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構中國話語的一個典範

作者:人文之光網
建構中國話語的一個典範

  在2016年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建構的立場之維、文化之維和創新之維。全過程人民民主,正是在這三重次元上突破了西式自由民主的話語霸權,具有立場上的人民性、文化上的中國性和理論上的創新性,充分了解這三重次元,有利于深刻領悟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本土話語建構的原則與方法。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立場之維

  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最大的不同是研究對象具有主體性。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客觀的自然界,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人與人類社會。人是有立場和利益的能動性存在,是以,社會科學不可能是價值無涉的,“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差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标志”。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是“要解決好為什麼人的問題”,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堅持為最大多數人服務的立場。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站在人民立場、維護人民利益的民主觀。

  在學術研究領域,民主是個可争議性的概念,不同的民主概念對民主的核心價值指向具有不同的看法,民主前面的形容詞就是對民主核心價值的确認和規範。西方主導的自由民主觀認為民主的核心價值是自由。人民民主觀認為民主的核心價值是人民,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民主觀從源頭上說,起源于盧梭的人民主權理論,盧梭認為人民主權不能被分割,民主的目标是確定“公意”的實作。自由民主觀的立論前提是對“公意”的否定,不承認人民有整體利益,社會由不同的個人和團體組成,是以,隻有“衆意”,沒有“公意”。

民主的本質是“衆意”之間的競争,并且為了防止多數形成穩定的侵犯少數權利的“衆意”,還要對政府進行限權,防止形成多數的暴政。自由民主觀可以說是一種沒有人民的資産階級民主觀,它用多元否定多數,通過制度安排把本可以聯合的人民進行橫向和縱向切割,防止人民聯合起來侵犯資産階級的整體利益。

  人民民主觀批判了自由民主觀的反人民性。個體、團體利益的差别固然存在,但這種差别并不妨礙人民整體利益的存在,更不具有相對于公共利益和整體利益的優先性,民主必須確定人民公意的實作。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對人民民主觀的完善與發展,它在強調人民立場的同時,更加注重人民民主的制度化、過程化,通過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各環節的互動貫通,讓人民民主運轉起來,讓國家權力更好地掌握在人民手中,為人民服務。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文化之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建構“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适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全過程人民民主正是展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和中國價值的民主概念,是對中國傳統民本主義觀念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國有着悠久的“民惟邦本,本固邦甯”的民本主義傳統。從西周開始,以民為本、天下為公就是中國先賢的政治理想,“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肯定了國為民有的觀念,“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申明了國為民享的主張,隻是由于民治思想的缺乏,中國傳統民本主義離民主政治尚有一步之遙。

究其原因,如徐複觀所言:“中國傳統民本思想很少站在被統治者的地位來謀求解決政治問題。于是政治問題,總是在君相手中打轉,以緻真正政治的主體沒有建立起來”。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在繼承中國傳統民本主義理念的基礎上,将人民确立為政治主體,由官為民做主轉變為人民自己當家作主,實作了民本主義的民主化。

  民本主義的民主化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展現為兩個層面:第一,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之上的。中國傳統政治文化雖然強調以民為本、天下為公,但由于皇權專制和地主土地所有制,中國古代民本政治并沒有公有制依托,意識形态上是民本主義,制度設計上卻是君本主義,以至于以民為本的理想政治隻能寄托于君主和官僚的個人品行上。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人民當家作主創造了政治、經濟基礎,隻有在社會主義制度條件下,人民才能成為政治的主體和本體。第二,中國共産黨的上司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人民民主強調人民整體利益的實作。

在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具有共同的整體利益,但作為整體的人民又分屬于不同的階層、職業、家庭,很難自發形成公共意志,在這個意義上,人民民主恰恰需要一個能夠超越個人和集團私利,幫助人民形成并實作公共利益的組織,在中國,這個組織就是中國共産黨。中國共産黨代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上司力量,沒有黨的上司,公意就會被衆意瓦解,人民民主就難以運作。有了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共産黨的上司,全過程人民民主就實作了對古代民本政治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既繼承了國家權力執政為民的民本宗旨,又克服了人民主體缺位的制度障礙,實作了傳統民本政治與現代民主政治的統一。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創新之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要善于提煉辨別性概念,打造易于為國際社會所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引導國際學術界展開研究和讨論。”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中國頂層設計的民主話語,是在西方自由民主模式遭遇結構性危機的時刻推出的中國民主概念,這一概念無疑具有辨別性和創新性,能夠引導國際社會的研究和讨論。

  2021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釋出了《中國的民主》白皮書,該書指出:“中國的民主是人民民主,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民主的本質和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深化對中國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并大力推進,民主價值和理念進一步轉化為科學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展現實的民主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直面自由民主的虛僞與危機。自由民主強調民主的選舉性、程式性、間接性、限權性,全過程人民民主強調民主是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的統一。針對自由民主的表演型特質,全過程人民民主強調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

  由于自由民主是一種代表資本利益的民主,它把自由淩駕于平等之上,把競争淩駕于治理之上,導緻了普沃斯基所說的四大病症:第一,它無法解決社會經濟領域的不平等問題;第二,它無法提供人們認為有效的政治參與;第三,它無法保證政府去做它應該做的也無法保證政府不去做它不應該做的事;第四,它無法在秩序和不幹預之間找到平衡點。全過程人民民主,克服了自由民主的資産階級局限性,既可以解決社會經濟領域的不平等問題,又為人民群衆提供了全過程的政治參與管道;既使權力受到了人民監督又沒有限制權力治理國家的能力;既賦予了市場經濟充分的自由又為國家幹預經濟、維持秩序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手段;既有着鮮明的中國特色,又展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具有高度的創新性,是一種可供借鑒的不同于西方自由民主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新形态。

  (來源:《北京日報》2024年5月6日,第11版;作者:張飛岸,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圖檔來源:原文配圖;原标題:建構中國話語的一個典範——從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本土話語建構的角度領悟“全過程人民民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