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經狗尾巴草兩首:四月秀葽,維莠驕驕

作者:初衣勝雪

早夏四月談談狗尾巴草,它的古名叫什麼?

天氣逐漸轉熱,早晚之間涼爽,散步時,路邊常有狗尾巴草。實際早夏的狗尾巴草極其輕盈可愛,淺綠色的毛茸茸清新的莖稈就探出頭來,果然像極了可愛的寵物的尾巴,讓人忍不住撫摸一下,感受那種毛茸茸的穗,接觸手心那種茸感。最美的,就是這種草在斜陽露珠下的那種美,讓人松弛。狗尾巴草是童年的玩具,采集一把狗尾巴草,揚在手中,或者插在小夥伴的頭上,野趣十足。這種草極其廣泛,繁殖力強,是以野常讓人輕視,通常當作雜草。

是以叫它狗尾巴草,并不覺得這個名字古老,隻是有時候,看見了這種草的輕盈之美,總想着,是否還有别的名字。難道從古到今,人們就這麼輕視和忽略它們麼?

實際上,狗尾巴草還真有故事和美名。

詩經狗尾巴草兩首:四月秀葽,維莠驕驕

它的古名叫作“秀”或者“莠”。

中國是種植黍和稷最悠久的國家。考古發現,在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黍和粟就是主要的糧食。那麼黍和稷是黃小米,不同的是糯的稱為稷,而粟是小米。那麼這黍是怎麼來的呢?

是原始社會,人們通過采集觀察野生植物的生長和果實,從野生的禾本植物中選育出來的。

那麼這個野生的禾本植物,就是狗尾巴草。

詩經狗尾巴草兩首:四月秀葽,維莠驕驕

狗尾巴草,其實也開花也結種子,隻是種子細小。但是在上古時期,人們隻能依靠自然獲得,這些狗尾巴的種子,就收集起來,然後一代代種植,形成了更适合人類的顆粒飽滿的農作物。而這種農作物也因為人的培養,而有别野生的狗尾巴草,作物更強壯,顆粒更飽滿,成為原始社會新石器時期重要的糧食作物。人們很容易區分狗尾巴草和黍的差別,而野生的狗尾巴常常夾雜在這些人工作物間,影響黍的生長品質和收獲産量,是以,狗尾巴草淪為雜草,需要人們管理農田時,随時清除。

不過遇到災荒和饑馑年份,人們在沒有糧食的時候,仍舊會利用野生的狗尾巴草,作為饑荒糧。畢竟有吃的比沒有吃的要好,雖然口感和數量,都不能等同黍。

那麼為什麼叫“秀”或者“莠”呢?

秀,原本是指的禾本農作物的開花挺穗,像黍之類的人工農作物,開花接穗意味着豐産和糧食。但是野生的狗尾巴草,野挺出巨大的毛茸茸的穗,但往往結果率低,給人隻長穗,不結果的比對錯覺。

是以,就将正經的農業禾本作物,稱為禾苗,苗,而狗尾巴草,就稱為“秀”或者“莠”。

不過我喜歡這個“莠”字,帶着青蔥的清新的野意。和已經成為重要農作物的“黍”比,也的确秀氣。

詩經狗尾巴草兩首:四月秀葽,維莠驕驕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

八月其穫,十月隕萚。”詩經《七月》

這是周朝的詩經。

說起農曆四月,那是夏天的開始,廣袤的田園裡,禾草生長旺盛。

那麼這裡的秀,到底是田野裡麥子剛剛開花呢,還是指的狗尾巴草長勢旺盛?

這首詩,顯示的收獲季節是在農曆八月,而這正是水稻成熟收獲的時期。

而水稻的開花抽穗是在農曆的六月左右,不在早夏。

那麼這裡的秀,就明顯不是水稻,也不是小麥,也不是黍。

這裡的秀,就是初夏生長在田野的狗尾巴草,它們旺盛的生長繁殖力,常常侵占農田。

四月是狗尾巴草無限生長的季節,田野被這些野生的荒草覆寫,趕緊下田去除草吧。

但是我是喜歡這秀,這狗尾巴草,葽葽茂盛的樣子。長在田邊,荒草地,也好。

因為夏色青青,有十分之一,在這無邊搖曳的狗尾巴草的青蔥裡。

詩經狗尾巴草兩首:四月秀葽,維莠驕驕

“無田甫田,維莠驕驕。

無思遠人,勞心忉忉。

無田甫田,維莠桀桀。

無思遠人,勞心怛怛。

婉兮娈兮,總角丱兮。

未幾見兮,突而弁兮。”春秋 · 詩經《甫田 》

莆田,就是農業種植的大田。需要人力耕耘而收獲。

周朝的貴族擁有廣袤的農田,當然在上面耕種的有農民還有奴隸。

不過顯然這個最需要耕作的晚春早夏,田野荒蕪,沒有人來種植,田野裡長滿了“莠”,也就是狗尾巴草,那狗尾巴草長得何其茂盛,蓋過了本來的農作物。

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本該田裡勞作的人,去了遠方打仗。田裡沒有人耕種。

這位悲傷而焦慮的女主人,變得極其憂患傷感。

田地裡,沒有人種植糧食,隻有狗尾巴草,瘋狂生長。

我愛的人,我記得我們曾經孩子時候,就相伴,但是現在,你卻長大了,又被征去了渺茫的遠方。

我隻能面對荒野,無盡憂慮啊。

思念野蠻生長,如同一望無際的狗尾巴草,淹沒了視野和心情。

詩經狗尾巴草兩首:四月秀葽,維莠驕驕

狗尾巴草,在古代農業中一直是作為農田害草的存在。不過這也是相對的。

因為饑荒來臨之時,狗尾巴草的種子可以代餐。用狗尾巴草的葉子根莖煮水,可以清火明目。

而至少是在明朝,民間就通用狗尾巴草這個稱謂了。不僅李時珍知道,徐光啟也知道。

這個俗氣而可愛的名字,至少流傳了500多年哦。

可愛的狗尾巴草。

詩經狗尾巴草兩首:四月秀葽,維莠驕驕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