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抽檢不合格屢被通報,飛利浦不再是“高檔進口”?

作者:時代财經

本文來源:消費者報道 作者:張德榮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消費市場的跨國企業之一,飛利浦是不少人心中“高檔進口””品質保證”的代名詞。這個世界級電子巨頭的業務覆寫照明、家用電器、醫療器械以及半導體等多個領域。

但在過去幾年裡,标稱品牌為飛利浦的電器産品多次被檢出不合格,它還是消費者心中的“白月光”嗎?

飛利浦家電是“貼牌”貨?

成立于1891年,靠做燈泡起家的飛利浦在20世紀可謂意氣風發。就連半導體巨頭阿斯麥和台積電都是其出資成立的。

21世紀初正值電子電器飛速發展的年代,通用電氣、西門子、三星、LG、松下等強勁的競争對手在飛利浦得意的賽道上跑得分外暢快,一度讓這位“皇家貴族”感到力不從心。

更為尴尬的是,彼時全球消費級電子産品市場增長迅猛,而飛利浦的業務收入卻是連年下降。在品質和價格都沒有取得明顯優勢的情況下,飛利浦不得不對停滞的業務進行戰略大調整。

2005年,飛利浦以3.58億美元的價格将顯示器及平面電視OEM業務出售給了冠捷科技,使後者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PC顯示器制造商。2010年,飛利浦又将中國區的電視銷售、配送及采購等業務外包給冠捷科技,逐漸淡出電視機市場。

冠捷科技業務模式

冠捷科技年報顯示,2021年、2022年冠捷科技應付飛利浦商标許可款項分别為17.78億元、14.98億元。而對應年份的淨利潤僅為5.32億元、0.87億元。

2014年,飛利浦将LED業務和通用照明業務整合組成獨立公司飛利浦照明——昕諾飛,又把LED晶片制造和汽車照明業務,合并成一家名為亮銳的公司。2016年,飛利浦照明出售亮銳80.1%的股份給阿波羅旗下基金。飛利浦的這一刀砍向了自己的老本行照明業務。

2021年,高瓴資本出資44億歐元,收購飛利浦的全球小家電業務(附加為期15年的品牌許可協定),包括挂燙機、電熨鬥、吸塵器、咖啡機、空氣炸鍋等廚房小電以及空氣淨化器等産品,但并不包含刮胡刀、電動牙刷等個護美容類産品。

代工方多為國内知名家電品牌

目前,飛利浦基本将消費電子業務剝離,經營的重點早已轉移到醫療健康領域中。但在國内,消費者現在買到的飛利浦電視機、空調、淨水器等,某種程度上講是“貼牌産品”,其産品設計生産都由獲得品牌授權的其他企業負責。

據悉,負責飛利浦空調中國營運業務的是南京智浦供應鍊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南京智浦”)。天眼查資訊顯示該公司由安徽恩博力電器有限公司(下稱“恩博力”)100%控股。而恩博力由上海樂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實控人為原格力空調大代理商徐自發)持股39.5%;原格力電器執行總裁黃輝持股19%;安徽美博智能電器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8%。

記者在中國品質認證中心官網查詢到,申請飛利浦空調3C認證的申請人和制造商主要為恩博力,生産廠商主要也是恩博力(美博空調),其他代工生産廠商包括了奧克斯、長虹、海信等。

抽檢不合格屢被通報,飛利浦不再是“高檔進口”?

也就是說消費者購買的飛利浦空調基本出自國内二、三線空調企業之手。而且飛利浦的空調存在明顯的品牌溢價,其熱銷走量款1.5匹新一級能效的挂機價格在3500元左右。對比參數相近的其他品牌機型,海信、奧克斯、長虹、美博的價格大緻在2000元至2300元。

值得關注的是,飛利浦空調在今年1月推出“12年免費換新機”“12年免費包修”等銷售政策,引起家電圈熱議。有人認為這是不擇手段搶市場搶流量,完全不考慮成本效益,破壞行業競争秩序;有人質疑獲得飛利浦品牌授權的空調企業能否持續經營下去還是未知之數,所謂的承諾可能會“爛尾”。

飛利浦線上官方管道客服回複記者稱,12年換新活動線上暫時不參與,建議咨詢線下門店,目前的活動是整機十年保修。

記者同時注意到飛利浦的水健康類、個護健康類家電由創業闆上市的創新家電企業德爾瑪“操刀”。這兩個類别是德爾瑪營收的重要來源,占比超過50%;而且毛利率均超過30%,略高于德爾瑪自有品牌(家居環境類)。

抽檢不合格屢被通報,飛利浦不再是“高檔進口”?
抽檢不合格屢被通報,飛利浦不再是“高檔進口”?

2018年,德爾瑪與飛利浦簽署了《飛利浦商标許可協定》,5年多以來,授權産品從合作初期的淨水器、飲水器、濾芯、熱水器等品類擴充至坐便器、淋浴器、按摩、健身器材相關等産品。

抽檢不合格屢被通報,飛利浦不再是“高檔進口”?

截圖自德爾瑪2023年半年報

抽檢不合格屢被通報,飛利浦不再是“高檔進口”?

上海水護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廣東水護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均為德爾瑪子公司

抽檢不合格屢被通報,飛利浦不再是“高檔進口”?

另外,記者在中國品質認證中心官網查詢到,不少知名家電企業為飛利浦做代工,如鴻雁生産飛利浦排插;羅曼生産飛利浦高速吹護機;上市公司新寶電器生産飛利浦咖啡機、料理棒;上市公司萊克電氣生産飛利浦吸塵器等。

抽檢不合格屢被通報,飛利浦不再是“高檔進口”?

飛利浦家電屢被檢出不合格

在理想營運下,品牌授權、貼牌、代工并不是劣質的代名詞。品牌授權對于授權方(一般是洋品牌)和被授權方(一般是營運企業)是雙赢的合作模式。一方面,洋品牌在本土市場經營掙紮或未開拓的情況下選擇将品牌力變現是直接高效的盈利舉措;另一方面,被授權方能夠在“貼牌”模式下利用品牌價值快速打開銷售管道,減輕營銷壓力。

但實際上,授權方在品牌授權以後就失去了最重要的環節——對貼牌産品的品質把控。飛利浦最近幾年産品可謂遍地開花,從榨汁機、電水壺、咖啡機,再到取暖器、電烤爐、空調,但抽檢不合格和投訴也伴随而來。

在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3年美容護理器具監督抽查中,飛利浦的超音波美膚滋養儀被檢出結構項目不合格。

在2023年檢出的部分進口消費品品質安全不合格典型案例中,飛利浦的牙刷頭被通報磨毛項目不合格。

在2021年廚衛電器産品品質國家監督抽查中,飛利浦的電烤爐被檢出穩定性和機械危險項目不合格(複檢仍不合格)。

抽檢不合格屢被通報,飛利浦不再是“高檔進口”?

在2020年度廣東省清潔衛生電器具産品品質監督抽查中,飛利浦的吹風機被檢出騷擾功率和輻射騷擾項目不合格。

在2020年第1批省級消費品品質監督抽查中,飛利浦的家用真空卧式吸塵器被檢出内部布線項目不合格。

在品牌授權大行其道的家電市場中,如果産品品質不能很好地比對高溢價品牌消費,等待而來的将是品牌生命力的透支和消費者的理智告别。

但願七零八落的飛利浦,不會變成歐洲版的“南極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