“哦!你還是邵陽人呀!”

因為毛主席與鐘宜淳的姨父朱劍凡和姨媽魏湘若有過較深的革命交情,他們在白色恐佈時期是患難之交,主席對他倆老很了解。毛主席接着問:“那你和朱仲麗表姐的年齡相差很懸殊呀?你是幹什麼工作的?

“我是唱花鼓戲的。”

“演的什麼花鼓戲呀?”

“演的《劉海砍樵》,還有《八百裡洞庭》”

“啊!八百裡洞庭就是那個柳毅傳書嘛!受歡迎嗎?”

“很受歡迎。”

“要是在農村演出會更受歡迎。”

鐘宜淳每當回憶起與主席對話的情景時,心裡充滿着無限的甜蜜與幸福感。一生中能有緣多次見到毛主席,這是她人生最幸福的高光時刻,但鐘宜淳卻從不張揚,她謙虛謹慎,低調做人。

花鼓戲泰鬥——鐘宜淳

1956年,在北京人民大禮堂,毛主席接見參加中南文藝調演赴京演出的全體代表

第二排立于毛主席與周總理之間者為鐘宜淳。

1965年7月,中南地區文藝彙演,由鐘宜淳、李谷一、彭複光聯袂演出湖南花鼓戲《補鍋》,還有由淩國康、李小嘉演出的《打銅鑼》,獲得極大的成功,被評為“上山下鄉巡回演出優秀劇目”。并拍攝成彩色電影。10月1日,鐘宜淳和李谷一被特邀登上天安門觀禮台。10月10日,參加國慶獻演的全體代表受到毛主席和中央首長的親切接見,在人民大會堂合影留念。後來又在小禮堂和中南海懷仁堂彙報演出,再次受到周總理的親切接見。當年還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漢等幾個大城市演出。各地劇團都來學演這兩出戲,真是轟動一時,遍地開花。

鐘宜淳從藝75年,演過大大小小不同人物性格的角色有100多個。她扮演的角色鮮活靈動,惟妙惟肖;她的音色亮麗清脆,唱腔細膩婉轉、韻味十足,深得廣大觀衆喜愛。他們不僅在劇院舞台演出,還将花鼓戲送到了工廠農村、部隊礦山、北韓戰場、越南自衛還擊前線和異國他鄉。

花鼓戲泰鬥——鐘宜淳

《補鍋》劇照。左:李谷一,中:彭複光,右:鐘宜淳

鐘宜淳是集編、導、演于一身的多面手。除了演戲,她還創作了各類題材的大小劇本數十個,如《姑嫂忙》《還牛》《桃花開在春風裡》等。與人合作創作的劇本有《兩個黨員》《救救她》《年青一代》《高山下的花環》等。劇院後來委任她擔任編導組長,她帶領創作班子深入基層,走遍了7個縣、17個農機站,創作了很受觀衆歡迎的《野鴨洲》。此劇被珠江電影制片廠拍成了電影。以上都是讴歌新時代的優秀作品。

光環閃灼的背後有艱難,燦爛歡笑的後面有悲涼。在台前,為觀衆奉獻精彩的演出,有掌聲,有歡笑;在幕後,有委屈,有痛苦。文革災難中,知識分子被視為“臭老九”,家庭出身不好的靠邊站,鐘宜淳曾幫過廚洗碗涮鍋,也曾下放農村挖土插秧。她的老媽媽魏靖虞也從北京被紅衛兵遣送回邵陽老家。

從參加工作那天開始,她每天都堅持寫日記。記下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記錄了台前幕後的花花絮絮。她的日記是花鼓劇院的百科全書,是藝術舞台的萬花筒。但這些極為珍貴的日記卻難逃文革一劫,十七年的日記全部化為灰燼。1974年“批林批孔”,她的優秀劇本《還牛》被打成“為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翻案、為林彪反黨集團搞複辟”的毒草。

花鼓戲泰鬥——鐘宜淳

左:聶南溪(鐘宜淳的丈夫),中:魏榮爵,右:鐘宜淳

“文革”結束後,她重新握起了被震落的筆,又開始書寫她的春夏秋冬。1979年金秋,她赴京出席了第四次全國文代會。改革春風讓她迸發了更大的激情,她甘為花鼓添錦繡,再創輝煌寫春秋。

鐘宜淳為了傳承傳播花鼓戲,與音像公司合作。她又編又導又演,将傳統戲和新編的優秀劇目,錄制了37盒錄音錄音帶。如《補鍋》《讨學錢》《送表妹》、《小姑賢》《打豆腐》《湘子與林英》《張二嫂回娘家》等。她說,這是花鼓戲最珍貴的财富。能為國家和人民留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這是我最開心的事。

1990年,鐘宜淳退休了,實際上她退而不休。因她主演的幾個角色沒有人接班,是以她仍然活躍在舞台上。湖南電視台舉辦的《聚藝堂》《十九和弦戲樂會》《戲劇嘉年華》等活動,她曾多次被邀請擔任特别顧問和評委,她總是積極地不辭辛勞地參與這些社會活動。2006年,公共頻道的公共大戲台來了一個叫羅麟書的5歲小女孩,唱起戲來收放自如。擔任評委的鐘宜淳慧眼識珠,說她是一顆難得的花鼓戲好苗子,并收下他做小徒弟。為了花鼓戲後繼有人,鐘宜淳不計報酬,為她編排節目,羅麟書在她的輔導下獲得了全國小梅花獎,繼而獲得了全國的超級少兒獎,鐘宜淳也獲得了哺育新梅獎,兩塊金牌交相輝映在一老一少的胸前。

花鼓戲泰鬥——鐘宜淳

鐘宜淳在花鼓戲《姑嫂忙》中的劇照

鐘宜淳一生為花鼓戲傾心奉獻,退休了,她學英語,習書法,學國畫,她如今能寫出一手漂亮的瘦金體,畫出栩栩如生的葡萄、梅花,也能用英語與國際友人對話。2000年夏。古稀之年的她還學會了使用電腦,她在電腦上發email、QQ聊天、看新聞。從2002年元旦開始,迄今她已在電腦上敲打了22年日記,難能可貴的是她持之以恒,從不間斷。

生活幸福美滿,日子就過得飛快。不知不覺鐘宜淳也步入了耄耋之年。老話說:人到八十有個坎。這話對她來說還真不假。2008年鐘宜淳年晉80歲。那年大雪嚴寒,冰封地凍達10幾天。老伴聶南溪因肺癌住院治療。相濡以沫、日夜相伴的鐘宜淳怎麼放得心下?她每天必去醫院照顧老伴。一次不幸滑倒在醫院内的路上,造成腰椎骨折。接着,帶狀疱疹又纏上了她,痛苦萬分。從沒住過院的她,人生第一次住院。在病床上一動不動躺了1個月後回家繼續躺,前後躺了整整3個月,才擺脫了傷痛和病痛的折磨。恰是從這一年開始,她接連有7位至親先後去世,每年一位。而與她同期參加資江文工團,她這一輩子摯愛着的唯一的男人,他的夫妻聶南溪,雖然徹底治好了肺癌,卻又因不治之症,于2011年辭世。

這一連串的打擊,落在别人頭上,會令人崩潰。但鐘宜淳骨子裡流淌着的是英烈先祖遺留下來的頑強意志和不屈精神,傷病和悲痛都不可能使她消沉,她很快就調整好心态去面對人生,臉上沒有一絲愁雲。她要重新把快樂、歡笑和幸福送給衆生,隻有這樣,才是對逝去的親人最好的紀念。

花鼓戲泰鬥——鐘宜淳

2007年,鐘宜淳用電腦敲出了一本回憶錄,《一路笑着走來——我的藝術生涯》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本32萬字的書,詳盡地寫下了她的人生經曆和心路曆程,記錄了花鼓戲的寶貴資料。引起文藝界的極大轟動和讀者們的贊賞。

2009年,中國文聯授予鐘宜淳從事新中國文藝工作60年紀念章和獎狀。她的藝術成就被收入《中國藝術家辭典》,《中國華夏婦女辭典》,《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戲曲曲藝辭典》。2014年,被評為非遺花鼓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18年,獲得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一等獎。鐘宜淳還多次被評為陽光老人,最美老幹部,老幹部先進黨員等。

花鼓戲泰鬥——鐘宜淳

疫情期間,鐘宜淳翻閱電腦日記中積累的幾百上千首打油詩,從中挑選了兩百多首面世,配齊照片、字畫,自當編輯,編成了一本書。書名為《為生命放歌》,于2023年金秋出版。時年,她已94歲。

一直以來,鐘宜淳都在為弘揚先祖魏光焘拓疆護土、拒俄抗日的偉大的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在奔波努力,她尊宗敬祖,為建設魏光焘故居竭盡自己的能力,捐出家中的一些相關書籍藏品物資。她召集親友一道為故居的修複出力。

2024年,鐘宜淳老師95歲,依然是精神矍铄,身體健朗,思維靈活,談話風趣。她生活自理,茶飯自做。每天接客待友,活動不斷。有空時她就上電腦寫詩、敲日記,習字作畫......的确,她是在用勤奮持續打造她的藝術人生。

花鼓戲泰鬥——鐘宜淳

鐘宜淳老師無疑是當今社會一位活出了精彩和奇迹的健康長壽老人,她是所有老人的楷模。她的家族本就具有長壽基因。她的外公魏光焘活到了79歲,這在那個物資貧乏,科技落後,國民平均壽命不到40歲的亂世裡,這位奉旨開缺、憂國憂民的晚清重臣,已算得上是很高壽之人了。她的十幾個表姐妹,大多數活過了90歲,其中活到100-102歲之間的就有5位!

許多人都想知道除了遺傳的長壽基因之外,鐘宜淳老師是否還有健康長壽秘訣?這裡有四句打油詩可替她回答:人要長壽就要忙,胸懷豁達心舒暢,廣結善緣有追求,愛唱花鼓壽更長。

願人民愛戴的花鼓戲表演藝術家鐘宜淳笑口常開!健康長壽!活過120歲!

花鼓戲泰鬥——鐘宜淳

作者簡介:李自強,湖南省邵陽市人。1947年9月生,1964年11月27日下鄉到邵陽市綏甯縣寨市西河公社下寨大隊,1979年頂崗進入邵陽市百貨公司,1983年法律自修大學帶職學習。1991年因病提前退休。後下海經商,合辦企業。1996年起在南京、北京、成都、重慶等地開辦餐飲公司。2016年回湖南參加長沙市李自健美術館的建設及後期組織營運管理。喜愛文學作品及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