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 | 二度出任白玉蘭獎電視劇類别評委會主席,導演閻建鋼看到了怎樣的變化?

作者:周到用戶端

5月14日,2024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在北京召開新聞釋出會,官宣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二十九屆上海電視節将于6月24日至28日舉行。釋出會還公開了電視節官方海報及白玉蘭獎評委會名單,著名導演閻建鋼擔任電視劇類别評委會主席,演員海清、美術指導韓忠、作家/文藝評論員李躍森、導演楊磊、演員尤勇智共同擔任中國電視劇單元評委。

這是閻建鋼在2015年第21屆上海電視節後第二次出任白玉蘭獎電視劇類别評委會主席。剛剛,閻建鋼與新聞晨報·周到等媒體進行連線采訪。時隔九年再會“白玉蘭”,他形容自己感受到了社會形态、行業形态與科技形态的變化,也看到了國産劇的品質的明顯提升,“我覺得今年的評比是一個艱難選擇的過程,我會和評委們一起秉承專業、公正的态度來完成工作”。

談評選:會是艱難的選擇

“第一個感覺就是我又老了九歲。”

2015年,導演閻建鋼擔任第21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電視劇類别評委會主席,見證了《北平無戰事》《平凡的世界》等經典作品的榮譽時刻;九年之後,再次坐上這個莊重的位置,閻建鋼先爽朗地拿自己的年齡開起了玩笑。随後,他話鋒一轉,直言過去九年極具變化與變革,觀衆對劇集的認知也有了明顯的變化。

“過去我們一直在強調電視劇具備觀賞性、娛樂性功能,但現在電視劇不僅僅是娛樂産品,它實際是一個虛拟世界。今天的觀衆,尤其是年輕觀衆,把看劇集看成了對虛拟人生一種參與、一種互動。在網際網路社會與劇集中的虛拟人物進行精神交流、關照、比對、評判,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對話 | 二度出任白玉蘭獎電視劇類别評委會主席,導演閻建鋼看到了怎樣的變化?

不僅如此,在AI等新技術的影響下,劇集的創作思維和方式也在發生改變。“一個當代導演在面對今天的世界做表達的時候,必須把技術思維從零開始融進導演思維,這樣你才能夠面對、表達這樣的一個多變的世界。”

具體到最近兩年的劇集市場,閻建鋼認為劇集的數量、品質也有了顯著的進步。“不能單從資料上來看,可能我們絕對值的産量比前幾年會有所減少,但是我們的精品劇的數量、爆劇的數量幾乎是一個接一個。”他感慨地表示,2023年至今湧現了非常多好劇,這些作品更加關注現實,“我覺得今年的評比也是一個艱難選擇的過程”。

盡管評審工作尚未開始,但外界難免好奇閻建鋼個人的審美取向和标準。對此,他表示不會糾結于所謂的“娛樂性”或“藝術性”,“隻要是藝術性和娛樂性結合俱佳的作品,都是好作品,都應該有參評和獲獎的機會,在這一點上我沒有個人偏見”。

而在談到對表演類獎項的看法時,閻建鋼認為,如果是要評價一個演員的表演功力,必須參照演員的系列作品,觀察演員在不同類型、不同題材、不同風格、不同人物的作品中的表達能力與藝術功力,“但如果作為一個表演獎項,一個針對單部作品的表演獎項評判,我個人認為必須依據他/她參與的這部作品的表現”。

談創作:要發現作品的當代性

近年,大量影視劇作品從嚴肅文學中攫取養分,除了引發熱議的 《繁花》等作品外,閻建鋼自己也執導了改編自路遙小說《人生之路》,并計劃改編作家楊沫的小說《青春之歌》。

談及文學與影視的關系,閻建鋼并不諱言當下确有部分創作者“不夠沉澱”,需要好的文學作品進行補充。“過去我們可以五年、六年甚至十年打磨一部作品,現在很困難了;而我們的作家們是一直很沉穩地用很多年的時間去完成一部作品。”

他認為,好的文學作品的生活邏輯很紮實,能夠彌補電視劇倉促創作帶來的膚淺和漏洞百出。“文學作品會給我提供一個很紮實的文學基礎,這個基礎包括了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認知,包括了他架構的非常合理的人物關系和人物定位,還包括作家嘔心瀝血創作出來的那麼一個人類世界”。

對話 | 二度出任白玉蘭獎電視劇類别評委會主席,導演閻建鋼看到了怎樣的變化?

當然,閻建鋼也用房屋裝修打比方,認為将好的文學作品進行影視化改編時,需要創作者挖掘出能影響當代人生活與精神的力量。

“這不是說我換個顔色、多擺兩個架子的簡單裝修,而是要考慮,這次裝修是給什麼樣的人住?他們今天對這個房子的需求是什麼?為什麼要裝修?我們如何裝修?”他認為,一定要挖掘出作品的當代性,“同一部小說,十年前和今天重讀,感受會有很大的不同。因為讀者本人在變化,時代也在變化,隻有小說的文字沒有變。是以我們不能隻是簡單地做文字的轉譯工作,而要把作品的當代價值表達出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這個作品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談個人:保持對社會的敏感度

“我刷到過一些短劇和短視訊,他們的制作水準真的讓我驚訝,有些相當專業,這足以說明我們這個行業的生産力蓬勃旺盛。”視訊連線中,年過六旬的閻建鋼滿頭白發,但從早年的曆史劇《秦始皇》、抗戰劇《中國地》、諜戰劇《于無聲處》以及去年熱播的《人生之路》,他始終保持着驚人的創作力,對新的視訊形式也保持着開放和積極的态度。

在閻建鋼看來,短視訊的創作能量不容忽視,“長劇集是我主要的創作類型,但我也很關注、了解、支援短視訊的作品。包括我自己收藏了一些普通網友拍攝的短視訊,他們的視角、發現與表達,真的給我們很大的啟發。我會虛心吸收一切新的知識、新的樣式,提升和豐富自己今後的創作。”

對話 | 二度出任白玉蘭獎電視劇類别評委會主席,導演閻建鋼看到了怎樣的變化?

在他眼中,題材沒有大小,創作往往是導演本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視覺化展現,也是創作者生命感受的展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性,你的天性在作品中會個性化地表達出來,這就形成了導演的創作個性。而在一部又一部作品的累計後,你自然會呈現出一種創作傾向。我覺得我對‘生命’這兩個字比較關注,無論什麼題材、類型、風格,表達的都是生命個體或群體在故事中展現出的價值與追求。”

生活中,閻建鋼形容自己是“深度網民”,會關注各種各樣的新資訊,連制作出彩的廣告也能讓他看得津津有味,“我在網絡上倒是很少刷劇,連所謂的購物平台都會經常看,看看為什麼那麼好看的一盆花用一塊錢出售還包郵?為什麼商家這樣做?我覺得一個導演對現實生活的敏感度、分析‘為什麼’的能力,是考驗你是否還具備創造力的标準。我努力在這麼做,我希望不管年齡多大,我仍然能對社會有敏感度,對作品有創新力。”

延伸:頒獎盛典移師臨港,190部中國劇報名

過去的一年間,電視劇市場湧現了大量精品。據悉,本屆電視節的白玉蘭獎評選征集同樣收獲頗豐:來自全球五大洲5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部作品報名應征。在電視劇類别中,中國劇報名約190部,海外劇從上一年度的近110部增加到了近170部,實作53.7%的增幅;紀錄片類别和卡通片類别的報名作品數也有明顯增幅,海外作品的占比逐年提升;紀錄片類别中,今年報名的外國作品占六成,BBC、索尼、HBO華納Discovery頻道、迪士尼國家地理等海外知名電視機構,均選送了優質節目參與評選。

資料的提升隻是其一,報名作品的品質同樣值得關注。最近兩個月,上海電視節陸續通過網絡平台公開了主動報名的作品名單,《繁花》《漫長的季節》等大量精品爆款劇集都在報名之列。毫無疑問,今年白玉蘭獎的角逐必然競争激烈。

對話 | 二度出任白玉蘭獎電視劇類别評委會主席,導演閻建鋼看到了怎樣的變化?

每屆上海電視節期間的白玉蘭優秀節目展播活動都頗受大衆觀衆。據悉,今年的線下惠民放映精心策劃親子、體育競技、國漫、海外熱劇等單元系列,将在分布于全市16個區約20個藝術場館免費向市民開放。這些場館,如中華藝術宮、當代藝術博物館、久事美術館、上海書城、上海圖書館東館等,平時就是市民和遊客觀賞藝術的網紅打卡地,串聯着城市的文脈經緯。電視節将通過視聽内容與城市空間的編織,給多屏時代的“看電視”,賦予更精彩的時尚元素和社交體驗。

另外,“白玉蘭綻放”頒獎典禮今年将移師臨港演藝中心。屆時,一年來海内外電視行業最閃耀的星光将彙聚在這座“年輕的城、年輕人的城”,為本屆電視節畫上句号的同時,用一場行業盛宴為新城注入熱力,以期文化活力和城市發展的同頻共振。

去年,上海電視節首次将網絡視聽内容全闆塊納入白玉蘭獎評選範圍,為逐漸成型的“大視聽”格局加碼。本屆上海電視節将進一步關注強勁增長的網絡創作形态,舉辦上海微短劇大會,組織系列産業活動,舉辦微短劇主題論壇,征選優秀項目進行展演、創投、洽談等,在倡導微短劇從高流量向高品質提升的過程中,呈現人文底蘊和人間煙火之間日趨成熟的結合。

對話 | 二度出任白玉蘭獎電視劇類别評委會主席,導演閻建鋼看到了怎樣的變化?

繼續閱讀