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這一生,最壞的因果,是不懂“感恩”

作者:布衣粗食

古人雲:“善惡之報,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

任何事情,是一環扣一環的,也是會延續下去的。

當下發生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其實是暗示未來一段時間,會有什麼結果。

聰明的人,走一步看十步,十步之外就是果實。

愚昧的人,走一步是一步,下一步就是後果。

做人,不怕付出之後,沒有回報,就怕得到好處之後,無動于衷。

付出了,問心無愧;不回報,人心險惡。

人這一生,最壞的因果,是不懂“感恩”

01

人在高處:不感恩底層人,根基崩塌。

有句話說得好:“當你走向高處的時候,對身邊的人好一點,因為你往回走的時候,還會遇到他們。”

悲劇的是,很多人往上走的時候,得意忘形。把曾經和他一起奮鬥的人,甩開了,甚至都懶得回頭看一眼。

隻有跌落神壇了,才忽然發現,自己并不是神,而是活在人間。

唐德宗在位時,李希烈、李納等藩王,各自為政,不聽從朝廷的調配。

李希烈派兵包圍了襄城,不斷擴充勢力。

為了盡快解除襄城的圍困,唐德宗下诏,讓泾原的兵将趕到襄城。

泾原節度使姚令言按照诏書的安排,帶着兵将來到了京城。

急行軍,導緻兵将又累又餓,大家都想在京城進行補給,吃一頓好飯,得到一些獎勵。

可惜的是,兵将隻得到了一些粗食。

有人士兵把飯碗丢在地上:“吾等為朝廷賣命,上戰場将死于敵,今食且不飽......”

一石激起千層浪,士兵們牢騷滿腹,臨時決定進攻京城,

唐德宗聞訊,趕緊派使者送錦帛、金帛給士兵,但是已經太晚了,士兵的怒氣到了極點。

“泾原兵變”爆發了,唐德宗被趕出京城,逃到奉天。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日夜趕路的士兵,饑不擇食,還被人指手畫腳;皇宮裡仍舊歌舞升平,個個錦衣玉食。身處底層的士兵,如何服氣?

古人雲:“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

普通的勞苦大衆,無法安甯,那麼君王能安然無恙嗎?

低處的人,如水,能夠推動船前行,也可以掀起巨浪;低處的人,如泥土,能夠滋養大樹,也能因為水土崩塌,導緻大樹倒塌。

再高的山,也是一石一沙組成的;再高的樓,都是一磚一瓦的組合。

你在高處,是底層的人托舉你而已。并且,風水輪流轉,你不能永遠在高處。

學會感激底層的人,放下你高傲的氣勢,這才能避免報應。

人這一生,最壞的因果,是不懂“感恩”

02

人在難處:不感恩貴人,衆叛親離。

很多人容易有這樣的錯覺:“别人有錢有勢,就應該幫你。”

升米恩,鬥米仇。這樣的局面,就是不感恩造成的。

别忘了,人家幫你一兩次,但是看到你卻不回報什麼,那就會寒心,進而拒絕幫忙了。

再說一說唐德宗。

朔方節度使李懷光聽說皇帝被困在奉天,就趕過來救駕。

就在唐德宗也要挨餓的時候,李懷光趕到,打敗了叛軍。

轉危為安的唐德宗,對于李懷光的功勞,置之不理。宰相盧杞和李懷光有仇怨,就一個勁地說壞話,導緻唐德宗更加不懂感恩了。

過了一陣子,唐德宗還懷疑李懷光。

李懷光遇冷之後,按兵不動,導緻唐德宗坐立不安,從奉天逃到了梁州。

如果一個人,受到了恩惠之後,還恩将仇報,那就比路人更加惡毒,對自己的惡行,要罪加一等。

這個世上,并沒有人應該幫你,而是人家看到你的難處,給你一些好處。

回報幫忙的人,對方的心是溫暖的,是以會持續幫助你。你的回報,證明你不是心窮的人。

從某種角度看,你和貴人之間,是需要禮尚往來的。互相做貴人,才是社交的最好方式。

人家貴氣,你卻窮氣,無疑是害了自己。

人這一生,最壞的因果,是不懂“感恩”

03

人在家庭:不感恩父母,家敗人窮。

知乎上,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出生在四線城市,父母不能幫我發展事業,我還要感恩嗎?”

最令人敬佩的答案,就是:“把你從蝌蚪這麼小喂到現在豬一般大,你還想咋滴?”

是啊,父母幫你拉扯大了,送你讀書。之後的路,不是你自己去走嗎?

一輩子都要父母扶着,要父母把你當成富二代養着,這是何等的無恥。

莎士比亞說了一個經典的比喻:“兒女的忘恩,就像你的一隻手把食物送進他一張嘴裡,他一張嘴卻把你的這一隻手咬了下來。”

父母給你喂飯,你卻咬父母的手——十指連心,會痛的。

一個連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就别讓什麼善良了。從今往後,人人嗤之以鼻,還有什麼前程呢?

如果你和客戶合作,發現客戶在一個啃老的人,估計你很快會停止合作,這樣的人,不值得信任。

如果你一直的虧待父母,還要村裡的人推舉你,這是做不到的。

孟子說:“唯有孝順父母,才能解憂。”

把父母當成一輩子要感恩的人,你會發現,生活的愛,真的很多,人生也會是以發光。

你愛父母,父母也會更愛你;周圍的人,給你點贊。

人這一生,最壞的因果,是不懂“感恩”

04

我們看古人對“恩”的解釋。

恩,惠也;恩者,仁也;如此,則上下之恩結矣。

恩情就是實惠,就是仁義的化身,是團結一緻的開始。

你可以平凡,還可以貧窮,但不可以不講良心。

别讓邪惡的念頭,占據了你的心靈,良心也會痛的。

願你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