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國時期,真的沒有搞經濟建設嗎?說說飽含血與汗的舊中國經濟

作者:探秘曆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民國時期,真的沒有搞經濟建設嗎?說說飽含血與汗的舊中國經濟

文|開開

編輯|t

引言

建國初期,面對滿目瘡痍的城市與工業基礎,許多人認為民國時期完全沒有經濟建設,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作為舊時代和新中國的過渡時期,民國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且在1912到1919年更是創造了民族資本主義的“黃金十年”。

那麼民國時期經濟建設都有哪些具體表現呢?各地區經濟又是如何發展呢?

民國時期,真的沒有搞經濟建設嗎?說說飽含血與汗的舊中國經濟

(民國時期)

一、城市化發展——以青島為例

民國時期青島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是依靠德國殖民時期的建設。

德國侵占膠州灣後将青島打造成貿易殖民地,并在此建設港口開展國際貿易。

到了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接管青島,并對青島港口重新開展了建設,此時青島港的海上貿易往來急劇攀升。

民國時期,真的沒有搞經濟建設嗎?說說飽含血與汗的舊中國經濟

(膠州灣老照片)

到了1934年,青島成為僅次于天津和北京的中國貿易第三大港。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也會反作用于經濟建設。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初,諸多海外留學歸國學生進入政府工作。

他們提出了《青島市實行都市計劃案(初稿)》,以青島為試點,推動各城市的經濟建設的發展。

除了基本的海外貿易,國民政府還在積極推動青島市的工業發展。

民國時期,真的沒有搞經濟建設嗎?說說飽含血與汗的舊中國經濟

(青島老照片)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以日本在青島所留的工業基礎設施為基礎,充分發展民族基礎工業。

到了20世紀40年代末,貧窮的膠州灣西海岸已經開始追上發展較早的東海岸。

青島市也以膠州灣為基礎,逐漸進入城市化的發展中。

為了繁榮海西的建設,膠州灣環海道路北起城陽,南至薛家島,路經塔阜頭,紅石崖等處的鐵路,水上交通等路線正在進行規劃測量和修築。

此也為新中國建立後,青島的城市化發展奠定了強大的基礎。

民國時期,真的沒有搞經濟建設嗎?說說飽含血與汗的舊中國經濟

(1942年的青島)

二、農村的建設

民國時期,由于政府對農村經濟的忽視,導緻農村經濟的崩潰,農民貧困問題得不到解決。

再加上帝國主義的工商業和農業影響,無數商品的傾銷,導緻農村原本的消費市場受到毀滅性打擊。

在當時,農民生活水準極度低下,除了生活物質資源的匮乏,收不抵支,還會有營養不良導緻的高死亡率。

據記載,豐年時,農民剔除生産性支出、生活性支出以及金融性支出後,基本不會有任何剩餘财産。

民國時期,真的沒有搞經濟建設嗎?說說飽含血與汗的舊中國經濟

(窮困的底層百姓)

荒年時,更會出現為了減少糧食消耗和經濟支出,父母會将孩子殺死。

在川北,還出現殺人賣肉的風潮。死屍每斤五百文,活肉則賣一吊二百文,或幾吊錢不等雲。

華北農村地區更是出現大量人口湧出,闖關東,走西口的現象比比皆是。

而在經濟狀況較好的江浙地區,大多數農民也是依靠借貸度日。

民國時期,真的沒有搞經濟建設嗎?說說飽含血與汗的舊中國經濟

(農村農民年收入(節選))

20世紀二三十年代,農村經濟陷入崩潰已經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

為了複興農村的經濟,經濟學家和政府開展了一系列運動來尋找複興農村的道路。

政治上,取消苛捐雜稅,減輕了農民負擔,使農民的附稅不超過正稅,讓農民有所餘。

在經濟上,根本整理耕地,準備建設農業生産制,并且提高農産物的價格和保護關稅,讓農産品的價值增加。

例如在西北地區,施行移民政策,将難民和流民移至黃龍山區,積極墾荒。

民國時期,真的沒有搞經濟建設嗎?說說飽含血與汗的舊中國經濟

(二三十年代的農村)

為了将農産品從農村運出去,政府将鐵路,航路和公路整理維修,并擴充交通路線,降低運輸費用。

通過政治,經濟,農業和教育多方面共同發力,立足于當時農村的經濟現實。将農村經濟從崩潰中挽救回來。

到了1949年,農村人口流動呈穩定趨勢,部分農民基本保留自己的生産資料。農村經濟建設得到較大發展。

民國時期,真的沒有搞經濟建設嗎?說說飽含血與汗的舊中國經濟

(二三十年代的農村)

三、工業的發展

在北洋政府統治時期,政府頒布了《暫行工藝品獎勵章程》《公司條例》《商人通例》等條文來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

據資料顯示,軍閥、政客以及商人在京津冀地區大量投資工礦企業。

京津冀地區的紡織業,面粉,火柴,玻璃,電力,水泥,陶瓷,食品等工業得到快速發展。

民國時期,真的沒有搞經濟建設嗎?說說飽含血與汗的舊中國經濟

(京津冀地區曆年所設工礦企業行業分布表(節選))

諸多企業由軍政官吏投資,集中在北京,天津和河南的東部地區,是以該地區聯系密切,經濟也發展較快。

在民國政府時期,南京國民政府修訂了《工業獎勵法》《工廠法》《公司法》等,民族資産階級興辦企業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推動。

例如在西安,開辦了最早的現代紡織企業——大華紗廠。并将陝西地區變成全國重要的棉紡織工業基地。

而随着一戰的爆發,這也讓民族工業的發展迎來短暫的春天。

民國時期,真的沒有搞經濟建設嗎?說說飽含血與汗的舊中國經濟

(一戰開始後,京津冀地區工業發展出現高潮)

國民政府回收部分列強在中國辦理的工廠,并将其國有化,大量先進的機器投入使用,工業得迅速發展。

在當時,京津冀地區工業迅速發展,成為全國的經濟較發達地區。

而随着工業資源的運輸,工業區的鐵路,航路,公路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據資料顯示,從1911到1949年,民國政府時期共建設了17100公裡的鐵路。公路裡程更超過十一萬。

民國時期,真的沒有搞經濟建設嗎?說說飽含血與汗的舊中國經濟

(修鐵路)

四、經濟低迷的原因

民國時期,明明國家已經大力發展了經濟建設,但是到最後為什麼又是一窮二白呢?

第一就是帝國主義的卷土重來。在一戰結束後,西方有功夫繼續侵略中國。由于晚清政府簽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經濟難以有條件穩步發展。

(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

西方商品對中國商品有完全的優勢,這導緻中國民族資本企業受到了西方毀滅性打擊,許多民族資本最終都走向破産。

第二是戰争對經濟建設的摧毀。抗戰時期,中國作為亞洲最大的戰場,本土産業受到了日寇的侵占與軍火打擊。

抗戰結束後,内戰又開始,戰亂的情況下,經濟建設腳步基本停止。

第三是國民政府對全國工業施行壟斷政策。在趕走日寇後,國民政府接收了日本在中國的工業和企業,雖然說是國家經營,實際上卻是四大家族的私有物。

民國時期,真的沒有搞經濟建設嗎?說說飽含血與汗的舊中國經濟

(民國蔣宋孔陳四大家族)

結語

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下的中國,舊中國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導緻中國的經濟建設猶如夾縫中生存,是舉步維艱的。

民國政府縱然有心高經濟建設,但是在那樣的背景下,是無法有較大的作為。

隻有掙脫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對中國的束縛,中國的經濟才會有發展的可能,而新中國建立後的經濟蓬勃發展,更是驗證了這一點。

參考資料:

劉鶴.《農村經濟》(1933-1937)雜志的農村經濟思想探讨[D].吉林大學,2021.

袁春曉.青島民國時期的城市規劃與建設(1929-1937)[D].青島理工大學,2016.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