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見王毅前,韓外長說錯話,尹錫悅政府栽跟頭的原因,不在中國身上

作者:鄭繼永教授

近日,韓外長在時隔6年半之後,再次來北京通路,這也是趙兌烈在上任之後的首次來訪。在目前中韓關系緊繃的當下,趙兌烈此訪深受矚目。不少韓媒都表示,希望趙兌烈的此次通路,能夠成為打開兩國高層交流的契機,轉換中韓兩國之間的氛圍。

見王毅前,韓外長說錯話,尹錫悅政府栽跟頭的原因,不在中國身上

【趙兌烈與中國外長王毅會面】

從此次訪華的行程安排來看,韓方此訪的重心放在了促進兩國的經濟交流上。在為期兩天的訪華中,趙兌烈一到北京,就率先與在華韓企負責人進行了會談。在他的開場白中,趙兌烈首先闡述了南韓目前所處的外部困境。他表示,由于中國和美國間的尖端技術競争激烈,加上地緣政治的不穩定因素,使得南韓的外部環境變得異常艱難。

随後他話鋒一轉,将焦點聚焦在了中韓經濟上。趙兌烈強調,中韓存在着高度的互相依賴關系,這是推動兩國經濟同步發展的驅動力,然而這也産生了相應的潛在風險:随着中國經濟結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中韓經貿關系也由過去的互補性關系,逐漸呈現出競争性的特征,這為南韓企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其言下之意很明确,南韓經濟之是以出現萎靡不振的情況,原因在于中國競争力的不斷增強。

見王毅前,韓外長說錯話,尹錫悅政府栽跟頭的原因,不在中國身上

【在華韓企負責人與趙兌烈會談】

據韓研究機構資料,目前南韓産品在價格上無法與中國相比,在品質上則不敵日本,是以在中國的市場中明顯受到冷落,南韓對華出口貿易大幅減少,甚至從貿易順差國變成了逆差國,要知道在中韓建交的這31年間,隻有在建交當年才出現過這種情況。

從這個角度來看,趙兌烈将南韓經濟衰退歸結到中國身上,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實則不然。南韓外長所述的“中韓經貿由互補轉向競争”其實是一種誤讀,這樣的觀點實際上是從政治角度出發來看待經濟問題,容易把經濟問題過度安全化。

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國的産業發展迅猛,産業結構優化和更新速度較快,這使得南韓的相對優勢并不如過去那般顯著;此外,中韓經貿關系的調整,與美國推動全球與中國經濟“脫鈎”的行動也有很大關系。在尹錫悅政府上台後,南韓一直在遵循美國的對外戰略,特别是在針對中國的措施上,如緊随美國對半導體裝置出口的限制,導緻中韓經貿關系遇冷,原因和責任顯然不在中國身上。韓外長的觀點隻觸及到了表面,并沒有深入探究其中的實質。

見王毅前,韓外長說錯話,尹錫悅政府栽跟頭的原因,不在中國身上

【韓政府配合美國縮緊對華半導體制備出口】

值得指出的是,這次的中韓外長會議是在美中半導體“競争”加劇的背景下展開的。近年來,華盛頓不僅增加了對中國半導體産業的壓力,而且還聯合盟友對中國進階晶片生産所需的先進裝置,實施出口管制,而南韓就是其盟友之一。然而,南韓的經濟支柱産業之一就是半導體,如果完全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對南韓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是以,此次會議的讨論話題肯定包括了美國的半導體出口政策。

中國市場對于南韓企業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認的,從經貿結構來看,兩國存在着高度互補性,在許多領域都可以展開合作:

比如在産業結構上,兩國具有比較優勢互補與産業鍊協同的良好合作關系。中國有龐大的市場、廉價的勞動力以及優惠的稅收政策,而南韓具有資金和技術上的優勢,這種互補性在經濟合作中形成了強大的合作動力。以電子産業為例,南韓在高科技領域如半導體、電子元件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産品市場之一,也提供了豐富的生産條件和市場需求。是以,兩國可以在這個領域開展合作具有很高的效率和效益。

見王毅前,韓外長說錯話,尹錫悅政府栽跟頭的原因,不在中國身上

【中韓貿易額去年突破3100億美元】

還有在新能源、環保、生物醫藥等新經濟領域,中國和南韓均有很強的發展潛力和合作空間。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産業,南韓公司在電池技術上也算頗有實力,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是以兩國在此領域的合作具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從官方資料來看,去年兩國貿易額已經沖破了22403億元(3100億美元)。而且目前大陸正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擴大高水準開放,對于南韓來說,無疑是一次重要的發展機遇。南韓能在此次交談中把握住機會,深化互惠合作,與中方齊心協力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保證産供鍊的穩定和通暢,那麼這無疑将大大改善目前南韓遭受的高通脹,和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的困境。

正如中國外長王毅所指出的,中韓之間不存在根本性的利害沖突,雙方應加強溝通和交往,尤其是在東北亞局勢動蕩的背景下,更需要各方齊心協力維護地區和平。接下來是繼續跟着美國強化陣營對抗,還是與中國合作實作地區雙赢,尹錫悅政府該好好考慮考慮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